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先来看“人民网·汽车频道”上两篇文章的题目:
①《棉里藏针:宝马3系老当益壮 凯迪拉克大幅下滑》
②《棉里藏针:高档B级车增速放缓 ABB开年等量齐观》
再来看下面这段话。
在大众媒体中,“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能掩盖其付费服务性质,混淆广告和新闻报道之间的界限,以达到使读者将付费服务误以为客观报道的目的。与硬广告相比,软文的精妙之处在于一个‘软字,好似棉里藏针,收而不露,通过文中带有‘嵌入式广告的文字,让读者受到感染,从而树立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你有什么好,我要理你?——微信软文内容特征研究》(“人民网·传媒”)]。
上述“棉里藏针”应是成语“绵里藏针”的误写。
成语“绵里藏针”,既可用于褒义,比喻外柔内刚,柔中有刚;也可用于贬义,比喻表面柔和而内心尖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绵”的词条下特别说明:“‘绵,‘纟旁,本义是接连不断,引申指丝绵;‘棉,‘木旁,指木棉、草棉。”
我國古代只有用蚕丝做的绵,植物棉是后来从中亚细亚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尽管现在植物棉已较蚕丝绵更为普及,但“绵里藏针”还是不能写作“棉里藏针”,因为成语是不能随意变更的。
“人民网”上有篇《中秋大话月饼》的文章。文中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月饼为高糖、高脂食品,过食可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压增高,心脏负担加重,甚至诱发脑血栓形成、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因此应少吃,最好是浅尝则止。”在中秋佳节,提醒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要贪食高糖、高脂肪的月饼,以免不测,很是及时。不过,文中的成语“浅尝则止”应写作“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一般用的是比喻义,指学习、研究不下功夫深入钻研。
“辄”,是个文言词,本义指古代车厢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后多借作副词用,这里表示后一行为紧接着前一行为发生,相当于“就”。“浅尝辄止”的“辄”,不仅易误写为“则”,还会将“辄”的右半边写成“取”。“辄”音“zh9”,翘舌;“则”音“z9”,平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