王恒展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在《聊斋志异》中,涉及酒文化的作品非常多。单是以酒文化谋篇布局的作品就有《酒友》《酒狂》《酒虫》《鬼令》《苗生》《鸮鸟》等多篇。至于故事情节中涉及酒文化的作品那简直可以说不胜枚举了。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涉及酒文化的语词十分生僻,足见作者读书之广博,知识面之丰富。但也因此给后世读者带来诸多疑惑,甚至于诸多聊斋学专家都在整理版本、注释文字时出现偏颇甚至错误。手稿本卷三、铸雪斋等十二卷本卷四中《公孙九娘》一篇中的“追酒”一词,便属于这种情况。
《公孙九娘》是一个人鬼恋故事。写胶东于七起义被镇压之后,被俘虏的数百人尽戮于济南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伏刑东鬼,多葬南郊。”有莱阳生至济南,因有二三亲友亦在其中,故前往祭奠。同邑朱生亦死于于七之难,故其鬼求其做主,欲与共同受难的莱阳生女甥成亲。其间其女甥又将共同受难的女鬼公孙九娘介绍与莱阳生。莱阳生至公孙九娘家,九娘之母设宴招待,《聊斋志异》手稿本有“乃指画青衣,追酒高会”之句。其中“追酒”一词在此后的各种《聊斋志异》抄本中,只有“异史本”仍作“追酒”。铸雪斋抄本原作“追酒”,但似因不通,又改作“进酒”。其他如乾隆二十四卷抄本、黄炎熙选抄本等大概觉得“进酒”不妥,就径直改作了“置酒”。再后来以“青柯亭本”为代表的各种刻本,即因其便,大都改作了“置酒”。在解放后的多种排印本中,愚以为影响较大的有四种:即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出版张友鹤先生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俗称“三会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业师朱其铠先生主编的“全本新注本”;齐鲁书社2000年出版任笃行先生辑校的“全校会注集评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赵伯陶先生注评的“详注新评本”。在这些版本中,“三会本”沿袭“青柯亭本”仍作“置酒”。但“置”字下加了校注:“此据青本,稿本作追,抄本作进。”“全本新注本”沿袭“铸雪斋抄本”作“進酒”,注释中亦作了说明:“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追酒。”“全校会注集评本”在校注、注释等方面甚见功力,但仍沿袭“青柯亭本”和后出的几种抄本,作“置酒”。“详注新评本”因底本直接用了任笃行先生的“全校会注集评本”做底本,故仍作“置酒”。且在注释中就“置酒高会”作注曰“谓设置酒肴,举办盛大宴会。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也就是说现在常见的几种排印本也都对蒲松龄手稿本中的“追酒”一词作了更改。究其原因,大概都认为“追酒”一词讲不通。所以也就均未作注。
然而如前所述,蒲松龄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故“追酒”一词绝非杜撰,而确有来历。而且像赵伯陶先生注释“置酒高会”一样,“追酒高会”同样有准确的出处,出自唐人小说沈亚之的传奇小说《秦梦记》。作品写“太和初,沈亚之将至邠,出长安城,客橐泉邸舍。春时,昼梦入秦,主内使廖举亚之。”受到秦公重用,攻城略地,秦公大悦,以幼女弄玉(时弄玉婿萧史先死)妻之。后公主死,秦公见亚之而思幼女,不胜悲悼,遂送亚之归故国。“将去,公追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其中“追酒”一词,数字检索,多依据文意,解释为“饯行”。饯行即以酒食送行,比较简单。显然不用“声秦声,舞秦舞。”相比而言,“追酒高会”恐怕要隆重得多。蒲松龄在这里套用这一成语,显然是借用了《秦梦记》中的隆重之意。岳母初次招待女婿,心情可见。至于用“追酒”而不用“设酒”“置酒”“进酒”,恐怕也要形象得多。因此,整理《聊斋志异》版本,要尽量不要改动底本的原文。尤其是原作者蒲松龄的手稿本。
(责任编辑:谭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