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白燕,马 琳,许 君
(1.湖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黄石市沈家营小学,湖北 黄石 435002; 3.湖北师范大学 鼎利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2020年初中国境内武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全国防控形势异常严竣。教育部根据中央精神发布通知,指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规定,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在此情况下,学生上学成为该时期的教育难题,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究了2020年2月至6月高等学校“停课不停学”大规模在线教学组织、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1]。
1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研究部署落实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1月27日,教育部经研究决定,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部属各高等学校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具体开学时间与当地高校开学时间保持一致,并报教育部备案,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可参照执行[2,3],春节返乡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要提前返校。全国各地高等教育院校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活动。
在无法进行聚集型线下教学的情况下,“互联网+教育”技术是手段。远程教育是利用技术摆脱在家待学困境的良好方案,能够突破面对面授课的固定场地。目前远程教育处于基于大规模互联网的阶段,技术与教育实现了初步融合,技术对学习环境完成了赋能,教育教学工具也层出不穷[4]。线上的远程教学存在一些特点。
高校的课堂教育以前都是集中式当时当地教学为主,线下教学是当前主要的教学组织结构形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在同一个场地进行同步同时讲授相同内容的学习。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学习习惯,然而在新冠传播初期学生需待在家中,不能返校,不能参加集中性的教学活动,地理位置分散式的教学组织结构成为应急预案之刚需。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选择怎样的平台和怎样的媒体是他们面临的问题。好在现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跨媒体的学习手段已经有很多选择,技术条件已经相当的完备[4]。
虽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前的“互联网+教育”体系架构逐渐成熟,大规模远程教育早已不再是难事。然而在全国范围的停课不停学的活动暴涨之下,遍布全国各大高校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人数激增,大规模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同一个网络教育平台势必对其稳定性带来极大考验,特别是若同时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对网络流畅度的要求又极高,大量直播数据读入读出对教育网络平台服务器的性能也是极大的挑战。学生和教师使用平台的频次猛然提升与平台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无疑是疫情给平时数据量相对BAT购物平台而言表现平平的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网络教育平台种类颇多,给师生在选择上造成了困难,尤其是还没有打算将“混合式教学改革”带入传统课堂的老师而言,在短时间内适应线上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高校停课不停学”版块,播报各地高校的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手段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5]。在这个版块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在抗击疫情的线上教学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3.1 以慕课为主体的教学平台 目前在线教学资源丰富,以慕课为主体的平台,国外有三巨头,比如Coursera,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哈佛与MIT共同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edX和Udacity,它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在国内,慕课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推出的MOOC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还有慕课网(imooc)和酷学习(kuxuexi)等平台。
2.3.2网上直播平台 网上直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对于很多老师而言还是未知数。目前知名的网络直播平台有斗鱼、熊猫TV等平台。然而适合网上教育的直播还需要老师进行选择。国内比较有名的有雨课堂、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一直深耕教育领域的直播教学平台。教师还可以选择国内互联网企业直播平台,平时这些平台主要用于企业商务会议,然而其网络的健壮和其优秀的应对爆发数据量的能力成为各行各业进行直播培训与开会的不二之选。
因网络平台不一样,采用的在线教学的形式也相应有不同。
第一种是直接采用慕课平台的资源进行上课。慕课资源有随时上网可见的优点,给学生学习更大的自由度。慕课后台一般都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分数进行统计与记录,给老师进行分数统计带来极大方便。在混合式教学中很多老师使用慕课和线下教学结合的形式,在此次疫情中,有的教学工作者地处偏远,网络不通,直接使用慕课资源结合QQ、微信进行公告也能达到良好效果。
第二种是采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上传教学资源、自建课程等。对于与这两个平台签约合作的学校来说极为方便。关注公号或者下载平台APP以后自动能同步显示本学期的课程和上课学生,给在线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第一步。雨课堂是嵌入到PPT软件中的一个插件,配合PPT内容进行雨课堂音视频直播,可以实现线下教学的效果。
第三种是采用大型直播平台开临时房间对学生进行直播教学,比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企业微信、萤石等企业直播平台进行教学直播。优点是,这些大公司的平台前期都建立了强健的网络云服务器,并发数巨大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卡顿、断网的现象,并且疫情期间使用都是免费开放的。老师可以播放PPT,配合麦克风和摄像头进行授课,能达到线下教学的效果,缺点是有部分老师学生不具备设备条件,再就是这些平台种类繁多,师生在初期进行选择都遇到了“选择困难症”,特别是很少使用线上教学工具、对信息化技术还不甚熟悉的老师们。
