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学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们先了解一下立德樹人和核心素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道德与法治学科怎样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真正意义上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材,培育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新中国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和牺牲,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只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教育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凝聚和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
凝聚和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积极地让学生知晓模范的作用、力量,了解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凝聚社会正能量,为中华复兴而努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在教学中、行动上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立足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多角度、全方位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