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葛的开发利用

2020-10-27 06:08罗桂环张彤阳
古今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葛根

罗桂环 张彤阳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葛(Puerariamontanavar.lobata)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常见的藤本植物,一些地方直接称之为“葛藤”。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除西部的高原和荒漠之外,其他地方几乎皆有野生种分布。这种植物藤蔓长而纤维质量好,还有膨大的块根。因为这个缘故,它的藤茎很早就被古人当作捆绑物件的绳索,而块根则被当作食物。后来,人们逐渐用它的纤维织布和造纸,将其花和块根当作药物,并将其当作蔬菜和药物栽培。现今葛虽属一种小众的栽培植物,它的开发利用史却有不少值得人们思考之处。

一、古老的纤维植物

作为一种纤维植物,在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和岭南地区,葛的利用历史可谓悠久。距今6000多年前的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曾经出土过可能为野生葛纺的布。[1]在中国早期的文献《诗经》中,有多处提到此种植物。《诗经·王风·采葛》等已经提到采葛。《诗经·周南·葛覃》则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毛传称:“覃,延也。葛,所以为絺绤[chī xì]。”这段诗句记述葛作为纤维植物,织出的布称为“絺綌”。《周书》也记载:“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絺綌,以为君子朝廷夏服。”[2]出于这个缘故,东汉时期的字典《说文解字·草部》中直接称葛为“絺绤草”。宋代解释名物的著作《埤雅》也称:“葛性柔韧,蔓生可衣,女事之烦辱者,故《葛覃》引以为賦。”[3]显然这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植物。

葛在古代的重要性还可从古代的另一些经典中看出。《周礼·地官司徒第二》提到周代有“掌葛”的官职,职责为“掌以时征絺绤之材”。可见葛在古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三国时期,《吴普本草》记载:“麻蓝,一名麻贲,一名青葛。”[2]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纺织材料,古人将葛归为麻类。

在周朝的时候,葛是各地重要的纤维植物,还可从葛布被用作贡品这点看出。《尚书·禹贡》记载,青州“厥贡盐絺”,说明葛布是山东一带重要的贡赋物品。扬州“鸟夷卉服”,汉代孔安国注云:“草服葛越”。清代学者屈大均认为:“《禹贡》曰:岛夷卉服。《传》曰:岛夷,南海岛上夷也。卉,草也。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之布,以葛为之,以其产于越,故曰葛越也。”[4]当时把葛布当作贡品的最著名例子之一是越王勾践给吴王夫差的进贡。

就南方吴越地区而言,葛布向来是重要的衣着原材料,上述草鞋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了这一点。古代越人对葛布有这样的称颂:“葛之蔓兮舒长条,为絺为绤纤且调,当暑是服轻飘飘。”[5]将高质量的葛布当成一种重要的贡品或礼品,在江浙也有悠久的历史。《越绝书》有如下记述:“葛山者,句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去县七里。”[6]如果这里记载的勾践在“葛山”种葛的史实可靠,则表明将葛作为纤维植物栽培在周朝已经出现,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吴越春秋》也提到:越王为了麻痹吴王,让越国的妇女织葛布上贡。他“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欲献之。”最终越王“索葛布十万”,数量之大,使得越国妇女无法稍微懈怠。当时流传的《采葛赋诗》云:“(越王)令我采葛以作丝,饥不遑食四体疲。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7]

进入汉代以后,葛仍然是一种较重要的纤维植物,尤其在南方。当时著名的“越布”就称“越葛”,东汉时尚列为贡品。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当时朝廷还将“葛布”赏赐大臣。曹丕《说诸物》认为:“江东葛为可,宁比总绢之繐辈,其白如雪华,轻譬蝉翼”[8],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葛布质量之高。岭南的葛布作为贵重礼物的年代也很早。《三国志·吴志·士爕传》记载:交趾太守士爕“每遣使诣权(孙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左思《吴都赋》称当地:“纻衣絺服,杂沓傱萃。”到了唐代,岭南的葛织夏布仍属朝廷征调之贡品。中唐诗人鲍溶《采葛行》称:“葛丝茸茸春雪体,深涧择泉清处洗。殷勤十指蚕吐丝,当窗袅袅声高机。织成一尺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9]随后,宋代各地的方志也多有产葛布的记载,如《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记载南昌、江州(江西九江)土产都有“葛布”。福州地方志《淳熙三山志·物产》记载:“葛,可缉为布,长溪等县有之。”

