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从知识体系上讲,“质量与密度”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章节内容同属力学内容.其中,密度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历年来中考考查的热点.密度知识不仅与压强、浮力的知识联系紧密,还是学好压强、浮力的基础,同学们必须高度重视!
复习时,同学们可多关注测密度的综合性试题(包括天平、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实验方案的设计,误差分析等),了解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的信息.
第1节 质量
重点考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中考常见题型
对质量的考查,主要是看同学们是否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在中考试卷中通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托盘天平是中学基本实验仪器之一,在物理实验加试和中考试题中都会出现,同学们必须要熟练操作,准确读数!
第2节 密度
重点考点
密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这种定义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如速度、压强、功率和比热容等都是用比值來定义的物理量,只不过密度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较早遇到的,所以大部分同学一开始很难接受和理解,但是,一旦同学们理解了这种定义的真正含义,便能举一反三,迅速理解并掌握速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物理量的含义.
中考常见题型
考查密度的中考题涉及多种题型,填空、选择、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中都会出现,试题一般考查同学们是否亲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否理解密度的含义,是否掌握密度的两套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是否会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等.另外,m-V图象也是一个常考点,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便于发现物理规律,
例1(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图1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 g
B.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
C.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思路分析: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p,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V1=20 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 g,则由m=pV可得px20 cm3+m杯=40 g①;当液体体积V2=80 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 g,可得px80 cm3+m杯=100g②.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p=1 g/cm3,m杯=20g,故A、C、D错误;当液体体积V3=40 cm3时,液体的质量m3=pxV3=1 g/cm3x40 cm3=40 g,故B正确.选B.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既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又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借助数学方法,设未知量,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是迅速解题的捷径.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重点考点
密度的测量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测量固体的密度,另一类是测量液体的密度.本节知识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进而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难点是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对因操作顺序不同而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
中考常见题型
密度的测量既涉及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又涉及理论分析和计算,在中考题中一般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重点考点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是水神秘而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因此在我国北方,冬天要保护好自来水管,防止水冻成冰后体积增大把水管胀裂.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测出某种物质的密度,然后跟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比较一下,一般能鉴别该种物质,在工业生产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很广泛,如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