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10-26 06:50王秀花
读写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王秀花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教师不仅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之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0-02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陷入思维的误区中,如果未能及时解决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存在的矛盾,则会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并精心地设置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出发点,从六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全面完善备课,充分掌握学情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有机统一的过程。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不匹配,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而备课作为充分掌握学情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值得重视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需要钻研教材内容,更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和数学知识水平,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保障。

笔者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备课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分数打好一定的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预设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唤起对“平均分”的直觉,让学生知道当物体的数量不能用整数表示时,运用分数将其表示。这样很自然地从整数的认识过渡到分数的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方面产生质的飞跃,也对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程度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感兴趣的场景中,使其产生内在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还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进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概念,并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用途,考虑到学生对实际生活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首先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案例作为教学导入,提出:“同学们,你们最近有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的身高,伴随着学生高涨的热情,再次提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米二一点五到底在指什么?”学生展开了讨论,并分析出“1.215米”,在此基础上引出“其中的二代表了分米,其中的一代表厘米,而五代表的为毫米”,让学生初步对毫米和分米有了基本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认同感,从而为接下来理性概念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常常产生思维障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陷入尴尬的境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够将教材中二维的文字知识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理解过程中的难度,从而为突破思维障碍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笔者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多个交通标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并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将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吗?”一段时间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分类方法。由于学生将图片分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不同类别,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概念,随后引导学生学习它们的形状特征。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有利于突破学生所存在的思维障碍,从而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充分保障。

四、巧设课堂问题,激活发散思维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源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得的一种思维能力,而问题恰恰是激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课堂问题,伴随着问题的提出,积极启发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

笔者在进行“秒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并建立1分钟为60秒这一时间观念,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秒”这一概念,随后展示钟表的图片,提出问题:“观察图片,这个钟表有什么特征?怎么用秒表示时间?”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于是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并各抒己见。一段时间后,每个小组的代表都将自己组内所总结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学生,如“钟表上有三个指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等等。因此,课堂问题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设置游戏模式,增加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参与意识薄弱,造成教学效率低等情况,如何增加學生的参与程度成为教师值得关注的话题。而游戏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转变一言堂的模式,并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游戏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倍的认识》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掌握,为了加深学生对“倍”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首先组织学生展开“几个几”游戏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被调动起来,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设置游戏规则:笔者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说出这是几个几,如“3个一组的玉米,一共5组,学生可以回答3个5”等等。因此,将游戏和数理进行有机整合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还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各项数学思维能力。

六、建立评价体系,树立学习自信

自信心作为学生的一种潜在力量,它不仅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机制,还是产生学习行为的驱动力。而小学生自信心的获得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评价,但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造成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打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附属内驱力,还能使学生真正发现自我不足,从而逐步获得学习自信。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将学生的“学”得到最大化体现,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与素质教育相契合,建立发展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婷,吕纬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7(5).

[2]刘学娇.立足学生,开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门[J].学周刊,2018(3).

[3]刘晓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5).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