明清时期,虽然棉花已经是国内大规模栽培的纤维作物,但葛依然是一些地方常用的纤维植物。《农政全书》细致地记述了葛布的纤维采制技术。徐光启写道:“采葛法:夏月葛成,嫩而短者留之,一丈上下者,连根取,谓之头葛。如太长,看近根有白点者不堪用,无白点者,可截七八尺,谓之二葛。 练葛法:采后,即挽成网,紧火煮烂熟。指甲剥看,麻白不粘青,即剥下。长流水边,捶洗净,风干。露一宿,尤白。安阴处,忌日色。纺之以织。”[10]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都产葛布,相关的方志可以看出这一点。清代前期的《江南通志·物产》记有“葛布”;《江西通志·土产》《福建通志·物产》也都记载各地产葛布。

当时两湖地区一些地方,如黄陂、武汉的葛织物质量很高。《元明事类钞·衣冠门》记载,明代诗人陶允宜《黄陂葛》诗这样写道:“楚人种葛不种麻,男采女绩争纷拏,皎如白纻轻如纱,进之内宫传相夸。”清代《武昌县志·风俗》记载:“马二里人善织葛布。”同书《物产》篇记载:“有葛布,出马二里者名马二贡葛。极细者名女儿葛。 取葛藤,用针擘破如丝,长数丈, 惟女儿目瞭, 始能治之, 颇不易得。 马二里有溪水浣之,色尤佳也。”[11]

如前所述,岭南生产葛布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仍是葛布的主产区。那里工艺精良,葛布质量声名远扬。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货语》对广东的葛布作了生动的记述。他认为:“粤之葛,以增城女葛为上,然恒不鬻于市。彼中女子终岁乃成一匹,以衣其夫而已。其重三四两者,未字少女乃能织,已字则不能,故名‘女儿葛’。所谓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也。其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者良。采必以女,一女之力,日采只得数两。丝缕以针不以手,细入毫芒,视若无有,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笔管,以银条纱衬之,霏微荡漾,有如蜩蝉之翼。……惟雷葛之精者,百钱一尺,细滑而坚,颜色若象血牙。名锦囊葛者,裁以为袍直裰,称大雅矣。故今雷葛盛行天下。……粤故多葛。而雷葛为正葛。其出博罗者曰善政葛。……出潮阳者曰凤葛。以丝为纬。亦名黄丝布。出琼山、澄迈、临高、乐会者。轻而细。名美人葛。出阳春者曰春葛。然皆不及广之龙江葛坚而有肉。”[4]当时广西的葛布也有质量上乘者。乾隆《广西通志·物产》记载:“葛布,贵县者佳,俗呼为浔州葛。”“葛布出宾州者佳。”

宦迹半天下的吴其濬非常注意各地的重要物产,对葛的产地也多有考察。他指出:“(葛)有种生、野生二种。……无论燕、豫、江西、湖广皆产葛。……葛有二种,遍体皆细毛者,可以织布,曰毛葛;遍体无毛者,曰青葛,不可织。维以为束缚,则又毛葛所不逮。”他还指出:“南昌为西山葛著称,赣州则信丰、会昌、安远诸处皆治葛。有家园种植者,亦有野生者,而葛布多杂蕉丝,乍看鲜亮悦目,入水变色,质亦脆薄。用纯葛丝则韧而耐久沾汗不污。……会昌、安远有以湖丝配入者,谓之丝葛。”[12]现在有人认为,用葛丝生产的地毯、壁毯以及麻绢等产品,可与蚕丝织的相媲美。[13]

葛布轻薄白洁,古人常用葛布来做头巾。《博物志·服饰考》记载:“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洛阳伽蓝记·城东》记载有名士的衣着:“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而宋代著名隐士魏野则常身着“葛巾布袍”。可见葛巾是一般读书人常戴的服饰。在古代,只有有身份的官吏可以穿细葛布,普通百姓只能穿用粗葛布。[14]古代,葛的纤维除用于纺织外,还用于造纸。《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州贡“葛纸”。显然,葛纸属于质量上乘的纸。

