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文化交流 唐卡熠熠生辉
——访西藏唐卡画师邓珠·尼玛

2020-10-28 02:10赵家治
爱尚书香 2020年5期
关键词:韩美林昌都漆画

赵家治

2019 年11 月5 日,是“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的报到日,我向组委会提出参观“韩美林艺术馆”。上午9 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一同参观的还有一位藏族唐卡画师,于是我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一位身穿藏袍的老者形象。片刻,我眼前出现了一位有着白皙的面孔,红润的脸上两只浓黑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上身穿着黑色羊羔皮的半身藏襖,很有精气神的青年。我脱口而出,“这么年轻的唐卡画师”。他说,“我已经23 岁了。我来自西藏昌都市,我叫邓珠·尼玛。”“你的名字怎么讲?”“邓珠是顺利的意思,尼玛意为太阳”。我俩坐在轿车的后排座,手拉着手,年龄却差半百之多,可以说是偶遇奇缘。我望着汽车驶向的前方说:“祝福我们吧,向着太阳,一切顺利!”

一、学习中华艺术如饥似渴

韩美林艺术馆座落在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主题公园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韩美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无限的创造力。这深深地吸引了邓珠·尼玛和我的参观欲望。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雕塑家纪峰的关照下,艺术馆专门为我们安排了解说员。走进序厅,解说员告诉我们,在当代画坛,韩美林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最具创造活力、艺术门类涉及最广、作品数量也是最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享誉国内外,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2015 年10月13 日,韩美林先生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第一人。邓珠·尼玛听后高兴地说,第一次来北京,第一天就参观世界一流的艺术馆,真是吉祥如意。

在《水天济大器成》《诸葛亮〈腹心〉》、“书法”和“山水”画前,邓珠·尼玛认真聆听生动的讲解,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牛头》《天下第一牛》《麒麟》《苍鹰》雕塑前,他左右看仔细瞧,琢磨作品的神韵、精巧的工艺,领悟作品内涵,感悟良多。韩美林先生属鼠,却常以牛来自喻,他的名言:“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我也要向韩美林学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是属牛的,要甘当一辈子老黄牛,老老实实地干活。” 邓珠·尼玛如是说。

在《吉祥象》白铜雕塑前他看得更是认真,这是韩美林和其助手用4 个多月时间塑造的一对含吉祥及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大象雕塑。作品将尼泊尔、印度、东亚和西藏等地的人文、佛教、人物形象、服饰融为一体,是一种佛教艺术的完美升华。邓珠·尼玛联想到唐卡艺术也需要借鉴,也需要不断创新。《九龙盘珠》是杭州一件城市雕塑的微缩复制品,原作高9 米,由青铜制造。解说员介绍,整尊雕塑由9条金龙盘旋拥簇着一颗明珠组成,象征着全体华夏儿女团结一心的凝聚力。邓珠·尼玛围着作品看了很久,他很认真地双手合十,祝愿中国龙天长地久,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祝福。

在不同的展厅,我们看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山花烂漫》《雪霁松塔》钧窑姊妹花;《祥云火炬》《福娃》、动物刷水画《虎》、装饰画《公鸡》等另类纸面作品;《太极龙》《百鸟朝凤》《华凤迎祥》《母与子》等雕塑作品;《大公鸡》《孺牛图》《沙漠之舟》《天书》等书画作品。展出的作品涉及雕塑、陶艺、木雕、钧瓷、布艺、织染、设计、书法等10 多个艺术门类。看到如此辉煌的成就,邓珠·尼玛觉得真不可思议,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解说员告诉我们韩美林的创作灵感和理念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源于对中国民间艺术精华的借鉴,源于个人勤奋、刻苦的创造力。在色彩浓郁的彩印花布展墙上,悬挂着约一平方米的蓝印花布、红色彩印花布画框,花布蕴含着民间图腾的元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风格,别有一番风味。手稿长廊展出的是韩美林的美术日记,这既是他每天练笔的日记本,也是积累创作灵感和形象的构思本。从长廊两侧数以千百计的手稿中,我们看到了韩美林日积月累的苦练历程和千锤百炼的艺术功底。解说员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会5 个福娃的设计,面部表情和手的姿势都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最后收集整理的系列设计手稿竟有70 多麻袋。在长廊两侧陈列着数百件手稿,每件都是一幅创作小品,都浸透了韩美林的心血和汗水,每件作品都那么生动、鲜活、有灵气,是那么可爱,那么讨人喜欢。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并合影留念。邓珠·尼玛对我说,“这里我学到了真经,要刻苦学习一辈子,苦干一辈子,把唐卡画好”。

