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7-003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健康发展不仅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量也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面临农业生产人才缺失、高端农产品缺乏、农业分散化严重以及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十分重要。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合理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1 我国农业供给侧现状分析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健康、质量以及安全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变化,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面对这种状况,专家认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侧,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还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普遍要求和一般特点。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农产品的产量较低。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一直较为保守,更加倾向于从国外进口农产品,使得我国部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不具有价格优势。
从消费角度来看,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转变。以往人们通常最在意商品的价格,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健康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从单一的消费观转变为多元化的消费观。
从我国农业自身结构来说,我国的大部分耕地都由农户耕种,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从国外进口农产品,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利润被不断压缩,造成了农产品发展艰难的局面[2]。
2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分化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供给通常是自行销售或者直接出售,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坚力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农民缺乏农场式的经营理念,其经营都是家庭式的小规模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会导致农业的生产效率低,农业适度规模化的比例低,导致农业生产分化。
2.2 农业生产专业化人才短缺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但是人们对于农业产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农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人员都是中老年人和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返乡人员。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种植技术,只能生产初级农产品[3]。
2.3 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高质量的农产品通常是由国家级粮食生产区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生产,但是这两种经营模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只占一小部分。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小农生产模式,而小农生产模式由于资金限制、技术限制和管理限制等,无法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只能生产一些低端的产品。这些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需求,最终会导致供需失衡的情况发生。
2.4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由于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国在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都较为落后。大部分产品都是半成品和初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4]。
2.5 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不合理
最低收购价格就是市场粮食价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但能改善相关品种产能过剩情况,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收购政策中的价格明显高出同期国际水平,导致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农业产能过剩的情况。
2.6 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环境污染是各个国家普遍存在和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排放物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严重,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农村,对于污染物的排放并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人们对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影响不重视,对农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5-6]。
3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与路径
在特定的时间、条件和价格之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购买的数量和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市场需求中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供给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价格之下,生产者愿意为市场提供的商品数量,所以说市场供给是供给能力与供给欲望的統一。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主要是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从土地、劳动力、创新、制度安排和资本等方面进行的。在土地方面要完善流转机制,在劳动力方面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在创新方面要创新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提高金融支农的精准度[7-8]。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每个方面的改革条件和途径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在劳动力方面,要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养,首先应该积累农业人力资本。政府要加强对职业农民的领导以及资金的投入,引导农民接受专业教育[9-10]。
4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4.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能力
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对接,就应该合理分配小型农户的种植种类,提高农民生产的供给效率和供给水平。通过实施市场化收购和补贴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发展食品加工类企业,这样不但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还能够盘活农业用地[10-11]。
4.2 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产品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发展高质量的农产品。要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但要提高农产品种植水平,还应该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体系。为农业产品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标准检测体系,加大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力度。减少农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增强绿色发展理念[12-13]。
4.3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技术发展
要想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首先应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只有加大对农业发展的科技投资力度、加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让农民学会使用机械设备,引进专业人员,促进生态农业发展[14-15]。
4.4 完善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价收购政策
要想实现市场和粮食的合理对接,就应完善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政策。对于最低收购政策来说,其收购的主体必须享有税收优惠等政策。通过将粮食收购主体由单一化改变为多元化,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6]。
5 结束语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统筹兼顾需求和供给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改革。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缓解环境压力,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江维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17-21.
[2]李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沈阳: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8.
[3]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0,144.
[4]宋洪远.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問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18-21.
[5]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613-620.
[6]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7]倪洪兴.开放视角下的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19(2):9-15.
[8]刘海燕,杨士英.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方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8):101-103.
[9]张伟.“互联网+”视域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8(3):122-128.
[10]程博.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7):163-164.
[11]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7):29-33.
[12]周柏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J].知与行,2018(3):65-68.
[13]李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3.
[14]蔡露.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35):59-61.
[15]杨灿,朱玉林.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湖南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1-5.
[16]彭东,董彦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乡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策略[J].可持续发展,2018(3):160-169.
(编辑: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