二、葛根的食用价值

葛根,汉代本草书中也称之为“鸡齐”。它富含淀粉,是不错的食物。鲜葛根含淀粉量在20%—35%之间,早就被古人采食或制成葛粉,或切成葛片糖渍食用。晋代诗人左思《吴都赋》提到:“食葛香茅。”[15]可见食用葛根的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写道:“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16],说明当时江西的赣南和吉安等地产的葛根已以质量好著称。《周书·李迁哲传》记载,西魏将领李迁哲(510—574)收复信州(今重庆和四川东部一带)时,因“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可见,用葛根代粮食食用是当时常见的情形。

宋代,葛根不仅被广泛食用,而且还用于制作葛根粉。《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记载宜春贡葛。同书记载,当时的越州(浙江)剑南(四川)、山南(陕甘地区)土产都有“葛根”。同一时期,《图经本草》附有颇为准确的“海州葛根” 图。书中对葛的形态特征和用途都有较为细致的记述。编者写道:“葛根……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青;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16]书中记载江浙一带产葛很多,葛粉可做粉条食用,可能当时葛根粉的食用方法已经比较多。宋代学者寇宗奭指出:“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17]这里制作的产品似乎有如现在的凉粉。

葛根也常被南方一些山区的民众充作杂粮。《宋史·五行志》记载:“(淳熙)八年春,江州饥,人采葛而食。”《新安志·蔬茹》记载:“葛则饥岁捣取其粉,蒸之以接粮”。《尔雅翼·释草》记载:“鸡齐一名鹿藿,一名黄斤,今之食葛,非为絺绤者也。其生延蔓,甚者其蔓首至根可二十步,人皆掘食之。生食甜脆,亦可蒸食,有粉。今江南人凶岁则掘取以御凶荒。大抵南康庐陵者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然当取入土深大者。……其花藤皆可醒酒而去酒毒。”这里的鸡齐,大约就是一个块根可当水果食用的栽培品种。明初《救荒本草·草部》也记载了葛根和葛花的食用方式:“取根入土深者,水浸洗净,蒸食之;或以水中揉出粉,澄滤成块,蒸煮皆可食,及采花晒干煠食亦可。”农学家徐光启记载葛根的用途时写道:“端阳日采,破之晒干,敷虫蛇伤。平时采之,亦可蒸,及作粉食。”[10]明末《通雅·植物》进一步指出:“今南楚两粤专采葛根作粉食。此藤即可布,粉可作丸曰葛粉。广人以假西国米,能醒酒。”《广东新语·食语》记载:“以蕨以葛以菱以茨菰以甘薯为粉者,皆谓之·(音以)食。”[4]上述史料表明,在古代葛根也是制作淀粉的原料。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葛的功用和形态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述:“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絺绤。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荚,亦有毛,其子绿色,扁扁如盐梅子核。”[18]葛根在南方一些地区还被当作水果食用。清乾隆《福建通志·物产》记载建宁产的水果包括“鲜葛”。吴其濬记载:“赣南以根为果,称葛瓜,宴客必设之。”[12]

三、葛的其他用途

葛花紫色成串,颇有可观,古人还把它当作景观植物栽培。《洛阳伽蓝记》记载司农张伦造园于阳山,“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19]《红楼梦》大观园中的“蘅芜苑”中,栽培许多藤本植物,“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其中包括“清葛”。[20]园中还有一处景观称作“浣葛山庄”(稻香村)。清代的《徐园秋花谱》(1682)对葛花有如此描述:“葛花,累累相缀,予往见唯粉红及紫红色,今与屏上青花掩暎,有疑若丹砂者,有灔若鎔金者,有殷若珊瑚者,有鲜若猩血者,红艶四射,眩目动魂”[21],充分说明这是一种不错的观赏植物。葛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快而且能覆盖大面积地块,古人已经认识到这是一种很好的护坡固土植物。《埤雅·释草》记载:“河浒为水所荡,危地也,然润泽葛藟而生之,则亦所以自固”。历史上西部一些地区常栽培此种植物固土护坡。