《大佛》是韩美林为艺术馆量身设计的。解说员告诉我们大佛是花岗岩材质,高12.5米,重90 吨。大佛手执莲花,代表着美好与圣洁,佛的五官融入韩老师的想法,让佛的面容更显得庄严慈悲。邓珠·尼玛心有灵犀一点通,他说,“佛的眉宇、鼻翼、嘴角都有鲜明的特点,让我们悟到了平和、宽容、慈爱、博大的气质。”我们在序厅只看到大佛的上半身,进入雕塑厅才来到大佛的脚下,仰视大佛的全貌,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国佛教的新学说。发扬人间佛道的优越性,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扶危济困,利益众生。中国佛教拥有内容丰富绚丽的文化遗产,它的典籍文化,成功经验,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中,在中国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我们走到出口时已过中午12 点了,我又买了韩美林著的《闲言碎语》《前面是未知数》两本书,谢过了解说员,出了门直奔广场,在满地枫叶中耸立的大型雕塑更是耀眼夺目,我们急忙摄影留念。此时真的又饿又渴,突然邓珠·尼玛又跑向入口处,他站在韩美林艺术馆几个大字下让我给他拍几张特写照片。他指着侧墙上的两行大字高喊:“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

二、传承藏传艺术一丝不苟

下午1 时30 分,邓珠·尼玛来到我房间,要和我进一步交流。我们的话题从唐卡说起。

唐卡是以布、丝绸或纸为地,刺绣或手绘的富有藏族民族特点的卷轴画,又称“唐掛”“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唐代初年,在汉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唐卡结合了汉族卷轴画的装裱形式,发展为具有藏族民族特色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距今1300 多年历史。我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等地看到的唐卡,大多构图饱满,画法以工笔重彩和白描为主,多为长条幅,独具特色。

邓珠·尼玛介绍,彩绘唐卡多画于布或纸上,内容以佛教为主,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还有风俗画、科教画,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和工艺性的特点。由于反映藏族历史和文化风情,被誉为“藏族手绘百科全书”。西藏唐卡因地域和风格不同,形成了不同派别。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5 个,昌都嘎玛嘎赤画派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画派发源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嘎玛沟,由南卡扎西在16世纪末创立,于2008 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嘎玛德勒是昌都嘎玛嘎赤画派的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邓珠·尼玛常听爷爷讲,本画派经过几百年传承,始终承袭。勉唐画派人物造像绘制度量标准,借鉴印度早期铜像特点,吸收了汉地工笔画和山水画的风格,在构图布景与色彩搭配等方面形成了独特风格,成为学术界认可的昌都嘎玛嘎赤画派。邓珠·尼玛打开手机,屏幕上呈现几幅唐卡,他说从作品上看,在主尊人物上,追求肖像化的表现,体态优美富余韵律,神情沉稳静穆;在风景上注重写实,山石树木远近布局有层次感、景物具体而真切;在技法上,着重三矾九染,作品淡雅,人文儒雅;在线条上刚劲流畅,讲究动感;在色彩上偏重青绿,雅逸清丽,画面具有透视、细腻、典雅的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我想唐卡也具有美术的一般规律,画派是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类似风格的美术群体。正因如此,这一画派流行于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树等传统康巴一带。

