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固 郭育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 杭州 310018)
新生儿呼吸暂停会导致患儿出现脑缺氧损伤,甚至死亡,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治,严重危及其生命健康。临床多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有一定疗效,但用药剂量不同疗效不同[1]。本次研究即对比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
择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自2019 年1 月—12 月。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2)新生儿在出生后6h 内出现呻吟、呼吸急促、肌张力下降等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表现,并及时采取呼吸机治疗后无明显效果;(3)患儿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先天畸形、颅内出血、窒息或败血症患者。
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将100 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分为A 组、B 组。A 组50 例患儿中男、女例数之比为27:23,胎龄为28 周~38 周,均值为(32.56±1.05)周;B 组50 例患儿中男、女例数之比为29:21,胎龄为29 周~37 周,均值为(32.49±1.03)周。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基线资料可知,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A 组:对本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施行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凯西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09)用药,首次枸橼酸咖啡因用药剂量为10mg/kg,静脉滴注30min,待24h 后给予维持剂量8mg/kg,静脉滴注10min,1 次/d,持续用药3d 后若无呼吸暂停情况则停药。
B 组:对本组患儿施行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用药,首次枸橼酸咖啡因用药剂量控制为20mg/kg,静脉滴注30min。若患儿24h 后情况未改善则追加20mg/kg 药物剂量,静脉滴注30min。24h 后给予病患10mg/kg 维持剂量静脉滴注,1 次/d,静脉滴注10min,持续用药3d 后若无呼吸暂停情况则停药。
评估两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儿经用药治疗72h 后呼吸暂停情况消失,且心率正常则视为有效,若患儿经治疗72h 后仍存在呼吸暂停情况,且心率等临床治疗无明显变化,仍需继续采取相关辅助治疗,则视为无效。
记录两组患儿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腹胀、心动过速、贫血、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并作组间数据对比。
以软件SPSS20.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行数据比较,P <0.05 则表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B 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治疗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A 组64.00%,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A 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26.00%与B 组3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其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且心率低于100 次/min 或存在肌张力低下、血氧饱和度低下情况,若不能及时救治,会致使患儿脑缺氧损伤,甚至猝死。临床救治新生儿呼吸暂停多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但用药剂量不同其疗效及安全性亦有所差别[2-3]。
枸橼酸咖啡因属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衍生物,为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刺激机体神经中枢,进而兴奋呼吸神经中枢,最终达到改善病患呼吸自主节律作用[4]。对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可刺激患儿呼吸神经中枢,增加其呼吸通气量,最终达到缓解患儿呼吸抑制目的。而相较于小剂量,足剂量药物能更为有效的改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膈肌收缩功能、提高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有效减少新生儿呼吸暂停频率,提升治疗效果[5]。本文结果亦显示,B 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 组(P <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对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采取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能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