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美育实施策略,加强对公费师范生的美育培养

2020-10-26 06:58何慧春许振坤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美育

何慧春 许振坤

摘 要:为了加强公费师范教育的美育实施,提升公费师范生的审美素养,有必要通过打通学科壁垒,利用美术、语文、体育、数学和班会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社团活动来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美育实践,挖掘各学科美育资源,探索美育实施的创新策略和机制,使公费师范生的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及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美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有效地促进公费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为振兴乡村教育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美育;创新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名片”。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批具有良好素养的劳动者,这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费师范教育主要培养扎根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公费师范教育的成功对乡村教育振兴意义重大。当前各师范院校在公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美育缺失的现象。改善这种现状,开展针对公费师范生美育实施的创造性探索,无疑对提升公费师范生的审美素养和促进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大量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公费师范生扎根乡村,教书育人,无疑对推动乡村教育、文化和生态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基于对一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和相关院校在校公费师范生群体美育素养和美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我们了解了当前乡村小学美育的现状和需求,掌握了乡村小学教师和在校公费师范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情况和美育的实施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系列美育主题为引领,通过多学科融合开展美育创新实施的基本策略,通过对公费师范生开展一系列美育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充分挖掘多学科课内外教学内容蕴含的美育因素,探索美育课程内容的创新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面向农村教育,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服务农村教育,是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公费师范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必将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通过他们的努力,逐步改善一大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审美意识和行为,能够对建设“美丽乡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充分探究和挖掘了与公费师范教育课程内外有关的美育资源,尤其是涉及乡土中国的人文情愫、人地和谐的自然观和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理念等美育资源,将这些资源作为对公费师范生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從多学科角度介入对学生的美育,从不同侧面深化学生的审美认知,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对乡村、乡村教育的质朴情感,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挖掘和发现广大农村蕴含的丰富美感和无穷生机,树立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素养的伟大志向,并身体力行,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在美术学科课程中,我们以校园海报的设计、制作为契机,组织学生关注当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重大事件,利用美术的形式号召大家做好防控、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赞颂医务工作者的奉献、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坚守等感人事迹;让学生通过粘贴画、泥工造型等手工技艺表现故乡、农村的生活场景与人情世故,传达独特隽永的乡土情怀;在语文学科课程中,我们围绕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作品深刻品味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咀嚼艾青诗歌《北方》里那份饱含着的、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缘。体育课上“接力跑”体现出的团结协作的力量美,音乐课上《歌唱祖国》迸发出的强烈爱国激情,数学课上“三视图”巧妙挖掘出的校园文化之美……这些都为公费师范生的美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依托对不同学科中美育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我们的美育创新教育便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了公费师范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公费师范生美育培养目标和实际问题,探索美育机制的创新

学校教育是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相对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对学习产生疲乏和厌倦情绪,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良好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积极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讲座、学校艺术节等大型展演活动为载体,将美育和学校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类活动的设计中融入美育的因素,渗透美育的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探索与研究,并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活动间的协调性,使得这些活动有机地构成对公费师范生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机制。由于这些活动形式各异,开展的时间、地点有所不同,参与人员群体各异,因而极大地扩充了校园美育的实施载体,丰富了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的审美素养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变得日益丰厚和灵动起来。

我们除了立足学科抓好课堂教学,还广泛组织公费师范生开展了手工、书法、绘画、舞蹈和诗歌写作等多种类型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形式灵活的美育实施载体。我们组织学生在手工社团活动中精心制作独具匠心的手工贺卡,通过相互赠送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情,展现了人性美;学生在手工活动中不断探索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质进行手工艺术表现和创造,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上百篇以泥土、竹木、蔬果、废旧物品利用为主题的手工技法创意表现案例,其中40篇优秀案例被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手工教程》所采用,借助《手工教程》的出版发行,将能使更多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深化对生活美育内涵的理解;我们组织学生尝试用书法的形式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有关立德修身的格言警句,以提升公费师范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学生用素描、色彩等形式表现人文社会、自然生态所蕴含的和谐灵动的美感;学生通过编排舞蹈、表演话剧的形式赞美乡村和扎根乡村的人民的奋斗,通过鉴赏诗词(如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等中外名篇),让学生悉心体会和感悟其中表现出的语言音律之美和丰沛情感;在班会课中,我们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文明礼仪、读书学习以及人人之间关爱等主题班会美育活动,使“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素养培育;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和学期的不同时间段,策划组织美术、书法、手工和诗词写作等方面的专题展览,丰富校园文化,营造美育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美的邂逅”等围绕美术精品赏析的美育专题讲座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动不断推进美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形成了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公费师范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改进教学实施,探索美育實施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学科之间缺少沟通,每个学科教师仅从自身的学科角度去理解、设计课程内容,开展教育教学。这就容易导致部分教师或学生忽视各学科教育教学间的必然联系而陷入学科本位,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明白学生素养是各学科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容易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怪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审美诉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考虑到这种不足所导致的危害,我们在进行公费师范生美育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力求努力打通现有各学科之间的无形壁垒,积极开展多学科融合主题式美育活动,探索主题式美育实施的新方法、新途径,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学科融合主题式美育创新方式方法。

在对公费师范生开展多学科融合主题式美育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各个学科的出发点不尽相同,课程内容也不一样,但都在同一美育主题的引领之下,围绕这一美育主题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力求通过各学科共同的努力从不同侧面和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实践。比如,围绕“热爱祖国”这一主题,班会课“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剖析了历史上的长征与当前的“新时代长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豪情;语文课上围绕《听听那冷雨》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意;音乐课上学生讴歌祖国的发展,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体育课上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斗志,点燃学生的爱国热忱。不同的学科都能从各自不同的特点出发,落实对公费师范生的美育实施,从而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眼光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生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的培养。又如,针对“生态文明”这一美育主题,美术课上让学生探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的大自然色彩和独特生机的艺术表现,用简笔绘画和手工头饰制作等方式表现自然生态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上我们组织学生赏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品味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相得的生态和谐之美;班会课上我们围绕人类猎杀野生动物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话题,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维护生态和谐,触发公费师范生对这些话题和内容的深入思考,进而获得对生命、自然的审美意识的提升,使他们成长为拥有全面健康的审美观点、态度和良好价值观念的人。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乡村学校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我国乡村社会的建设和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在公费师范教育中的美育创新探索与教学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培养的公费师范生,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与过去相比,这些学生在对人对物的理解和判断方面眼界更为开阔,气魄更为宽宏,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证明,美育创新实施促进了公费师范生全面且健康的发展,也必将会对他们在未来更好地担负起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文化振兴的重任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 田.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2]李 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N].中国文化报,2015-10-26.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