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高校应不断总结线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升线上课程建设整体质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无缝对接,加强优质资源共享,从而在运用中打造思政“金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在线开放课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增进青年学生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线下课堂教学历经长期改革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的主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性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实际,坚持“内容为王”,践行“八个统一”,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自2009年,学院开始针对学生学习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面向全校师生展开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后,在2012年,学院选定考试改革这一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设计了“3+2”教学与考核模式。基础课教学团队在改革过程中探索形成了“SCS”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了河南省实践育人优秀品牌——“尚德杯”主题演讲大赛,进而推进学院“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改革。改革成效显著,应各高校要求,学院已经将改革的经验推广至省内外。
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步履坚定,坚持推进“主讲人”负责制,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底,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改革成果。教学团队所有教师都获得过省级教学技能类比赛二等及以上奖项,他们乐于学习、善于交流、敢于尝试,在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方面也不甘落后。学院于2017年立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并于2018年申请立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开启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新征程。
二、线上课程建设注重提升整体质量
2019年5月,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牵头,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开放课程如期上线。这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一门省级在线开放思政课程,也是河南省本科院校第一门在线开放的思政课程。2019年9月,经过完善和优化的第二期2.0版线上课程于新学期正式开课,1.2万名大一新生在中国大学慕课注册学习了该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线上课程建设过程是提升课程质量的过程,也是呈现集体智慧和能力的过程。首先要组建主讲教师团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挑选出3所高校10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所有事项,随后安排课程建设进度,科学分工,联系合作企业。同时,安排教师分析、钻研教材,确定内容,提炼知识点,推敲案例,设置习题,制作课件,录制视频,建立试题库等,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所有的细节都要精心打磨。从筹备到录制,一期课程建设历时近百天。在一期课程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学院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容有序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课程在一期的基础上完成升级建设。该在线课程涵盖教材六章内容,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运用新话语,在河南省被评为优秀等级。
三、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无缝对接
成功上线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完整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课程目标,实现“以德润心塑品、以法律心塑人、以文化人塑行”,运用和维护好线上课程才是关键。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和创新运用、维护在线课程的有效路径,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和答疑,努力打造思政“金课”,为将其锻造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而不断改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了解了在线开放课程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增加线上师生互动时长和频率。教师事务繁忙,精力有限,为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学院聘请助课教师,选拔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建助教团,协助主讲教师完成线上有关工作。具体来说,主讲教师分工负责不同章节,在讲授所负责章节的时间段中,同步进行线上教学,在助课教师和助教团的协作下,关注学生线上信息的发布,及时做出回应。为此,学院做到了:一是丰富、完善线上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在视频中植入有效问题让学生回答,保证学生学习的量和质。问题的设计会根据知识点和时事动态不断更新。二是组织线下主讲教师充分备课。在主讲教师负责制的集体备课会上,责任人做整体教学安排,组织线下主讲教师学习教学视频,分析重难点,设计课上需要扩充、深讲的内容和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供学生思考、討论、解答的问题等。具体操作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调整,因材施教。三是课堂教学实现无缝对接。一堂好课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不遗余力,打造生动、鲜活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深入的讲解打动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组织课堂活动对话学生,设计考察环节检验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学习视频、完成习题,并根据进度布置学生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思考的问题、查阅的资料等,为下节课做准备,从而有效促进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上专设“珍聊室”。运用“珍聊室”,学院安排助教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教学团队进行集体“会诊”,形成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运用到线下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把问题放在线下课堂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从这个模块的命名可以体现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理念和努力方向,“珍聊室”旨在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珍惜学习平台、珍惜师生间的交流机会。
四、交流互动促进资源共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线上思政课”在开课的第一学期内,注册学生达到3598人,学生给予课程和主讲教师一致好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在线课程每一讲都是精品,但是只有做到资源共享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在线课程的运用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2019年9月26日,8所高校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举办“龙子湖高校园区‘手拉手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暨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研讨会”,初步尝试校际间集体备课,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搭建研讨会平台,可以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正如与会专家所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带了好头。
众所周知,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政课需要广大教师长期、持续发力。通过“手拉手”集体备课形式和课程建设研讨平台,参与的教师面对面交流,分享了经验、激活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解决了问题,给思政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打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思路。接下来,各高校还需共同努力,组建区域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备课联盟,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可以成立备课小组,小组之间分享备课成果,完善备课内容,以此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和运用,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做到守正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建坡,张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联动”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2]贾兵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6).
[3]袁进霞.“尚德杯”主题演讲在课内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责编:嘉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