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威
(闽江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达1000万,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3个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49%[1],但也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24%,因该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约八成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个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成为研究的焦点。
当前“体医结合”受到广泛关注,治疗高血压患者不应只靠药物,还要与运动干预相结合。有氧运动是一项在有氧代谢状态下,长时间进行的、缓和的运动形式,可以作为运动干预的主要方法。高血压患者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一方面能够缓解交感神经的兴奋度,消耗高血压患者的机体能力,促进患者血管扩张;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对降低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2]。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健步走、广场舞、太极拳、慢跑等,这些运动的主要特点是放松、缓和,是一项强度适中的运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美国学者指出,中轻度的高血压患者持续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降压会产生良好的效果[3];中国学者李合[4]、张胜利[5]、齐天路[6]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实验得出,通过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由于研究对象、干预方法、干预周期的不同,导致各研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运用RevMan5.3软件,通过Meta分析法对近5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理论上为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判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收缩压和舒张压。本文以此为依据,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以“有氧运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中低强度运动”为关键词,检索2015~2019年期间发表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19年9月23~27日。
1)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SBP≥140mmHg;2)实验类型为对照实验,实验组以有氧运动为干预方式;3)详细提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4)标明试验周期、频率、练习时间;5)详细指出实验前后血压的测量方法。
1)与本文不相干的文献;2)综述类、非有氧运动干预类等文献;3)样本量≤30的文献;4)重复发表的文献;5)实验数据不全的文献。
将数据库检索到的1325篇文章,先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筛选,然后由2名研究者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并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再次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运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评价内容包括:是否采用随机方法;是否采取盲法;是否隐蔽分组;有无失访及处理。该评分量表为5分制,得分1~2分表示文献质量较低,得分3~5分表示文献质量较高,如有分歧由第三方进行评分,最后取3名研究员质量评分的平均分。经过筛选排除2篇低质量文献,共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描述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实验组共737人,常规治疗组共718人,漏斗图检验结果得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沿中轴线基本呈对称的倒置漏斗状,表明不存在偏倚。以下分别对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分析。
收缩压是判断高血压患者高压水平是否偏高的重要指标。森林图1显示,有2篇文献的效果量与垂直线相交,表明有氧运动在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上不具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图1),X2=212.2,P<0.01,df=9;一致性系数I2=96%.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说明纳入Meta分析的各研究结果间具有异质性,合并效果量时需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总体效果量SMD=-1.09,95%CI为[-1.21,-0.98],合并效应量检验Z=18.6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各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具有高度显著性,表现为有氧运动组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有氧运动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可降低1.09倍的标准差,具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
图1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压效果的Meta分析森林图
Meta分析得出I2=96%,纳入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中存有一定的统计学异质性,接下来以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训练频率、样本量、实验时间、训练时间5个因素划分若干亚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表2):训练频率>3次(I2=33%,95%CI[-1.79,-1.40],SMD=-0.84)、训练频率≤3次(I2=41%,95%CI[-0.97,-0.69],SMD=-0.83);训练时间≤30min(I2=24%,95%CI[-1.92,-1.40],SMD=-1.66)、训练时间>30min(I2=16%,95%CI[-1.08,-0.82],SMD=-0.95)的亚组具有同质性,说明训练频率和训练时间是引起统计学异质性的来源。
表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压效果的亚组分析
舒张压是判断高血压患者低压水平是否偏高的重要指标。森林图2显示,有1篇文献的效果量与垂直线相交,1篇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表明有氧运动在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上结果不稳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如图2),X2=319.73,P<0.01,df=9;一致性系数I2=97%.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说明纳入Meta分析的各研究结果间具有异质性,合并效果量时需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总体效果量SMD=-0.62,95%CI为[-0.74,-0.51],合并效应量检验Z=10.9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各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具有高度显著性,表现为有氧运动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干预,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降低效果为0.62倍的标准差。
图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压效果的meta分析森林图
Meta分析得出I2=97%,纳入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中存有一定的统计学异质性。接下来以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训练频率、样本量、实验时间、训练时间5个因素划分若干亚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实验时间≤12周(I2=0%,95%CI[-0.87,-0.51],SMD=-0.69)、实验时间>12周(I2=36%,95%CI[-0.73,-0.44],SMD=-0.85);训练时间≤30min(I2=12%,95%CI[-0.88,-0.40],SMD=-0.64)、训练时间>30min(I2=39%,95%CI[-0.80,-0.54],SMD=-0.67)的亚组具有同质性,说明实验时间和训练时间是引起统计学异质性的来源。
