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江明怡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虽然目前防治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未结束,尤其是对就业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现象,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都不会产生长期影响,更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基本向好的趋势,但相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其在就业方面的影响更大。尤其是湖北武汉等地域标签被严重污名化。
有就业就会有就业歧视,长期以来,就业歧视的情况或多或少的存在。而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湖北籍劳动者、新冠肺炎治愈者却成为新的就业歧视对象。虽然专家不断呼吁除健康码以外不要施加其他条件,但现实却适得其反。
就业歧视是指拥有相同劳动生产率(相同的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的劳动者,在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由用人单位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给予如就业、职业选择、工资水平等不公平的待遇。
首先,歧视是由雇主造成的。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由于个人偏见,提出一些招聘要求或是招聘时对湖北籍劳动力的一些刻意不录取行为,并且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或放弃一定的收入,歧视就因此产生。
其次,歧视是一种行为。歧视是基于某种用意产生的行为,有歧视用意才会发生歧视,但歧视用意难以确定,没有具体的评判准则,就业歧视行为缺乏明显的边界,所以用人单位是否有歧视,一定要看其所采用的雇佣措施,并且又有许多雇主通常会采取隐性、间接或打擦边球的方式进行就业歧视。
最后,歧视是由例如地域、政治见解、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性别、出身、语言、年龄、民族、种族,肤色等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确实与工作绩效和业务能力没有任何关系的个人特征。
就业歧视类型分为前市场歧视和后市场歧视两种。前者指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似公平,但实质上对不同学历的人产生不利于就业的影响和后果。后市场歧视主要包括就业歧视、工资歧视、职业歧视,这些歧视是属于差别待遇歧视,用人单位在湖北籍人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歧视行为或是对新冠肺炎治愈者返工时给予的歧视行为。
由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把肺炎重灾区和肺炎治愈者的典型特征看作湖北籍劳动力和治愈者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统计性歧视。将湖北籍劳动者拒之门外,这是典型的地域歧视。《法治日报》中报导,一位来自湖北的徐女士,按照程序返回东莞上班时,自觉进行自我隔离,就在隔离第二天却收到公司的裁员通知,三年工作只得到了裁员信和微信上的两句“对不起”。并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许多中小微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关门倒闭现象,而企业倒闭风险就会引发社会失业危机,就业难,失业人口增加,劳动力市场“拥挤”进而导致雇主为了保险起见对湖北籍劳动力或治愈者产生或明或暗的歧视行为。在劳动力市场的“拥挤效应”下,湖北籍人和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雇主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因此能够挑三拣四,使得歧视产生。有湖北网友发帖称,抗疫时“全国一盘棋”,复工时“各自打算盘”。在求职过程中,遭到个别工厂和企业的“一刀切”,不论疫情期间是否回过湖北,均被一句“湖北人暂时不要”拒之门外。个别企业甚至规定不能录用身份证号码以“42”开头的员工,这就是赤裸裸的户籍歧视。
2020年5月,在福建漳州地区进行新冠疫情下偏好问卷调查,了解人民对湖北籍人及治愈者的偏好。问卷表明,在50~70岁的人群绝大部分是不愿意与湖北人和治愈者过度接触。18~50岁中大部分人认为只要经过自我隔离,有健康码,湖北人和新冠肺炎治愈者与其他人无异。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这意味着某些人或某些群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导致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业歧视是源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隐藏性强及对病毒的不确定性,若湖北籍劳动力或治愈者就业后,产生的一些使之不能继续工作的情况,雇主依照法律不能以此解雇,还要继续支付其工资报酬。由于湖北籍劳动力或治愈者携带病毒的可能性更高,相比之下,雇主招用其他人就可以省去该部分的资金,因此湖北籍劳动力和治愈者失去了就业机会,甚至连就业权利都失去。
二是个人偏好。贝尔克的歧视理论在其《歧视经济学》一书中就说明了歧视是基于 “身心不悦”的感受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源于个人偏好,宁愿承担一定费用,也不愿和某个群体的成员过度接触。由于新冠病毒暂时还未完全攻克,且其传播“快”,传染力“强”,并且还有其检验阳性却不表现的隐性特征,使得雇主产生个人偏好。正如广东省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小冬所言,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很多地方将湖北和新冠病毒划上了等号。正是雇主、雇员对湖北人的错误认识才使得这种错误的个人偏好产生。
三是雇员歧视与顾客歧视。虽然雇员和顾客都愿意接受健康的湖北人和健康的治愈者,但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不清楚如何区别对方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时,更倾向于被没有机会与新冠病毒接触的人群相处。由于害怕病毒,基于保护自身的条件下,不得以产生了就业歧视。
