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近年,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涌入到城市当中,导致城市的负荷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各种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多。也成为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垃圾分类状况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被动化垃圾分类执行、单一化垃圾分类管理以及有待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生活垃圾也在不断的增加,且速度逐渐加快,许多城市周边堆积了大量的垃圾,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许多城市陆续建立了大量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和填埋场,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自2019年7月上海市出台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随后多个城市也陆续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预计在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将垃圾分类管理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概念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条例中可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通常情况下,政府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唯一载体,其中包括垃圾分类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在该项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居民垃圾分类管理研究进展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居民是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的参与程度对城市的垃圾处理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垃圾是主要的城市垃圾来源,因此,加强对居民生活垃圾源头进行分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西方国家,垃圾分类研究进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学者认为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居民垃圾分类治理有着显著的效果。其次,合理的宣传措施也有助于垃圾分类回收落实下去,尤其是激励性的措施,其作用更大,但是只是在短期之内具有一定的效果,长期来看,作用也会逐渐不明显。再次,垃圾分类相关设施是否完善及其实际距离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开展状况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垃圾回收站距离居民的居住地越近,垃圾相关配套设施越齐全,垃圾分类的效果越明显。最后,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很容易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和居民的认知程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认知不够,导致垃圾分类实际效果不佳,社会舆论压力能够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程度。
(三)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知识研究政策系统与政策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结果等,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从而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不同的政策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整体,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与外部环境当中的信息、能量以及物质进行交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特定环境下通过政策运用的个人或者组织,公共政策的客体,即政策作用的对象,主要包括社会问题与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环境是政策主客体物质、信息的提供者,政策系统也向环境输出公共政策产品,且两者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
二、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特点与处理现状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具体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因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导致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无法做到定时、定点进行投放,垃圾产生也相对比较分散。第二,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主要集中对回收站的垃圾进行处理,从而忽视了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工作,在一些中小城市当中的垃圾桶数量也比较少,且设置不合理,导致生活垃圾对环境会产生二次污染。第三,燃料结构、人口数量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等因素对垃圾回收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垃圾回收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二)垃圾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的处理目标为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垃圾处理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且方法相对传统,导致当前垃圾处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分类收集相对滞后,且无法实现集中化处理。其次,生活垃圾数量非常大,分散堆放,没有进行分类设置,导致垃圾回收工作量增大;回收方法与观念的落后,导致许多城市中的垃圾依然采用打包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无法进行集中处理。再者,处理设施比较落后,环境卫生污染也非常的严重,垃圾处理没有做到日产日清,仍然是以简易填埋进行处理,并且无害化处理相关设施比较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单一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当是由企业、公众以及政府等各部门共同参与,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政府是唯一的管理者,但是目前并未对垃圾分类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制度,也没有寻求民众的意见,因此,大多数的居民只是被动的执行。且许多的城市规定投放垃圾的时间为早上7点~9点,以及下午4点~6点,忽略了夜班人员的需求。因此,有个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安排更为合理的垃圾投放时间。另外,有害垃圾与污染防治主要是由环保部门负责,在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以监督为主,并无有效分离出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的相应措施或方法。
(二)垃圾处理技术还待完善
由于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必须去执行垃圾分类政策,但是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大多是终端垃圾处理,建立了许多的垃圾焚烧厂,焚烧产生的气体会增加环境污染程度。在经济环境方面,生活垃圾分类也没有相应市场与财税方面的支持,同时,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并不高,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各主体环境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
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
(一)主体多元化
垃圾分类管理应当逐渐引入企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以政府为主导,多方联动治理,同时尽可能减少政府方面的行政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其次,政府或其他组织可以更加的贴近民众,通过动员宣传的方式,营造舆论氛围,提高民众的环保与法律意识。最后,在垃圾分类管理逐渐形成多元主体的同时,更应该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
(二)公众主动化
对于公众而言,其对于垃圾分类的参与是后天逐渐养成的,因此,在参与环境相关议题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如若只是政府单方面的命令,是不能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的。所以,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和原则,特别是在方案选择與设计方面,要听取社会不同意见,可以组织民众去垃圾焚烧厂,感受垃圾处理的困难和现状,从而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从心底真正意识到要对垃圾负责,建立环保责任感,从而自发的去进行垃圾分类。
(三)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首先,要获取政府方面的财政支持,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手段。再者,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对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垃圾生产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次,学校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社区方面可以通过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定期举办相关知识大赛等,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环境。最后,还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可以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对违反条例的个人以及企业要进行严厉处罚。通过全面打造垃圾分类管理的内外部良好环境,促使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五、结束语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供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