曲英江村是邓珠·尼玛的父亲,今年42岁,从工作照上看是一位英俊而又资深的藏族唐卡画师。他10 岁正式拜嘎玛德勒为师,学习唐卡技艺,刻苦练笔三年,显露才华。13 岁开始,他在近10 年里参加了嘎玛寺、拉丁寺等6 个寺院的翻新绘画及壁画的全部工程,还参加了青海玉树县拉沃寺等寺院的寺顶工程,实践使他的绘画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他25 岁时已经开始收徒讲学,多年来培养各民族学员100 多名,还在青海玉树嘎玛嘎赤唐卡艺术学校坚持义务教学,为唐卡艺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唐卡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2014 年,他的作品入选“第一届中国唐卡艺术节高端作品展”,荣获特别奖。2015 年,他在西藏第五届唐卡艺术展上获得优秀唐卡艺术家称号。在他的引领下,昌都嘎玛嘎赤画派享誉全国,昌都市玛吉阿妈唐卡画院的作品走向了世界。

邓珠·尼玛于1996 年11 月出生在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一个地道的唐卡世家。受爷爷、爸爸、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边上学边模仿大人画唐卡。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儿童画比赛,他画了观音、白牡丹,获得全校评比第一名,还得到了画笔和本子等奖励。他得意地对我说,“亲戚朋友都夸我,画的那么好,快跟爸爸学唐卡吧。可我心里没有满足,开始有了追求,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2006 年5 月,他开始跟爸爸学画画。爸爸直接带的学生有11 个,需要兼顾的还有20 多个学生。邓珠·尼玛是最小的,也是最勤奋的一个,每天早上5 点起床练笔,晚上常常画到半夜12 点。他说,“别看我是小孩,绝不比你们成年人差”。画唐卡的教材和规矩都是藏文,不学好藏文,好多历史理解不了,绘画也画不好。2009 年,他开始学藏文,学写字,不光跟书本学,还和许多老师学,白天向别人学,晚上回家学,边学边画,不到5 年时间就把藏文攻下来,绘画也有了长进,大家都夸他是好学上进的孩子。

2017 年,邓珠·尼玛开始学画寺院壁画,爸爸教他怎样选用天然矿物质颜料。采用的蓝色、绿色颜料产自江达县玉龙山老矿的蓝铜矿与孔雀石,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矿石则产于昌都和青海地区。有了这5 种基本颜色的矿物质颜料,经过不同比例的配制和调和,就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爸爸强调,矿物色是传统色,比较淡雅、纯正,耐久不变,关键是严格掌握调色,灵活运用色彩。爸爸还手把手教他壁画如何打稿拉线,掌握比例,圈出重点位置,把握分寸,人物造型和描绘景色等技巧。他在实际描画中学会了很多东西,牢牢记住了“业精于勤,不可荒废”的教导。后来,他去相古寺画壁画,自己已有了经验,心里就有了底气,也可以和别人交流、沟通,每天心里很愉快。壁画14 米高,每天都要多次爬上爬下,身体累点,心里不累,晚上8 点下班,他回去还要画小画,把小样记下来。许多年轻人打球、看电视,他在那里画白描,他常说:“心里喜欢就不觉得累。”“传承唐卡艺术必须一丝不苟”,爸爸的话他牢记心间。他的好学、肯干逐渐影响了一些人,晚上,许多学生也开始跟他一起画,年纪大的画师也慢慢地喜欢他了。

邓珠·尼玛也是兴趣广泛的青年。他喜欢绘画、打篮球、唱歌,常常戴着耳机听汉藏流行歌曲,喜欢听张杰的歌、王力宏的歌,喜欢家乡,常常梦着童年的事。最快乐的是和弟弟一起练素描,在生活中学会素描,可以更好地表现生活。他很喜欢汉族的山水画和工笔画,从手机里看到清明上河图,喜欢那种画风,喜欢把一些元素融入到绘画中。嘎玛嘎赤画派的唐卡是简而不繁,他常常试着把汉藏风格融为一体。他说,现在要刻苦学习本领,努力掌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技艺,将来也能带家庭贫困的孩子和孤儿,像爸爸一样培养唐卡接班人,把唐卡文化传承下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三、创新唐卡艺术融合升华

