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学科,也逐渐被各个高校作为重点教学科目。其中《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作为现代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需要现如今教师着重进行教学。其涵盖大量的数学知识点,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也是教师应着重进行教学的基础。本文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展开论述,阐述目前教学产生的弊端,并提出加强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保证高职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数学分析;数学基础;具体措施
当代信息化社会,对于高职学生数学的学习要求也愈发严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状况,也成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也是现如今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难点,进而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现如今教学模式产生的弊端
1.1 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学生的认知
目前高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讲解给学生。但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只依照书本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提不起兴趣,自然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现阶段教师应舍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打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1.2 学生缺乏良好的主观能动性
从学生出发,现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在课堂学习时心不在焉。再加上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和数学知识跨度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导致学习效率上不去,长久发展就会对数学这一学科丧失信心,甚至会影响教师教学进度和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
2 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2.1 采用趣味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各个理论知识和抽象化数学模型上,一味的知识灌输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利于数学思维的扩散。因此,趣味教学的开展对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将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运用启发式教学融入课堂学习当中,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数学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无限小数四则运算》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公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微课等平台,设置一个简单的趣味对话,将问题隐藏在对话当中,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解决问题。这种趣味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参与到课堂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保证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
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能适应当今教育体系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舍弃传统教育的“旧思想”,将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广泛收集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2.3 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信息化时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式方法在其影响下也变得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合与之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授课模式,其优点是内容精简,含金量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相比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连续可微函数》时,函数过于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截取函数其中一小段进行无限扩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将抽象的函数变为具体,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函数的特点:可微一定可导,可导一定连续的知识概念。
2.4 形象化教学,加深学生印象
数学分析课程涉及大量的数学理论性的知识点,概念抽象,学生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化教学,将抽象的问题具體化,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加深学生对某一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论证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两个极限》时,本章内容有两个重要的证明分别是:lim/x→0sinx/x=1和limx→0(1+1/x)=e。学生若只单纯依照书本知识进行证明,即使解决了问题,但也是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两个函数借助绘图工具进行绘制,然后再进行证明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根据对图像的观察就会发现当sinx/x的极限为1时,x趋近于0。这样一来,学生对函数就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对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充满信心。
4 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改革,如何顺利开展数学分析课程教育工作依旧是教育工作者近几年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数学分析课作为高职数学深入学习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的同时还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利国.《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01):127-129.
[2]李华,刘玉晓.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5):133-134.
[3]刘雪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01):126-128.
[4]宋际平.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2):84-86.
[5]王金华,向红军.慕课背景下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6(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