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胜
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小庄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434 户、1062 人,其中贫困户112 户、188人,耕地3529 亩。全村没有一米水泥路,晴天土,雨天泥。村集体收入为零。2017 年,河北省科技厅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
— — 题 记
小莊,是个村子的名字
它又不像是村子的名字
早些年,村子在桑干河岸边
一场大水过后,河流遍地
人们把村子搬到高处
就这样,它的南面依然是桑干
桑干的南面是亘古的恒山
搬过来的村子,就叫小庄
他们把贫穷也搬了过来
贫穷,也是植物
把种子种在盐碱地里
依然长出累累的贫穷
小庄,是贫穷的名字
夜深人静,风过无痕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穷人组成的村子
村子里没有树,能看见北部
阴山余脉,与时空消磨
小庄村种稀疏的玉米
也种呆头呆脑的油葵
农人不算忙碌也不算清闲
也有野花盛开
也曾有几只过路的灰鸟
2018 年春播的时候
对这片土地是个最有意义的一天
种下了第一粒谷子
这是改变村庄命运的谷子
这些小小的谷粒
它们将复活一个村庄的梦想
它们会慢慢吃掉万年的盐碱
它们在土里低吟浅唱
未来几个月,它们制造花蜜
或者秋天的夕阳一定很美
小谷子,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张杂谷
张,不是姓氏而是地域
杂,是杂交受孕和接引,血缘错综复杂
在干旱的土里
它们过着无水的生活
它们发芽长高,由绿变黄,由轻变重
繁衍无数的后代,谦卑而高产
一寸粗、一尺长的穗子
一千五百亩,每亩产量六百公斤
每亩地增收一千五百元
种出了谷子,建一座小米加工厂
他们给小米起个名字:小庄倔老汉
这个牌子的小米走到了天南海北
一代代人的期待,日升暮落
科技和土地的馈赠
足以安慰每一个人
土地会记住每一粒种子
这片土地还遇见一个陌生的名字
火龙果,它的枝杈多么像骨骼
在大棚里,它们无声地生长
开花的时候多么寂静
红色的果实
像专门照耀土地的火焰
庄里的喇叭广播,村民到大棚领香菇
这片土地,也是第一次接纳厚实的香菇
玉米芯、稻草、麦草、秸秆
棉籽壳、木屑、锯末,它们
成为了长出香菇的秘密
它们在一个个塑料棒里
这是走向富裕的栖息方式
一茬又一茬
香菇彼此握紧
香菇彼此依偎在一起交头接耳
小庄村的农人
从大棚里进进出出
接待城里来收获香菇的人
来庄里的人踏上一座新建的大桥
从另一个方向来的人
不用再涉沟过壕
富裕的时间过得飞快
小庄村口有个污水坑
现在成了观景湖
小庄村第一次有了一处风景
水里长出了黄鸢尾、千屈菜和水芹菜
锦鲤在水里游动
和桑干河里的鱼遥相呼应
这片土地,也可以拥有清澈的湖水
小庄,水泥路已经连接村外的大路
也通往家家户户
到了夜晚太阳能路灯依次点亮
人与人相遇,不再靠着星光
每条街巷种上了松树、柳树、榆树、杨树
几年以后,小庄将到处是绿荫
扶贫,也是给村庄抹上一层颜色
扶起倒塌的房子
给漏洞的宅子带去屋脊
给贫困户带去棉衣
小庄的道路,从今天开始有了名字
耕农路、颂德街,十街八巷
它们告诉高山和河流
三年扶贫,大地沉实,人民为重
当一个贫困户得到一只羊
变成一群羊
一只鸡,成为一片鸡鸣
从不忽视一个角落
不落下一人
2018 年小庄村集体创收二十六万元
2019 年创收三十八万元
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八万元,
试验田务工收入三十万元
小庄穿上了盛装
他们开始相信愿望、相信梦想
外出务工的人开始返乡
落叶归根,颗粒归仓
小庄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村民坐在田地上
他们想起昨天的贫困
那是几千年几百年厚重的影子
已被这个时代掩埋在土里
他们开始接受雨水
接受来自村外甘甜的自来水
接受丰收和富裕
接受墙上的科技图解
接受一座图书馆
接受一面大鼓、一个秧歌队
响彻在塞北天空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三位扶贫干部他们是
罗建祥、刘须奎、吴峰
一天深夜,村里一位老汉突发重病
他们开车把病人送到张家口的医院
三人垫付五千年元住院费
有一天,他们会离开这里
给小庄留下的谷子、火龙果、香菇和向往
将继续生长
(《诗选刊》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