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良
天津市民族路44 号和46 号,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每天来此参观瞻拜的人络绎不绝。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祖居秦地同州,北宋始迁广东。其先辈十世务农,至祖父维清时才立志读书,捐了个附贡生。父亲宝瑛也攻习举业,以教塾馆为生。梁启超四五岁时,即随父读“四书五经”,后进入广州的学海堂书院。梁启超堪称神童,他八岁即能为文,九岁可缀千言,参加县试、府试均名列榜首,十一岁参加院试,又以第一名成绩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十六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考中举人,这次虽然没有第一,但却深得主考李端棻青睐,把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了他。光绪十六年(1890),梁启超入京会试,落榜后途经沪上,读到《瀛环志略》等西学书籍,眼界为之大开,回到广州之后,拜在康有为门下研治新学。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清廷惨败,梁启超南北奔走,以期救国图强,参与了公车上书、湖南新政、请废八股、戊戌变法等改良维新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梁启超自日本回到北京,出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财政总长等,还参与策动了反袁护国战争和讨伐张勋复辟。1917 年底,梁启超结束政治生涯,专事教育和学术活动。
梁启超归国之后,几经考虑决定把家安到天津。1913 年底,他在意租界买下地皮,次年建起一幢两层楼房(今民族路44 号),一楼临窗一间辟作饮冰室书斋;1915 年,梁启超举家迁居天津。1924 年,他又请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起又一幢两层楼房(今民族路46 号),作为独立的藏书楼,著名的饮冰室书斋亦随之移到这里。
梁启超自幼勤勉好学,父亲常为购书以读。他在书院的膏火钱,也主要用来买书。至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藏书已颇具规模,可惜因为仓促出逃,最终流散殆尽。梁启超的饮冰室藏书,基本是居津之后搜集的。罗振玉、杨守敬、郑文焯、刘文典、蒋复璁、周叔弢、庄蕴宽、罗敦曧、余绍宋、杨守敬、吴昌绶、马其昶、欧阳竟无、钱恂、赵熙、陈衍、徐珂等文人学者,都曾送个人著作给梁启超。当然,更多藏书仍然是买来的,为此梁启超花费不菲。1928 年6 月,他写信给女儿梁思顺告穷说:“今年家用怕有点不敷……费点心血找三几千元弥补弥补。”可能怕女儿、女婿误会,他马上又解释道:“我自己零用呢,很节省……就只爱买点书,我想平均每月有二百元的买书费,对于我的读书欲也勉强充足了。”每月花200 元买书,这在当时可绝不是小数目。为了买书方便,梁启超与很多书商成为朋友,天津藻玉堂经理王子霖就是其中之一,对梁启超购藏图书和研究学术帮助很大。梁启超对书特别爱惜,每回读毕都要重加装潢,写好书根后再行插架。
梁启超藏书注重实用,与传统观念差异很大,举凡经史子集及东瀛之本,凡研究趣味所及者,均在他的搜集之列。梁启超晚年倾心佛学,相关藏书多达454 种,占饮冰室藏书总量的13%。梁启超最早提出《楞严经》作伪问题,为此所藏《楞严经》的注疏本竟有14 种之多,包括明刻本2 种,清刻本11种,民国刻本1 种,可见其材料搜集功夫之深。饮冰室所藏,相对珍稀者为陈澧、惠栋、黎简、王懿荣等名家批校本。不过,这可不是他追捧名家,而是书籍到手之后,根据批注等研究推定的。如明万历刻本《路史》,他认为是惠栋批点本,欣幸“得此如捧手与二百年前大师晤对”。又明刻本《青邱高季迪先生诗文集》,梁启超据书中手批数十则,认为是二樵先生黎简所藏。又清道光刻本《绝妙好词笺》,乃是友人汪柏庐自冷摊购赠的,而梁启超根据书上校识,认定为东塾先生陈澧旧藏。
梁启超藏书,反对只重宋元古本、明清批校,认为这是骨董家藏法。友人余绍宋所撰《饮冰室藏书目录》序言,大体能够反映梁启超的藏书思想:“任公慨然谓世之颛爱宋、元板本者,直是骨董家,数许为予书作序以张其说,故其所藏但期切于实用,不必求其精椠,上自典册高文,下逮百家诸子,旁及东瀛海外之书,无不殚事收集,其意非徒广已于不畔岸之域,谓先哲之庋藏之意无所不赅,故如是也。”