11 月6 日上午,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隆重开幕,来自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 个画乡的400 余件书画艺术精品色彩纷呈,亮点多多。西藏昌都嘎玛嘎赤画派的4 幅唐卡画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观赏。《静心菩萨》(高80cm,宽52.5cm,作者嘎玛德勒),《弥勒佛极乐世界》(高85.5cm、宽55.5cm,作者曲英江村),《黄财神》(高70cm,宽47cm,作者嘎玛德勒),《达摩祖师》(高90cm,宽60cm,作者邓珠·尼玛),这四幅唐卡是应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邀请前来布展的。毕铭鑫会长说,“唐卡有千年历史,充满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艺术性、宗教性特点,是我国民间绘画的瑰宝,唐卡参加全国性的画展,有利于宣传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展会搭建一个平台,宣传推介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美术形式,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共同走向繁荣。著名雕塑家纪峰认为,展出的四幅唐卡画很美,很有特色,笔法强劲,画面生动,充满灵气,有一种神秘感。从工笔画角度看,工艺达到一定高度,工艺语言丰富生动,画笔细腻,有股仙气,气韵生动,令人震撼着迷,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画面的民族美、和谐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美,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

许多画乡的代表和农民画家,他们第一次参观唐卡作品,感到十分惊奇,交口称赞,纷纷在画前合影留念。他们希望多交流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艺术作品,从而增进各民族文化艺术互鉴,更好地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团结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邓珠·尼玛作为昌都市玛吉阿妈唐卡画院唯一代表参加这次展会,他心情非常激动。他说,爷爷和爸爸的作品是唐卡非物质文化的代表作,我的习作和他们的佳作一起晋京参加全国性画展,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他深有体会地说,“画佛要心中有佛,画唐卡要心静如水,心态平和,心里舒服,吉祥安康。”邓珠·尼玛参观了各省的农民画作品,觉得大开眼界,大有收获。他对我说:“看了农民画,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表达的民俗以及夸张的表达方式,感觉蛮好的。”他自学过素描,画人物笔触很细,人物形象好,生动而有活力,借鉴各地民间绘画的经验,融合升华,技艺上一定能有较快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多的反映西藏民俗、民生的唐卡。

邓珠·尼玛和我在北京共同参加一次农民画展会,两天活动,我们一老一少却结成了忘年交,互相加了微信,保持着联系。我看了他11 月7 日午后在天安门广场的录像,他第一次到北京,最大的愿望实现了,他眼望着天安门的雄伟壮观,脸上绽放着无比灿烂的笑容。春节后,我们的采访似乎还在继续,他不仅补充了一些细节,还介绍了弟弟的故事,我与他们哥俩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邓珠·尼玛的弟弟出生于1998 年,父亲给他起了仁青·郎加的名字,仁青在藏语里是尊贵的意思,郎加是事事顺利的意思,尊贵在于刻苦学习,顺利在于努力拼搏。仁青·郎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懂事起就喜欢绘画,他7岁跟爸爸学习画唐卡。2016 年,随父亲去青海玉树相古寺和当卡寺等地,参与壁画的翻新与绘画。2017 年参与完成囊谦县果欠寺壁画的全部工程。2018 年,在嘎玛德勒大师的亲授下,参与嘎玛寺的大规模壁画的绘制工作。10 多年的学习实践,他绘画唐卡的技艺不断提高,悟到了昌都嘎玛嘎赤画派唐卡的艺术真谛。他说,唐卡绘画中的感觉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变化莫测,时不时会给人一种神秘感,那种感觉,我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形容。他从绘制唐卡中,从追求线条美、形象美、色彩美中开始升华,追求意象美,享受唐卡艺术的审美意境。