实际上,在大家选择就业歧视的策略背后,是人民群众在与是否可能携带病毒的人进行博弈。以下简化博弈过程:低风险地区的人(A)和高风险地区的人(B)进行博弈,A与B进行博弈,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A与B接触,若B携带病毒未发现或自身拥有抗体,A将可能成为新冠肺炎病人,效用为-100;若B十分健康,则A可能在心理上的担心害怕,效用为-50;若A同样选择与A接触,则可能需要支付更高成本或失去某种收入,效用为-20,我们将博弈过程简化为博弈决策树,如图1所示。
我们假设B不健康的可能性为20%,则A选择B的期望效用为(-50)×0.8+(-100)×0.2=-60,而A不健康的可能性为10%,则A选择A的期望效用为(-20)×0.9+(-120)×0.1=-30,通过逆向选择, A往往偏好效用更大的策略,因此也就产生了就业歧视。
四是湖北籍劳动力和治愈者自身原因。第一,心理因素。一些治愈者在亲身经历疫情后存在一些消极心理,缺乏拼搏的进取精神,乐观的情绪被消耗;湖北籍劳动力在疫情重灾区,在经历艰难环境后,一些湖北籍劳动力开始丧失斗志。第二,能力因素。某些治愈者虽已治愈,但经过与病毒的抗争,留下一些隐患,可能使其身体素质下降。
图1 博弈决策树
虽然国家很早已经出台防止歧视的政策法规,安抚了湖北籍劳动者和肺炎治愈者的心情,积极做好此方面的应对措施。但不可否认,由于非经济原因,一些求职者被剥夺了本该拥有的劳动权,有部分人甚至在失去工作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具体危害有以下几点。
一是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在政府监控不到的地方,资源也在某个角落被悄悄的浪费。就业歧视行为的出现,肯定会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质量的衰退,一些高质量的优质劳动力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阻碍劳动力资源的自由配置,最终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拥有高学历的人被拒之门外,在湖北籍标签下,拿不到工作的“入场券”。更有高级主管、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等,由于疫情缘故,被迫离职,最终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
二是产生反常的观念和行为。有些治愈的求职者在被迫离职和一些湖北籍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屡屡遭拒,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进而产生一些消极的逆反心理,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反而怨天尤人,产生报复社会的错误情绪。把自己的惨痛遭遇化为报复社会的力量。
三是偏离正确就业轨道。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方,无力改变需求方的想法,只能把自己与业绩、能力等有关的经济特征,转移到户籍等非经济特征上,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能避免受到就业歧视的危害,增加自己求职成功的可能,才能够得到工作。这种行为造成对湖北人或新冠肺炎治愈者进行一些调查与管理时的不方便不到位。
只要市场经济社会存在,歧视现象就不会被彻底消除。但由于它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损害了劳动力交易市场的公平,我们必须努力消除歧视。为了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疫情后的针对性法律法规。法律是最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建立平等的就业机制。只有明确法律责任,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政府出台相应补贴政策,减少雇主的担忧。深圳律师刘学锋表示,根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湖北籍劳动者受到歧视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维权: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受“恶意解雇”“恶意欠薪” 等就业歧视的,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侵害平等就业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二是消除劳动力歧视。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文化建设,提高雇主和雇员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纠正对这种特殊歧视的错误认识,做好思想工作,使雇主雇员充分了解病毒,掌握疫情情况,具备完备信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歧视消除或减少。雇主们应该认识到湖北人也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精准识别、科学防控才是正确的道路。同为中国人的我们,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新冠病毒,而不是湖北人。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年纪较大的人,对新冠肺炎的情况了解更少,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病毒与人的关系,无法冷静正确的对待湖北人民和新冠肺炎治愈者等高危地区的人群,不能正确认识健康码的作用。
三是消除谣言。在新冠疫情下,人们了解到新冠病毒的可怕,导致人心惶惶。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就开始害怕,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及时更新疫情最新情况,使人民准确掌握疫情动向,冷静看待新冠疫情,更好的处理好就业关系。
四是树立健康的心理。让治愈者和湖北籍劳动力不会因为疫情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及时排解劳动者的不良不安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纠正雇主的错误个人偏好,消除其恐惧心理,正确认识应该防治的是新冠病毒,而不是湖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