梁启超对所藏图书,多能仔细研读利用,还写下不少题跋,据今人王琼《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统计,现今存世者至少有117 篇,还不包括为友朋著作所写序文以及碑帖跋154篇、书画跋46 篇。除了自读自用,梁启超还送书给子女阅读,如其《四书章句集注》题跋云:“思成方将就学于外,惧其荒国学而隳大本也。以此授之,俾终身诵焉。”这是他在书上忠告长子梁思成的话。
居津十几年间,梁启超利用所藏图书,先后撰有六十多部著作,如《清代学术概论》《老子哲学》《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仅仅以饮冰室命名的结集,就多达二三十种,如《饮冰室文选》《饮冰室文集》《饮冰室壬寅癸卯全集》《饮冰室文集类编》《分类精校饮冰室文集》《饮冰室丛著》,还有林志钧所编非常著名的《饮冰室合集》等。
学者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写梁启超云:“冰雪聪明笔一枝,新民清议撼危疑。晚年绚烂归平淡,论学清华又一时。”诗所咏对象是藏书家,不过所评却全都是学术,根本未谈及梁启超的藏书。由此可知在世人眼中,梁启超的学者名头远胜藏书家身份。不过,梁启超非但建有藏书楼,存有藏书目,而且躬身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此数点恐怕会碾压掉绝大部分藏书家的。
梁启超对藏书实用性的强调,决定了其通达开放的藏书理念。饮冰室建成之后,梁启超规定夫人、秘书之外,子女不能随意进入玩耍。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回忆说,小时候每次到新楼,都有受到嘉奖的感觉。然而,被儿女视作“圣地”和“禁地”的饮冰室,寒暑假却几乎成了家庭图书馆,常有清华、南开的学子前来观书问学。饮冰室藏书对学生完全开放,一任自行取阅。1926 年,谢国桢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结业,就来到天津饮冰室,协助梁启超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同时教梁启超的子女梁思达、梁思懿等读书。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趣味,深刻影响了谢国桢的学术取向。谢国桢晚年在《梁启超先生少年逸事》文中,回忆了当年亲聆謦咳的场景:“时方三鼓,炎热初消,日映微云,清风徐至,二三子侍吾师梁任公先生于中庭,从容问先生少年时事。先生兴之所至,娓娓而谈,二三子听之欣然忘倦,不觉狂蹈,回视河汉,时已微曙……”谢国桢痴迷明末清初历史文献,与梁启超关系甚大:“由于我读过梁先生著的《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及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因之我曾研究过顾炎武、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梁先生又给我讲明末清初的遗事。”追随梁启超期间,谢国桢饱览了饮冰室藏书,搜集了大量明清易代史料,为后来完成学术代表作《晚明史籍考》奠定了基础。
饮冰室还是文化俱乐部。1927 年夏梁启超肾病加重,被迫停止讲学在家静养。梁启超退居津门之后,与严修、张伯苓、余绍宋、郭则沄等来往频繁。余绍宋是他的老部下,正好这年辞官来津,寄居在离饮冰室不远的郭芸夫家,由此成为梁家的常客。梁启超称余绍宋云:“闲日辄过我饮冰室,谈艺为欢。”余绍宋则说:“予避乱居津门,与任公梁启超先生过从最密。”余绍宋“尽窥饮冰室之所藏”,一年后离开天津时,其传世之作《书画书录题解》已完成三分之二,这是其利用饮冰室藏书的直接成果。据梁启超的女儿梁思达回忆,余绍宋是个大嗓门,常在午后造访饮冰室,一到楼下就问梁任公在家没有,而梁启超一听是他驾临,就会赶紧到楼梯口迎接。除了商讨学问,余绍宋还常在饮冰室作画,为此梁启超特意在卧室临窗之处,给余绍宋准备了一张画案。梁启超还每每亲伺左右,出所藏旧纸旧墨索作。余绍宋也乐于挥毫,乃至“食顷尽数纸”。翻阅《余绍宋日记》,在饮冰室作画的记载极为密集,他不但给梁启超画,也给他的子女乃至弟子画,日记中就有送画给谢国桢的记载。余绍宋在饮冰室期间,还有一项任务是陪梁启超打牌。如今饮冰室陈列有一张“棋牌桌”,但梁启超下棋的记载却难以找到,打牌则可以肯定是经常性的。梁启超的牌瘾颇大,相传有一回《大中华》杂志催稿,梁启超打麻将不愿脱身,一边摸牌一边口述,完全由秘书记录成稿。梁启超作为学术通才,打牌的水准也不低。他在家书中就曾透露,过节给孩子发零花钱,没两天打牌就赢回来了。
