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
中国白酒以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签,对文化的挖掘,也一直是中国名酒企业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在这个大融合时代,跨界已成为潮流,酒旅融合是名酒企业跨界发展和文化挖掘新的课题和新的突破点。尤其是当前,随着各大酒企纷纷布局,白酒工业旅游正成为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产区升值道路上的新发展趋势。
在第四屆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期间举行的杏花村论坛上,世界酒行业大佬、产区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再一次同台对话,围绕酒旅融合与产区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酒旅融合推进白酒行业从营销时代向体验时代转变
产区是全球消费者对于名酒品牌价值的最重要判断标准之一。据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中国酒业协会近年来系统构建了世界名酒产区的产区表达,并在2017年评选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包括宿迁、亳州、遵义、宜宾、泸州、吕梁在内的6个中国烈酒产区榜上有名,2019年又推出了世界美酒特色产区。这既是对世界名酒历史地位的认可,也为做好酒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书玉指出,近年来,各大产区通过酒旅融合发展,在挖掘酿酒特色产业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2019年,吕梁市全市旅游接待超过了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8%;旅游总收入超过了597.7亿元,同比增长了19.63%。遵义、宜宾、泸州、宿迁、亳州等重要白酒产区的旅游收入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白酒产区多数都是临水见山,转型升级后,原有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开发和再利用,重新赋能旅游价值,实现了绿色发展。“名酒产区带动了酒地标、酒公园、酒园林、酒运河、酒庄园、老酒坊、老酒庄……美酒美景相得益彰、精彩呈现。”在宋书玉看来,酒旅融合可以让消费者深刻感受酒的魅力和当代的风土人情,推进白酒行业从营销时代向体验时代转变,并成为酒文化传播的核心阵地。
酒旅融合要注重体验、产区和特色
针对如何推进酒旅融合发展,汾酒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谭忠豹提出三点想法:第一,酒旅融合的核心是体验化。谭忠豹表示,酒旅融合是消费者与酒企深度互动的过程,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深入了解酿酒产区的生态、自然、风土之美,酒的酿造、原料、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健康等消费式体验已成为新的需求。消费者通过看、学、品、酿等过程,完成了与白酒企业的亲密接触和互动体验。因此,酒旅融合不仅是简单的将酒企打造成旅游景点,而要通过观、学、做、品、酿、藏的手段,全方位、多维度丰富和提升消费者体验,重新定义和设计中国白酒的营销模式。
第二,酒旅融合的路径是产区化。谭忠豹强调,酒旅融合是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既要整合政府、协会、酒企、酒商、投资商、旅行社等各方之力,进行系统规划;又要融入区域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旅游路线与酒类消费特点,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区酒旅融合发展模式。因此,酒旅融合需要政府、白酒行业、旅游行业的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从长期布局、从短期着手,真正把酒旅项目与社会、行业、消费者融合在一起。
第三,酒旅融合的价值是特色化。谭忠豹说,未来,酒旅融合将不仅仅是各个白酒企业的单兵作战,而是白酒产区内酒企抱团发展的协同作战。在产区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白酒企业可以从原粮种植、生产酿造、采摘体验、文化传播、藏酒定制等不同层面满足追求个性的消费需求,不同酒企风格各异、定位不同,又统一于产区的整体规划,以美酒彰显旅游特色、以旅游为酒业赋能,实现互相促进、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此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作主题演讲时,从地理学角度的纬度、气候、空间分享了什么是“产区”的概念后,带给现场嘉宾一个观点:“对于中国白酒而言,最应该推行的就是产地的概念。只有产区把自然魅力、历史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的产区才能赋予真正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才能跨出国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讲师于赓哲围绕“闻香之旅,有诗有酒有远方”作主题演讲时,用幽默又不失深刻的案例提及中国白酒应当“讲中国故事”,“讲故事不能自嗨”,应讲出“庆祝成功胜利时要喝一支香槟,过生日要吃一口蛋糕”那样的成功故事。
最后,与会专家表示,酒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需要全国的酒企携起手来,充分汲取彼此的智慧与力量,按照形态融合、业态协同的思路,共同建设富有魅力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