2018 年11 月,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与福建省艺术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研班”在厦门举办,昌都市文化局推荐出身唐卡世家的仁青·郎加参加了高研班。他家几代人做唐卡,心无旁骛,安静的坚守。从未接触过漆画的他开始时心里没有底,通过福建省艺术馆老师的启发、传授及不断的尝试,仁青·郎加增强了信心。传统的唐卡制作先涂颜色,再勾勒轮廓,而漆画正相反。漆画从最初的底稿拷贝到蛋壳的镶嵌,从勾线、贴箔、罩漆、堆漆再到最后的打磨、晕染,工序繁多严谨,色彩的调配与唐卡有非常大的区别,也难以掌握。仁青·郎加从雪域高原来到东南沿海,他克服了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克服了绘画观念和绘画技艺的差别,克服了生漆过敏和生活习惯的困难。起早贪黑,勤奋钻研,用40 天的时间创作了唐卡漆画《指小路尊者》,他成为探索唐卡与漆画嫁接创新的第一人。他回忆说:“创作唐卡漆画的过程真有点儿惊心动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也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他对漆画作品爱不释手,在微信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创作唐卡漆画的过程,满腔热枕地感谢福建的老师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哥哥也在微信中点赞,大力支持弟弟尝试唐卡漆画。

2019 年2 月,福建省艺术馆组织9 位专家对“唐卡跨界漆画”举行专题讨论,专家评价《指小路尊者》唐卡漆画,色彩明艳,线条流畅,人物自然生动;既有唐卡的细腻,又有漆画的层次与肌理,还有漆画与唐卡共有的庄严、华美、新奇;作品从材质、色调、构图更多继承了藏族传统艺术的主体元素,但亚光而润泽、富有色彩层次的漆面,又焕发着漆画特有的浑厚、明澈的气息。著名漆画艺术家唐明修,希望仁青肩负起在西藏传播唐卡漆画的文化使命。他回忆年轻时壮游西藏被唐卡艺术所感染,在后来的漆画作品中融入了唐卡的色彩和表现手法,现在西藏画师用漆画工艺表现唐卡艺术,这是一种民族间的艺术之缘,汉族与各民族艺术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将推动各民族艺术的创新发展。使用大漆新材料,唐卡不再害怕受潮发霉;镶嵌等技术的引入,让唐卡表现力更丰富;用漆替代矿物质染料,有利于降低成本。唐卡漆画的创新,为漆画图案表现开创了新样式、新技艺。仁青·郎加把《指小路尊者》带到玛吉阿妈唐卡画院受到一致好评,爷爷和爸爸非常喜欢,称赞作品多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美感,增加了神秘色彩,鼓励他继续探索。

2019 年7 月,福建省艺术馆与昌都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漆画技艺培训班,仁青·郎加作为先行者,成为两位福建画师的助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昌都10 名青年画师成功结业,两地携手开展的跨界艺术人才培养,点燃了藏族青年唐卡画师,10 位青年画师创作的唐卡漆画,展示了勃勃生机和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11 月6 日,仁青·郎加带着他的《指小路尊者》唐卡漆画,走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福建馆。镶嵌在画框中的唐卡别具一格,雍雅华贵,艳丽光彩。他身穿藏袍,以一名工作人员的身份介绍了作品创新的历程,他自豪地说:“有史以来唐卡漆画第一次登上进博会的国际舞台,我也是第一个亲历者和创新者。”

2019 年11 月6 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西藏唐卡世家的两位“90”后青年画师,在同一天荣光的走向高端艺术的大舞台。哥哥邓珠·尼玛带着祖孙三代的4 幅唐卡作品,参加“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在首都北京亮相,向全国观众介绍唐卡艺术。弟弟仁青·郎加带着融合创新的唐卡漆画,走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大城市上海亮相,向全世界嘉宾介绍中国唐卡漆画艺术。这标志着昌都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艺术在继承中创新,标志着汉藏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水平,标志着民族团结互助,弘扬中华文化的新成果。这不仅展示了新时代、新西藏新一代青年的茁壮成长,彰显了他们爱国家、爱西藏、爱艺术的价值观,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美学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

猜你喜欢
韩美林昌都漆画
李思思漆画作品
西藏昌都边坝县某滑坡发育特征及防灾思考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韩美林的自责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
我看韩美林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