表3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压效果的亚组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当前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研究显示,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高脂肪、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其治疗方法包括临床治疗和非临床治疗,非临床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和进行有氧运动,两种方法均可以减轻高血压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本研究通过检索我国三大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采用Review Manage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科学评价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共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学者均采取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探讨了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有氧运动干预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随机效应模型下,收缩压合并效应量SMD=-1.09,95%CI为[-1.21,-0.98],舒张压总体效果量SMD=-0.62,95%CI为[-0.74,-0.51],说明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后,收缩压降低1.09倍的标准差,舒张压降低0.62倍的标准差。为探索异质性的来源,以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训练频率、样本量、实验时间、训练时间为协变量划分若干亚组进行分析,发现实验时间、训练时间、训练频率可能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样本量均不是异质性的来源。国内外研究证实了,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脂肪细胞进行分解,调节患者的血脂紊乱状况,从而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14]。
3.2.1 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 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通过有氧运动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14]。张燕萍、张晨韵等学者对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干预效果的8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后TC、TG、LDL-C降低,HLD-C升高,说明运动有益于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15]。
3.2.2 促进脂肪分解 多数高血压患者治病的因素是肥胖,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血液中游离的脂肪酸进入细胞,提高肌肉、肝脏等组织的肝脂酶和LPL分解脂肪酶的活性,有效地提高脂肪供能机制,在安静状态下,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减少脂肪合成[16]。
3.2.3 改变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血液流变学认为,患高血压的病因在于血液的流变性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4周的有氧运动练习后,高血压患者的低切变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显著下降,从而减少外周阻力,这是有氧运动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机制之一[17]。
3.2.4 升高血浆中的一氧化氮水平 一氧化氮能降低体内的平均动脉血压,控制全身血管床的静息张力;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能够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增强血管扩张作用,减小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降低。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太极拳锻炼后,血浆中的一氧化氮水平得到明显升高。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运动后体内的内皮素含量显著降低,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升高,内皮素含量降低,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学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实验时,主要以健步走、步行、太极拳、广场舞等为主要干预方式。WHO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Ⅶ)指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持10周、每天30min以上、每周至少3次且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血压水平能够得到显著下降。美国运动医学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建议,高血压患者持续进行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降低血压有较大益处。加拿大高血压协会强调,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30min/次、3~4次/周的中等强度运动,降压作用优于高强度的运动;并指出可将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无高血压者也应多进行有氧运动,预防高血压[18]。
国内关于有氧运动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的研究也很多。相关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其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同时躯体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19]。李合[4]经严格筛选后,以104名干学院患者为研究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步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并具显著性差异(P<0.01)。齐大路[6]以八式太极拳为干预措施,对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5次/周、1h/次,共12周的实验干预,并比较实验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得出,练习太极拳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改善,收缩压、舒张压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停止运动干预后,血压水平略呈上升趋势。黄雅雯[8]以200名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将有氧运动与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降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但经过有氧运动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活力、心理健康、生命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得出患者长期进行规律的有氧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我国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因研究间样本量及干预措施、干预时间等因变量的不同,会导致不一样的实验结果。目前在这方面的综合评价较少,基于此,本文按照要求对文章进行严格筛选,最终进行Meta分析,理论上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得出,患者在进行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后,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效果量分别为SMD=-1.09、SMD=-0.62,因此,可将有氧运动作为一项非医疗干预手段,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