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实践与研究

2020-10-26 02:28张瑛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标教材研究

张瑛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2020年地理中考再次改革,由选考科目转为学业水平考试,初二年级教学及复习任务繁重。我区近3年入职教师占到整个队伍比例的三分之一,这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课标把握都存在一些困难。

结合国家文件对优化教学方式的要求、考试改革和本区教师队伍现状,因此要加强课标学习与研究,并进行有效的学生活动设计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开展《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对考试的研究、对课标的学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同时实现减轻师生负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提升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的课堂实效性、完成对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研究内容及成果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的调研及实践研究发现初中地理教學中学生活动设计存在活动落实目标的达成度不高、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活动热情不高等等细琐的问题,总结归纳以下两个方面较为突出:

1.学生活动设计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课堂效率低

研究发现教学中教师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多一些,关注学生怎么学,学会多少相对要少一些。90%以上教师能够聚焦教学内容,设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明显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主体地位不凸显,分层不够且活动目的性不强,无法很好的落实课标的相关要求。一方面反馈出老师们对课标的理解和研究不够,另一方面反馈教师对学情分析不透、关注不够。

2.学生活动设计缺少情境性,不能够体现新中考理念

课堂教学中,95%以上教师设计活动为纯知识活动或问答,偶尔融入的情境,也多为导入使用,情境缺少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新中考命题体现了关注新闻时事、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特点,目前的教很难更好地服务考。

(二)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课堂实践与研究

在进行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课堂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采取理论学习在先,课堂实践在后、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行推广。

1.“研”课标、“通”教材

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020年中考一大变革就是取消考试说明,课标成为唯一的教学和考试指导“纲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同步做好教材分析。以中学地理“研训一体”课程开发为抓手,带领骨干教师先后开发了《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世界区域地理-气候专题》《中国地理-西北青藏地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指导》《中国地理-南北方地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指导》《区域地理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落实》《地球和地图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指导》等课程。同时突破时空界限,聚焦考试采取全学段备考,围绕考试研究开展主题沙龙式研修活动。一方面带领教师研究课标、研究考试,另一方面进行教材的整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帮助全体教师吃透教材。

2.“观”课堂、“解”问题

在课标、考试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调研的问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表,用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课堂实践。如梁老师《聚落》一课,课上先是用古文繁体字 讲“聚落”概念、随后又呈现了“爸爸去哪了”沿途的景观图,介绍聚落的概念。老师们利用课堂观察表快速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梁老师用了两个情境进行导入,二是概念讲授重复,三教师主讲为主且用时超过10分钟,使得后面 “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 课标落实不充分。随后利用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学生活动设计的研究,开展了区级研究课、同课异构等实践活动。

实践显示老师们利用观察表听评课,可快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随后马上聚焦这些问题,分组开展主题沙龙式研讨及展示活动,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每次研讨后由我围绕“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做微讲座。如此反复,日常研修活动以“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实践与研究”为抓手,引领教师们进行自我反思,在观摩、实践中学习与提升,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3.“理”策略、“普”推广

围绕“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实践与研究”主题开展系列研修活动。老师们同研,共提升的过程中也梳理出了适合本区师情和学情的“初中地理基于标准的学生活动设计” 策略及方法,用于引领教师课堂教学。

(1)研究课标,明确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2)关注生活,强调学生活动的情境性——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调研学情,突显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加强分层与因材施教

(4)问题引思,重视学生活动的过程性——培养地理学科综合思维

(5)多样评价,加强学生活动的评价性——诊断教学,促进学习

实践研究证明以上的策略及方法,对本区初中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提升作用。研究过程聚焦主题开展了课标、教材、课堂实践研究等系列沙龙研修活动,参训教师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团队竭诚共研,备战中考。过程中收获成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了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猜你喜欢
课标教材研究
教材精读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