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形高大的老人,颤巍巍地走进赤壁市邮政局中心营业厅,填下一张张汇款单,收款人是汶川、玉树、雅安、鲁甸等地的民政局或红十字会。老人从贴身衣兜里掏出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现金,递进柜台,填完汇单,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这一幕近年屡屡发生的场景,营业厅工作人员都已熟稔。
“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还要继续捐款给国家,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见到张向温老人后,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张向温老人今年85岁了,由于身体原因,他是医院里的“常客”。连日来,他都住在赤壁市仁爱医院,针灸、理疗、挂药水等就是他的日常。“都是些老毛病,不要紧。”张向温老人说起住院的情况总是轻描淡写,可是在经常过来帮护的志愿者艾荒兰看来,没那么轻松。
“这次住院主要是因为腰痛、腿肿,是原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骑马从马身上摔下来留下的旧伤,不过他的精神劲头很好,喜欢看看电视看看新闻,特别是对国内部分地方受灾的新闻非常关注。”志愿者艾荒兰告诉我们。
“现在国家政策好得很,住院报销后自己只需承担10%左右,对我来说没什么负担。”张向温老人说,“除了必要的生活和医疗开支,我就是想多存点钱,到时候捐给国家有需要的地方。”
退休之后,张向温老人的退休金从过去每月200元增加到4000多元,他捐款的频率更高了,金额也从每次几百、几千元变成上万元。“今年疫情期间,老人又捐赠了3万元,我们劝他给自己多留一些,可实在架不住老人家的一顆热心肠。”赤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余晓兰告诉我们。
“那么多人拼搏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一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军人,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张向温老人含着泪说着。
如今,张向温老人的事迹在赤壁市广为流传,还获得了“荆楚楷模”的奖章。现在经常有人来看望他,每当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来看望他时,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他说看到这些志愿者,让他感觉又找到了“组织”。
“志愿”精神也在赤壁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该市注册登记志愿者达到4.5万人,2019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惠及群众20万人次。“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涉及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等多个方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