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香
伴随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报道已然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新媒体领域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国家通讯社移动门户和新媒体旗舰——新华社客户端自2016年10月至今陆续推出近百篇数据新闻,将受众关心的消费、出行、阅读、健身、社交等数据,用视频、动图、漫画等多种可视化形式进行梳理予以报道,获得业界好评。
通过对这些数据新闻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团队不断探索和尝试应用创新可视化技术,从最初的“文+图+视”多媒体融合,到现在视报道主题确定“長图”“动图”“视频”等灵活展现形式,分析受众阅读习惯,不断调整报道思路,作品在获得超高浏览量的同时,也为当下媒体数据新闻报道开拓了思路。
1 “文+图+视”多媒体融合让数据更“好看”
数据新闻,从字面上最直观的感受是关于“数据”的新闻。传统报道中,有关各类经济数据的发布,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数据新闻,也是为受众最为熟悉的新闻报道类型之一。这类新闻以大多以文字报道为基本主体,与之配合的也多为数据发布现场图片或是与数据相关的宏观场景图片。近些年,很多媒体会邀请专业人员,为数据新闻制作一些简单的图表,基本到受众环节,能看到最“丰富”的报道形式就是“文字+简单图表”这样一类数据新闻,可以说,抛开数据的新闻性因素外,从形式上看,这样的数据新闻不能说是“好看”的,甚至是枯燥而单调的。
新华社客户端从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研究受众阅读习惯,凭借对可视化新媒体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尝试,加之短视频报道的盛行,报道团队在“数据新闻”中创新应用了短视频动画技术,首先改变了传统数据新闻的“外貌”,令网友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2019年,以夜宴、夜饮、夜唱、夜购等夜间消费为代表的一种新兴服务业类经济形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发展“夜经济”是也成为提升城市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也成为各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与之相关的各类消费数据层出不穷。新华社客户端数据新闻报道团队联合饿了么,以“深夜骑手”为切入点,将“深夜跑单王”、跑单量占比、跑单骑手的年龄分布以及“夜猫族”口味、深夜订单城市占比等网友关心的数据,全部整合在造型可爱、画风清新的动漫视频中呈现。发布视频的同时,编辑还将一些关键数据剪辑成动图,穿插在不超过千字的文字报道中,此篇题为《天黑不打烊!订单里的“夜经济”》的数据新闻报道整体上比单纯文字报道饱满,且形式新颖活泼,为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编辑还特别设计了醒目的轮播大图,在新华社客户端首页重点位置进行展示,最终,此报道收获百万浏览量。
继夜经济数据新闻报道之后,新华社客户端沿用“文+图+视”形式,陆续推出了《你的书单该更新了!大数据告诉你哪些图书最受欢迎》《“今天你健身了吗?”给你看数据!》等报道,浏览量均超过百万。可观的浏览数据以及网友的正面评价也可得出如下结论:单纯的文字数据报道不是新媒体行业的功课,形式上的改变,是数据新闻报道创新的第一步。
2 文字图片化,数据新闻要懂得做“减法”
伴随着“文+图+视”形式在数据新闻报道中的不断应用,以及其他媒体的不断效仿,新华社客户端开始探索数据新闻新的展现形式,以此避免网友的“审美疲劳”。如前文所述,传统数据新闻都是文字报道,新媒体要彻底与传统媒体不同,那就是先摒弃“文字”,懂得做减法。让所有的数据以“一张图”的形式出现,新华社客户端数据新闻又迎来一个新的阅读高峰。
每逢十一黄金周,各种消费、出行、旅游等数据都会占据各媒体版面,新华社客户端将镜头对准了深受国人喜爱的大闸蟹上,联合生鲜平台,推出题为《黄金周刚过,这只大闸蟹晒了成绩单》的数据新闻。此次报道没有视频、没有“文字”,有关大闸蟹在黄金周的销量、客单价、最贵熟食订单、最贵生鲜订单,甚至是最爱食公蟹母蟹的城市排行,都被美编设计师集中在一张长图上予以展示。区别于以往的动画形象,长图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实螃蟹图片,给网友强烈的视觉冲击,“高频食客”“全国第一”“近一倍”等文字和数据,美编也同样用放大字体、加边框等形式着重表达。大闸蟹的自述段落,作为重要数据的引子部分,则以常规小号黑字呈现,避免喧宾夺主。在众多盘点黄金周数据的报道中,《黄金周刚过,这只大闸蟹晒了成绩单》可谓脱颖而出,在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不到1小时,浏览量即超过120万。
自此,新华社客户端陆续推出关注图书销售数据的数据新闻:《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好事”》,关注季度网购数据的数据新闻:《谁说宅家就是躺?其实我们特别忙》,关注疫情期间理发产品数据的数据新闻:《一个多月没理发,如何挽救你?我的发型》等诸多长图式、海报式数据新闻,都获得了较高浏览量。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数据新闻报道形式上做“减法”,不等于没有文字,准确地说,只是将文字换了表现形式。这与网友“读图”习惯相契合的同时,还缩减了数据新闻报道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不容否认的是,此类数据新闻对美编设计师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如何把编辑提炼的文字转化成图片语言,如何选择适合报道主题的海报背景,这些细节都需要细思考量。
3 拓宽报道领域,数据也能讲好新闻故事
众所周知,数据新闻的报道,是一个不断筛选、提炼和解析数据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繁琐、枯燥的数据整理打磨成条理清楚、易于受众接受、且具有一定新闻性的报道,对任何一家新媒体报道平台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推出有关饮食、消费、出行、就业等领域数据产品后,新华社客户端继续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探索应用可视化技术,不断实现数据新闻报道创新。
2020年9月8日9时,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前1小时,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永远铭记!60秒回顾中国抗疫历程》,迅速占领各新媒体平台重要版面,最终获得超200万的浏览数据。
与之前推出的数据新闻报道不同的是,此产品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从时间和地理空间两个维度,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疫情发展数据按照所属地区、发生时间等维度,进行立体链路式分析和展示,全部数据浓缩在60秒之内,受众对我国抗疫历程一目了然。
具体来说,此篇数据新闻围绕“全国累计感染人数”“全国累计治愈人数”和“累计境外输入人数”三组核心数字展开,伴随日期不断推进,三组数字不断跳动、增长。画面主体——三维地图的区域着色不断加深又变浅,代表着新冠肺炎病例的不断增加和治愈清零。从不断跳动的数字到逐渐变色的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疫情相关数据在一个平面上多维度综合呈现,受众从这里看到和体会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数据本身,而是又一次回顾抗疫历程。看似“没有表情”的一串串数字,在这个产品中,也开始有了温度。网友纷纷在新华社客户端留言:“我们真的挺过来了”“没有什么苦难能压倒中国人”“数据背后的艰苦卓绝,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铭记”。
作为同时段全网唯一对中国抗疫历程进行回顾的可视化数据报道产品,受众从中能够清晰地体会到对我国这场抗疫斗争所激发出的伟大精神,较之以往的数据新闻,本次报道格外鲜活、厚重,也更容易引发网友共鸣。
数据新闻正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认可,也越来越被网友关注。新华社客户端对数据新闻的探索,也是一次又一次求“新”的过程。2020年6月,新华社客户端设计推出数据新闻logo——“数巨酷Class”,进一步突出数据新闻品牌效应,以期不断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新华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