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翎
一、引言
小学英语课改强调英语学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能动的、快乐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对于外语初学者而言,由于接受程度的不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不同层次。而表演是一种以“合作”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现代化交互学习,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合作表演,孩子们能够相互学习其语言表达;表演同一角色的孩子们又能相互借鉴。因此,表演即能自然地将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融为一体,又能充分引起低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二、表演的误区
误区一:观念陈旧
很多教师的观念流于形式,认为表演应该是短剧或故事之类的。但对于起始年级来说,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语量不够丰富,对西方文化又不够理解,很难快速掌握理解短剧故事的文本加以表演。尤其对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不像城市孩子,可以利用培训班或者和父母交流学习,学校之外能操练的外语环境几乎没有。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借助文本才可以表演,观念比较狭隘。
误区二:目标混淆
表演目标设计欠缺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在表演前教师没有让学生准备充分,而是拿着书本随意朗读,为演而演。表演前老师对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的语言、表情、动作、语调等也未作辅导,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启发就开始表演,导致初学英语者毫无头绪,乱演一通。
误区三:评价不当
表演过程中,教师不讲究策略,一发现读音不准确就打断学生,纠正错误。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能为了课堂教学进度由教师自己随意给个评价:Good! Great!草草了事,或者只表扬表演好的同学,而对其他人未做评价,没有花一些时间对每个孩子的表演给予具体反馈,导致部分学生失去表演热情。
三、“表演”练习英语的具体策略运用
低段小学生很有表演欲,表演也是一种最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利用角色表演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孩子不再害怕和老师表达英语,敢于开口。而且表演的重要特征是仔细聆听,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训练自己的言语表达,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在表演前先听一听、读一读文本。可以这样说,在表演时,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表情、动作等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对身体、智力、认知和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则,表演也为学生提供使用学过的语言的机会,同时也会在教师或同学补充单词或短语时接触到更多的语言资源。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点及面
在大多数教师的印象中,可能认为表演就是演一个故事或者短剧,但是对于一门外来语言,尤其是低段,一开始表演故事和短剧不太切合实际:一是接触的资源有限,二是课外没有有效的各种教学辅助辅导。因此,我们低段孩子的表演可以由点及面,循序渐进。
1.由“词”入手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英语,对这门语言充满了好奇。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喜欢模仿,爱表演。因此,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笔者更加重视“演”的力量。如一开始学习“Hello”一词,笔者用不同语调表演,可以是没看到人时那种询问的打招呼“Hello?”用来表达有人吗?也可以是见到本人时那种肯定的打招呼“Hello!”。再比如用疑惑的表情询问好不好“Good ?”用肯定的表情回答“Good!”这种微型对话很有意思,它需要学生先通过认真听语调去揣测对话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语调练习表演去清楚地表达。
英语中的语调有着多种功能,像这样的基于一个单词的小对话,生活中也常碰到。但是对于三年级初学者来说,语调是个难题。如果像这样将语调学习重点放在一个词上,表达强调、疑问、感谢等感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这种对话虽然很简单,但还是要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大概会是在何时何地何人说这样的话,可能会是什么事情,让学生对这个对话发生的背景有充分的理解。这样简单又有意思的小对话表演练习也能充分调动低段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到“句”中去
表演讲究“绘声绘色”“眉飞色舞”,运用面部肢体动作等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有趣,还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更何况老外的对话文化就是如此。“句”可以以词的形式,也可以用短语形式,再到短句长句。
3.以“话”提升
PEP新版三年级英语教材中,每个talk中的情景语篇短小精炼,对于初学者来说表演难度不是很大。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情景背景,先使学生整体感悟会话内容,再引导学生融入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对话方式展示内容,通过表演练习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为此,教师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融入角色进行情景对话表演。
4.用“剧”升华
PEP三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的Part C部分都有一个以Zoom and Zip展开的小短剧,这些短剧生动、富有童趣,而且每个故事都是以本单元为基础的一个复习提升。虽然这部分没有强制规定为正式课时,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也容易忽视它,但孩子们却对这两个小家伙发生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为了既兼顾教学进度又能让孩子在表演中升华语用能力,强化口头能力的表達,我们平时可以选择性的挑一些故事表演,并作简化操作
(二)借“图”助演
PEP三年级教材talk中的语篇话轮数不多,纯看文本无法勾勒出真实有趣的场景,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非语言语境:图片。图片形象、直观,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这是文字不能取代的。三年级教材中,每个情景对话都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而且新版的插图更加具有时代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以视觉形象补充了文字描述的不足,特别有助于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提高观察,想象,表达及思维能力。
(三)借“画”助演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绘画 ,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完成作业后,就喜欢在自己本子上涂鸦。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简单的绘画,再指导学生利用配画展开英文表演。这种配画表演可以是单个介绍类表演,也可以是合作对话、故事类表演等。
如PEP三下Unit3单元中,在复习时,笔者尝试把所学的单词、对话和儿歌有发展过程地串起来(如图4、5所示)。课前先让学生画好自己喜欢或者会画的动物,预设好要表演的内容,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课中请学生先介绍表演,如:S1:Look at my giraffe.It's soooooo tall. S2Look at my cat, It has a fat body. See the panda and the monkey run,fun,fun,fun. ... 一边介绍一边用动作、语调等夸张地表演体现。接着其余学生可以与其展开对话,来评论或者询问他的绘画:例1:Oh,it is colourful.I like it!---Thank you! 例2:What's that?---It's a cat.Your cat is so cute!---Thanks!... .在表演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胆量得到了培养,绘画能力得到了锻炼,语用能力得到了发展。
我们让学生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学过的语言,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构建他们自己的语言库。因此,这种配画表演最好是在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或是作为复习时使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在他们词穷的时候给一些提示。
四、关注情感,合理评价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老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评价能让他们高兴个老半天,更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表演中,切不要在表演中途打断,也不要规定学生“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任何符合語言环境的话都可以被接受。学生也可以重复说过的句子,甚至可以说不完整的句子。只要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在练习表演中,不管他“言”的对否,都要做一些正面、积极的并且具体的评价,再适当的纠正不足。不要只用Good job! Wonderful!这种句子草草了事,也不要只对表演的好的同学评价,而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感受。
评价时,教师可以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不同方面进行,如:You have a good intonation!你这句话说得语调很赞,非常有感觉。What a nice expression!你那个表情好有感染力啊!对于表演中出错的,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如:Well done,but can you say it again? Nice work, please read after me...等 。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夸张的语调或适当的中文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赞扬。此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评、组间评价等形式,但是要引导孩子多用正面的、鼓励的、积极的言语对每个表演的孩子进行具体某方面的评价,让那些中下生也有参与的热情。虽然他们英语说得不够到位,但是通过表演也能理解文本的背景意义,掌握一定的文本内容,在无形中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表演是在特定情境中一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是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学生练习英语的现代化方式之一。在课堂中实施表演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兴趣需求;充分考虑表演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哪些语言的习得;充分考虑如何使这种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等。如此,才能优化英语表演教学,让学生“演”出精彩,锦上添花。这也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