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加红
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根据初中生实际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呈现出多样性的教学课堂,以此来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凸显也成为了广大教师授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重视主体地位,参与协助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事实上也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策略.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必须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提醒广大教师面对学生时,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引导他们成长,适时挖掘其潜力,强化其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促进其数学学科素质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相关知识时,在为其讲解完等腰三角形基本定义及其判定定理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给出相应的论题:(1)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与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平行,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若其顶角是其底角的三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中,顶角是多大、底角是多大?(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可以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厘米和11厘米两部分,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展开小组间交流互动,在学生沟通讨论期间,教师可以适时加入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将自身教学实施者、引领者的身份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协助者,最终帮助所有学生得出相应的问题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仅是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导入新课,讲解概念,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讨论却是真正做到了帮助学生汲取知识,并且,学生在探究中所形成的严谨的数学态度和科学的数学思维,最終能够帮助他们不依赖教师的指导而自行解决问题.
二、增加趣味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这门课程包含许多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如函数、不等式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部分教师会使用课堂全程讲解的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后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低效,还将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个人主场,学生只能被动地等待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进行思考.由于课堂教学时没有参与感,教学内容的难度又超出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所以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是枯燥且难以接受的,许多学生因此对数学课堂甚至数学学科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因此,教师应当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以“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为例,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和区别,为学生学习之后的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便轻视教师的教学,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出现走神、开小差或者聊天等行为,使教师的教学低效化.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有趣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如,教师将课堂转变为游戏竞赛,并设置相应的规则,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教师的互动都可能得到积分,课堂结束后,积分最高的小组或者个人能够得到减少作业量的奖励.在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三维视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分清三种不同的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能够快速分清三种线的不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与三种线的特性吻合的生活现象,并为回答了正确答案的学生计分.在计分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相关的生活现象,并且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感触.
总而言之,在如今新课改教育理念被深入提倡的教学当中,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就必须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并且根据初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的不同来进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以此在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同时设置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更要在更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在加强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而在促使初中生更加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增强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以此在达到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水平目的的情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