清代屈大均还记载了一种葛花菜:“葛花菜者,葛乳也。高州名①种葛,雷州人市之为絺绤。秋霜时,有葛乳涌生地上,如芝如菌,色赤,味甘脆微苦,其性凉,乃葛之精华也,亦曰葛蕈。予高州诗有云:‘夫寒衣葛布,妇饥食葛乳。’”[4]古人理解可能有误,葛乳大约是一种与葛伴生的菌类。

葛虽然用途广泛,但一直不是主要栽培植物。如前所述,江浙一带早有种植,北方记载栽培也不晚,曹植《种葛篇》诗云:“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22]不过,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纺织过于费工,即《诗经·葛覃》篇毛传所谓“葛所以为絺绤,女功之事烦辱者”。后来随棉花等高产纤维植物的兴起,它作为纺织纤维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清代著名学者吴其濬对葛难于发展有如下分析:“葛者,上古之衣也,质重不易轻,吴蚕盛,而重者贱矣。 质韧不易柔,木棉兴,而韧者贱矣。质黄不易白,芋麻繁,而黄者贱矣。乃治葛者与丝争轻,与棉争软,与葛争洁,一匹之功,十倍于丝与棉、与苎,其直则倍于丝,五倍于棉与苎。于是治葛者能事毕而技尽矣,而受治者亦力尽矣”[12],指出单方面的质量不如其他纤维,而且费工是阻碍葛作为纤维植物大规模发展的原因。这位学者的分析可谓精辟。

另一方面,葛根作为蔬菜,在口感方面不如薯蓣,作为淀粉植物它产量又不如甘薯、马铃薯。这或许是它的发展受到明显局限的另一原因。

葛如今在中国江南地区仍有栽培,主要收获葛根作为食物,很少被当作纤维植物。广西玉林、贵港、梧州和江西横峰、余江等地有较大面积的种植。据说前些年广西的栽培面积达到6666.7hm2,产量达20万吨。[23]江西的栽培面积为5300hm2,每两年的产量在30—60吨/hm2之间[24]。另外,广东肇庆、高要也是重要的栽培地,当地有大叶粉葛(Puerariamontanavar.thomsonii)、细叶粉葛和柴葛数个品种。[25]通常用葛根生产葛粉、葛茶、葛片等相关产品,对其纤维的开发利用和利用葛藤、葛渣生产饲料来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研究较少。实际上,葛藤、葛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山区是很好的饲料。

综上所言,葛是历史上长期被各地利用的纤维植物,但一直是小众作物,对它的栽培育种研究很少,缺乏著名的优良纤维品种,以至于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的“制葛”是否在中国仍然存在也不得而知。食用的粉葛品种也很少。对它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培育优良品种方面的研究至今仍然非常薄弱。现在各地主要将葛当作蔬菜、保健品和药物,栽培品种不多。尤其它的野生种块根依然是重要的药物。不过,在强调保护作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今天,这种生长迅速、能很快覆被地表而具良好保持水土能力的藤本植物,显然是一种很适宜在荒滩和有石漠化倾向地区广泛种植的作物。与此同时,在人们日益关心自己健康的今天,葛根除含有丰富的优质淀粉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是比一般淀粉作物营养价值更高的绿色食品。此外,它还含有能促进表皮细胞生长,使伤口迅速愈合的尿囊素,提取它可作为化妆品的特效添加剂;葛根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则对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动脉硬化等有重要作用。用它开发的中成药包括“愈风宁心片”、“心血宁片”和“葛根岑连片”等。可见,如能加大育种力度,同时提升相关的开发技术水平,对于更有效地综合利用这种经济植物应该会有广阔的前景。

注释:

①根据《南越笔记》卷14,可能应为“多”字。(吴绮等,清代广东笔记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359.《南越笔记》中许多内容均袭自《广东新语》)。

猜你喜欢
葛根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缺氧方面的药理作用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浅谈葛根在《伤寒论》中的“起阴气”作用
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葛根黄酮自微乳给药体系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