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020-10-26 02:28林春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建立师生关系教育

林春玲

摘要:当前,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师生关系,它具有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关系。它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教师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  ; 建立;   教育 ;  师生关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自己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才能实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愿望。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个教师不管你有多么丰富的知识,怎样高的业务水平,但对学生毫无关爱,这样的教师不可能是合格的。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花朵”的观点最具合理性。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离开园丁的栽培,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花朵无法健康成长。教师要学会偏爱自己眼里的“差生”,这是教师高尚人格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好学生能学好,差学生也能学好。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使他们找到自我发展的好方法。

三、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国学者费尔德曼和普罗哈斯克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能力比较高的教师,内心怀着积极的心态,对这门功课特别感兴趣,学习也很有效果。对于能力较低的教师,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他们不仅感到功课上比较有困难,也缺少兴趣,学习没有效果。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经验,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吸引力。

四、教师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的魅力即为吸引学生、感动学生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应常常自问,我具备了这种力量没有?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个性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师生关系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与同情心;二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所以,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敬业、勤学、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并不断提高教育艺术,使自身的个性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富有魅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五、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爱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有信任感,相信他们中的每一位将来都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善意的,所犯的错误都是无意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况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其次,人生来是平等的,这里没有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别,有的是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行为习惯、思绪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学生受到了重视,反过来,他同样也会信任和尊重教师。

最后,就是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倾听,这是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表现。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问必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喜欢与教师沟通的习惯,让学生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一面镜子。

六、教师要言而有信,以身作则

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德育课上所传授的内容,更在于教师平时的督促和教导。责任感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工作上有担当和在做人上讲信誉。在这方面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最好素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就算教师讲的道理再透彻,要求再严格,可自己没有做到,对学生来说也没有说服力。我上课的时候,有两件事是特别强调的:一是要有时间观念,无特殊情况不得迟到;二是上课时不要玩手机。在这方面我首先做到,每次上课前我都把手机关掉,从没有迟到,如有因工作原因迟到的时候,我都会向学生作以解释。正因为我自己做到了,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都很遵守规定,很少有人迟到,或是课上玩手机。

七、教师要理解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又云“良师益友”。无数教育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但凡“良师”无一不是“益友”·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有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必须疾言厉色,正正经经,该骂的时候就骂。课堂上下随时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认为这样就树立起了威信。殊不知,这样只会把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拉越远,在彼此之间修筑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教师要把握其兴趣点结合兴趣对其进行教育。特別是后进生,教师要找到后进的根源,不要以为后进生只是成绩那么差那么简单。作为教师,在给了学生爱,耐心地去理解学生的同时,还应给予他们微笑,给予他们亮丽的视觉感受。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樊瑞科《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出版社

[2]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

[3]易连云《教育学概论》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建立师生关系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三星电子中的应用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