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螃蟹也爱得深沉

2020-10-27 09:30刘中才
中国食品 2020年19期
关键词:杨万里蟹肉诗作

刘中才

在闲情乍起的午后,亦或是夜色撩人的秋夜,斟一杯清酒、煮一锅螃蟹,似乎是白露为霜的季节里最惬意的生活。

秋来吃螃蟹,城乡皆有之。秋天的螃蟹历经春的洗礼、夏的酝酿,待到秋风渐起,便有了异于其他时令的独特味道。肥美的肉质、饱满的蟹黄、硕大的身躯,配上鲜香的生汁,纵使生活中有千愁百转,也会让烟熏火燎的日子顿生几分安然。

当流油的蟹汁满口生津时,现代人不禁感叹,秋天是屬于螃蟹的。其实,现代人的感叹是多余的。因为,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对吃的欲望。在数千年的美食长河里,古人早已把螃蟹放进秋天的肚囊里,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可以说,不管是阳澄湖大闸蟹还是黄河的秋蟹,入秋后吃螃蟹早已是古人的最爱,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秋天的螃蟹更是情有独钟。

北宋词人苏轼作为一代美食家,不仅发明了诸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饼这样的经典美食,而且他对吃的敏感度也在当时引领新潮,并久盛不衰。特别是在吃螃蟹方面,苏轼达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

苏轼在诗作《丁公默送蝤蛑》中说,“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作为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对吃蟹的欲望是毫不避讳的。为了吃上鲜美的蟹肉,他甘愿用自己的诗作换取螃蟹,更为戏谑的是,在吃蟹的过程中,苏轼总会有感而发。他在《饮酒四首》中说“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在苏轼看来,吃一只秋天的螃蟹,就如同治愈心灵伤痛的良药,可以祛除心中的烦闷和寂寥。

苏轼作为北宋名臣,又是文坛领袖,其诗作蜚声城乡,价值不菲。据记载,北宋宗室子弟赵士暕邀请当时的文学家陈师道写过《题明发高轩过图》的诗作,赵氏“赠以十缣”以表达谢意。“缣”是一种质地柔软的细绢,在古代与黄金等价,十缣约合100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超过7万元。《题明发高轩过图》全诗共计196字,照此计算,一个字357元。而苏轼的名气要远胜于陈师道,其诗作的卖价更胜一筹。他宁愿用一首词换几只螃蟹,可见螃蟹在苏轼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除了苏轼,南宋诗人杨万里也偏爱吃螃蟹。杨万里不仅爱吃螃蟹,还专门为螃蟹作诗。例如他在《糟蟹》一诗中形容螃蟹的外观和肉感时就说,“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可以想象得出,那如白玉一般细嫩的蟹肉,让人在还未剥开螃蟹的外壳时就已经垂涎欲滴了。

文人不光爱吃蟹,还喜欢研究吃蟹的时节。曹雪芹在《红楼梦》三十七回中说,“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诸事,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农历八月二十,恰在中秋前后,彼时的江南五谷丰登,螃蟹出水正肥。所以当史湘云踌躇着如何做东请客时,宝钗说:“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贾府吃一顿螃蟹,曹雪芹用一个章回写出了《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可见对螃蟹的重视。

关于螃蟹的吃法,曹雪芹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表率。他在三十八回中讲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放一点醋、调一些姜汁,让螃蟹的嫩肉融在里面,这便是人间最美的味道。

古人在秋天爱吃螃蟹,有应时的原因,也有养生学的寓意。秋蟹入锅只需蒸熟,不加烹饪,亦无需煎炸,较好地保留了其中的营养。入秋之后,天气转凉,螃蟹虽是寒性之物,却能在换季时增补体内养分,由此可以得见,古人喜欢在秋天吃螃蟹既有美学之意,又含着养生之道。所以刘禹锡认为,只要在秋季吃上几只肥美的螃蟹,就不会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哀伤之情了。

猜你喜欢
杨万里蟹肉诗作
奶奶的蟹肉粥
奶奶的蟹肉粥
现象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述说
樱花季,一起去日本吃蟹吧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