在实施线上“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进行了记录和监督,教学工作者也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不断调整,克服了重重困难。
2月2日,清华大学提出,将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的方式在延期返校期间正常教学[6]。学校要求所有春季学期理论课程按照原来的课程进度,于原定的2月17日开始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在线课程的容量也与原来的课程容量一致。2月5日,东南大学面向社会推出95门免费网络课程。2月17日,北京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如期线上开课。2613门本科生课程和1824门研究生课程,将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专属定制(SPOC)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期开展。北京大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7]。
在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的报告里谈到,清华大学开学第1周教学秩序平稳,近4000门次课程顺利上课,雨课堂工具的使用率达到76%,47%的课堂到课率为100%,同时有的院系还针对本系师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师生认为在线教学与线下授课相当或者在线教学效果更好。
以湖北某高校为例。高校签约线上教学平台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签约线上教学平台特性表
早在1月20日以后,校教务处便开始要求各个院系进行线上教学计划,与本校签约的两大平台——雨课堂与超星便开始面向本校教师开始线上教学培训,规模每次达到几百教师。很多以前付费的平台资源比如论文与学术平台、毕业设计平台等也在此时对本校免费开放。各个院系开始制定教学计划,准备为2月17日按时教学制定技术方案。
3.1.1 提前开放慕课 全国各大慕课平台号召教师提前开放春季班在线选修课程。以笔者的线上慕课为例,原定于2月中旬开放线上秋季班,经过同学堂在线沟通,于1月27日面向全国开放,并要求本校选修课的学生绑定学号姓名提前开始选课,如图1所示。春季班达到1200多人的规模,总共选课人数达到6600多人次。在1月27日到2月17日之间,由于大部分学生还未开学,平时登陆学堂在线的平台频次也较高,与教师互动良好。
图1 《5G与人工智能》学堂在线春季班
3.1.2 直播平台的使用情况 在2月17日开始大范围授课后,线上教学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老师处于边远地区只能依靠流量进行授课,花费较大,网络也不够流畅,有的学生也处于边远地区有同样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三大运营商及时推出降费套餐供教师学生使用,暂时缓解了困难。第二,平日流畅的教学平台在并发量突然增大时出现服务器崩溃,此现象在第一周与第二周尤其明显。针对此问题,教学者即时调整了教学方案,改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企业用平台进行直播,用QQ群发送会议通知,缓解了前两周的网络拥塞问题。在2月29日,针对此次疫情,雨课堂对湖北地区开放了“长江雨课堂”,单独假设了足够湖北地区使用的服务器,最终达到湖北地区直播授课的网络稳定能力,于是以前使用雨课堂的教师又回归雨课堂平台,主要原因是因为和教务系统绑定,教学评估信息随时存取较为方便,直播流畅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远程发言,随时匿名发送弹幕,让老师及时知道学生的反馈,达到线下教学的效果。
由于自疫情以来,教学者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五花八门,不利于统计与查看效果,故选择单一平台进行查看统计能一定程度反映“停课不停学”的实施效果。
以雨课堂平台统计数据为例,湖北省某高校(以下称高校1)老师在教务处的号召下,正式线上教学前,经过十天的学习、交流、体验,运用两种以上的在线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自行新建课程,老师之间互为学生,每天上网试讲,不仅在“雨课堂”练习,还在QQ电话、QQ直播以及腾讯会议等各平台上试课比较,引导学院老师形成“比学赶帮”的现象,有的老师直接找学生进行演练,听取反馈改进课件。自2月10日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全校近80%的师生已经绑定“长江雨课堂”。开学的第四周,全校在线教学累计开课1800门次,累计习题互动84 217次,弹幕互动70 722次,到课率超过90%,如图2所示[8]。而某高校(以下称高校2)教务处在正式线上教学前对老师也开展了宣传与培训,然而时间相对滞后,教务处未进行集中强制性绑定要求,故正式开学以后师生使用覆盖数量在雨课堂平台显示相对覆盖量不大,如图3所示,究其原因与师生使用多个平台,师生数量覆盖分散有关。由图4高校1线上开学一周后师生平台活跃度可见,该校在线教学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师生在教育平台从事教学活动频次时长较高,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由图5所示,高校2开学前(2月12日至16日)师生于平台活跃度并不高,2月17日为该校开学时间,故活跃度达到峰值,然而师生整体使用在线平台从事教学活动的活跃度相对较低。可见在开学前一周教务处进行统一的密集培训和监督将对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图2 高校1线上平台教学师生使用覆盖数量
图3 高校2在线教学平台师生使用覆盖数量
图4 高校1开学一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师生活跃度
图5 高校2开学一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师生活跃度
本文研究了高等学校大规模在线教学组织、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从结果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此次“停课不停学”对于在线教学平台是一次挑战也是机遇。传统教育企业的服务器没有经历过类似双十一、春晚这样的节日并发量的挑战,在全国高校大规模直播教学数爆发的时候一度出现过崩溃和宕机。有的平台采取了即时措施,多架设了服务器,或者分省市物理地开设不同的服务器的形式,在后期满足了学校的要求,使用者数量和使用者熟练度都得到了提升。
2) 大规模教学对于在高校教师群体内普及在线教学的信息化工具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作用。在形势所迫下,部分信息化素质较低的教师也不得不面对互联网工具进行集中学习。
3) 在出现技术问题的时候,一是教师需要熟悉与了解多个直播教学平台的利与弊,进行调整与适应,满足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需要学校教务处的监督与促进。督促有力的学校教务处在统计数据和掌握教与学的效果与覆盖面上更有优势。
在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熟悉信息化技术,掌握多种灵活应用,才能适应教育部关于混合式教学的要求趋势;对于学校管理部门如教务处而言,掌握实时的整体教学统计数据才能为日后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改革的制定确定策略与方向,进行教学平台的统一使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