梁启超对图书馆事业尽心竭力。1916 年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他上书总统黎元洪,请设图书馆以为纪念。1918 年,梁启超、李烈钧等在上海筹设松坡图书馆。1920 年,梁启超游欧返国,以带回的一万册图书为基础设立图书俱乐部。1923 年,松坡图书馆在北京北海快雪堂正式成立,梁启超自任馆长。1925 年,梁启超促成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并任董事长,同年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翌年兼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1929 年1 月19 日,梁启超在北京病世。他生前留下遗嘱,将藏书寄存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当俟国中有稍完备之图书馆时全数捐赠,以供海内学子之求”。1930 年2 月24 日,天津律师黄宗法受梁启超子女梁思成等委托,致函给北平图书馆,提出拟“永久寄存”饮冰室藏书。馆方当即派采访部兼阅览部馆员爨汝僖、编纂部馆员梁廷灿和杨维新、金石部馆员范腾端等四人,赶赴天津点收饮冰室藏书,总计旧籍2831 种41474 册,新书109种145 册,日文书433 册,石刻碑帖500 余种1400 多件。此外尚有墨迹、信札及未刊稿等。1931 年6 月,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特别辟有梁启超纪念室,陈列其生平所用书桌、文具等。馆长袁同礼“欲永其传”,又派人编纂《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四册,1933 年铅印出版。
1949 年之后,北京图书馆筹建手稿专藏文库。1954 年3 月,馆方派冯宝琳与梁启超的后人联系,希望捐赠梁启超的手稿。一个多月后,梁启超长女梁思顺(梁令娴)致函北京图书馆: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日来信收到,当时因舍弟思永病危,不幸逝世之后,又办丧事,所以许久没有回信,抱歉得很。
先父手迹,得贵馆负责保存,十分欣兴。文稿三大箱在西单手帕胡同甲三十三号梁宅,请于下星期一日——四月十九日——上午前往搬取。我处有目录一份,其他墨迹也愿一并奉赠,请派人来取。
专此布覆,并致敬礼!
梁令娴启 一九五四.四.十六
这次后人捐赠的三大箱文稿,包括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全部手稿以及一批未入《合集》的文稿,价值自不待言。1954 年10 月27 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署褒奖状:“梁令娴、梁思成先生以所藏梁启超先生饮冰室文稿三百九十三种计八千二百六十六页捐献国家,公诸人民,特予褒扬,此状。”
1997 年,梁启超的子女梁思宁、梁思达、梁思礼等,又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捐赠了遗留的梁启超书信和手稿,总计14 册416 件,其中除了梁启超与杨度、段祺瑞、蔡锷、张君劢等各界名人的通信,还有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大量家书。
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一词,最早出现在他主编的《清议报》第25 期,其以“饮冰室自由书”为题开辟专栏,刊载读书杂感和社会言论等,1905 年由上海广智书局结集出版。在《饮冰室自由书》序中,梁启超谈到饮冰室的命名:“庄生曰:‘我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以名吾室。”他实际是借助这个典故,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1949 年后由多家单位使用,后来成为大杂院。2001 年,天津市政府对其进行整修,辟为梁启超纪念馆,2003 年4 月18 日正式开放。梁启超故居布置有“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主题展览,饮冰室书斋则进行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当年生活和著述环境。梁启超纪念馆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 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5 月被评为3A 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