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20-10-26 06:50崔江平
读写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崔江平

摘 要 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奠定性格人格发展趋向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好语文,并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便由此体现。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可以说,只有教师教好了阅读与写作,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获得全方面发展,学生才算接受了优质的小学语文教育。那么,教师究竟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使读写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55-02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苦于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不能够在读写结合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热情,致使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兴趣,提升效率”“读写同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体验成功,自主读写”四方面入手,以谋求读写结合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最大化。

一、激发兴趣,提升效率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全面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推进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读写兴趣似乎并不重视,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向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本该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的阅读与写作课堂,变成了死板枯燥的机械化过程。由于学生不能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当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率自然不能够得到保障。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给予学生读写兴趣足够的重视,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激趣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到激趣效果。在选择方法时,教师必须慎之又慎,同时明确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某种特定需求而人为创造,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与局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教学方法的功效被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故事性较强,且贴合实际的文本,在带领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让学生以短剧表演的形式将文本内容再次呈现,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不仅如此,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即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进而提升读写课堂的参与度,在参与短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读写同步,以读促写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极强的模仿欲望与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想要开展教学效果更佳的读写结合教学工作,从学生的模仿能力与模仿欲望入手,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模仿练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逐步规范了学生的语言使用方式。

(一)阅读为写作素材积累基站

创造来源于模仿,因此,想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中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精美词汇以及优美流畅的语言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仿写时了解到修辞手法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寻找合适的修辞手法,在不断仿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并能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有效促进了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阅读为表达技能提升基点

除了语言,写作教学的另一重点,即是学生的表达技巧,学生只有充足的写作素材,却缺乏写作的技能,很难将写作素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使得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像是写作素材的简单堆砌。因此,教师向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观察能力的提升,是写作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观察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时,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观察事物,进而将事物的外部特征、内部特性认识得更加透彻。

(三)阅读为写作情感凝练中心

作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写手”,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透过作文,表达自己的内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文中所表露出的情感,避免学生的作文产生“隔靴搔痒”与“无病呻吟”的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带领学生巧妙的分析阅读文本中的感情,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二者联系紧密,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而是互相影响,也就是说,写作同样可以作用于阅读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阅读与写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化,才能够进一步使得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在写作时出现“词不达意”“词穷”等状况。这其实恰好说明了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及时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文本。如,学生在写作有关“秋季”的文章时,学生只会写“秋天落叶”“秋天瓜果成熟”等已经被“用烂”的素材,教师在此时便可向学生提供描写“秋天的田野”“秋天的风”等等具有相对较深层次情感的阅读文本供学生阅读,让阅读材料成为学生写作过程的“加油站”。

除此之外,仿写的迁移运用,也是以写促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合理的时机使用仿写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写作素材增加,更是学生阅读技能发展的催化剂。学生在进行仿写时,会不由自主地与原文进行对比,而这个对比的过程,就是学生再次阅读的过程,学生在再次阅读的过程中,对原文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的有效性便会有显著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便会随之发展。

四、体验成功,自主读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体验是巨大的情感力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与“成就感”,来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自主读写的行为。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与他人分享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阅读推荐卡”,并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供学生进行分享,在分享过后,教师要及时并适当地给予鼓励,让学生收获“成功感”与“成就感”。

在写作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每个单元后的“习作”版块,让学生在每次写作过后,与教师以及其他學生共同评选,选出“班级十佳”,推荐给全班同学进行阅读学习,被评为优秀的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主动性会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是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更佳显著,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转变学生对待阅读与写作的态度;其次,要使读写同步、读写结合,让阅读与写作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后,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收获“成功感”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连晓霞.让读写并蒂开花——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01-102.

[2]姚强文.探究语文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J].汉字文化,2019(22):105-10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