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通过实践调查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概念知晓度深入了解不够,作用认识度正由知识整合走向跨界发展,实施目的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不够,计划执行依据教学进度实施不够,实施评价过于随性评价甚至不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从意愿、能力和未来行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C/08C-0042-04
一、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形成的回溯探究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学术用语被提出,其可视作源头的权威文献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职成〔2000〕7号)。当然,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研究”与美国的“社会参与性学习”。[1]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不难发现,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的“学习方式”。从此,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被视为职校生的重要学习活动。
回溯探究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时为什么要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职校语文课程。应该说,职校语文课程改革并不完全是源于当时职校语文自身的改革需要。当然,也不是说职校语文自身没有这种需要,而是职校语文自我革新的内生动力还不足以“破茧化蝶”。不仅职校语文课程,而且当时的中国职教教学理论也都处在一个探究发展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掀起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提出的六大改革诉求以及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对于处于相同教学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同样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正式引入。尽管如此,对于“综合性学习”概念解读成为了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献研究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大致经历了解读期(2001—2004年)、争论期(2005—2008年)和沉思期(2009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2]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的研究相对基础教育要滞后一些。主要原因是,职校语文课程改革是“参照式”的改革,不仅自身研究力量不足,而且是“跟进式”的探索。当然,职校“语文综合实践”也不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翻版”,而是“有选择”的学习借鉴。
首先,用语表述上更为科学。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代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较好地处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是学习方式还是活动形式之争。因为新中国初期的“活动课”是“学习方式”,而第八次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是“课程形态”。职校语文课程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将“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有机统一。
其次,课程本质上更鲜明。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直接体现了“语言实践”的语文课程性质,而且作为被纳入到职校课程体系的语文学科课程,同样也与“以能力培养”职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性强”的类型教育特质。
最后,学习方式上更综合。职校语文课程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不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明晰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又与之有别的一种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有助于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条分缕析”为“综合运用”,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由单项训练向情境中的言语综合的转变,并培养与一定情境相关的语文综合能力。
正因为如此,职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职校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自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正式颁布之后,在出版的教材中都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块,并试图进一步推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入。然而,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未能取得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出现了“教学设计被虚化、教学实践被弱化、教学评价被窄化”等现象。[3]显然,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已有40个年头的新阶段,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分析,让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重视并取得教学实效。
二、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切实提高对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研判,研究者面向江苏省职校语文教师发布网络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7份,其中城市中职校语文教师214人,农村职校语文教师87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26人。现就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数据来挖掘隐含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背后的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实施规律。
(一)总体评价
1. 实施评价:整体满意度低。职校语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对活动的实施认识最深、感受最直接。在被调查的327名语文教师中,“不满意”的26人,“不太满意”的192人,二者共占样本总数的67%;“满意”的教师只有109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块,自2009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式进入职校语文且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其课程实施评价并不高。教师访谈不乏“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少实施甚至不开展”的牢骚甚至哀怨之语,也表明活动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落地生根。
2.实施现状:组织开展不到位。“是否在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是对当前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整体判断。数据表明,“正常组织”“偶有组织但不正常”分别占23.5%(77人)、58.7%(192人)。也就是说,对于职校语文新增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82%的教师是组织开展过这种教学活动的。但仍然有24.1%、2.4%的教师“没有考虑组织”和“想组织但没有开展”。数据警示我们,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还没有组织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多维分析
1.概念知晓度:知道但深入了解不够。概念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实践的基石。调研显示,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其中“了解”的221人(68%)、“非常了解”的106人(32%)。虽然知晓率百分之百,且主要是通过“阅读语文大纲或者课程标准的相关阐述”来获得的,但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认识并不够。
2.作用认识度:由知识整合到跨界发展。数据调查显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块中的作用认识,3.9%的教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语文各类知识的融合发展”;11.9%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6%的教师认为兼具上述两种作用。由此可见,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具有“学科内”整合促进作用。2.8%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语文学习与其他学习的跨界发展”;再有70.6%的教师认为“促进语文各类知识的融合发展,促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语文学习与其他学习的跨界发展”。充分表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学科内”整合作用,而且更具有“跨学科”的综合促进作用。
3.实施目的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不够。“是否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目的性调查数据表明,“没有指向”和“非常注重”等两种极端性表现都很少,分别占8.9%和23.8%,更多的状态是“有时组织”,约占67.3%。显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职校虽有组织开展,但许多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指向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亟待加强。
4.实施计划执行:依据教学进度实施不够。就目前江苏职校使用的教材看,苏教2011版职校《语文》1—5册共安排27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高教2013版5册教材设计了 30项,平均每学期至少4个以上。数据显示,只有67人(20.4%)依据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组织实施。一学期实施1次的69人(21.1%)、2次的94人(28.7%)、3次的61人(18.7%),仍有36人(11%)未组织实施。由此可见,职校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计划执行力。
5.制约因素:主客观兼有但关键在主观。调查表明,有80.7%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组织有难度。显然,学生的课外组织有难度是影响活动实施的主要原因。有39.7%的语文教师自身对做好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不强。除此之外,也有认为课程实施时间不足。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意图看,大纲规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课时仅有34—36学时。活动主要是在课外组织学生实施,课内学时是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基于课外组织学生活动的设计难度、安全隐患等原因,教师在主观上并不想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这是制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
6.实施方式的选择:在情境中展开。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性表明,综合实践活动总是在特定时空中展开的。59.9%的语文教师倾向在真实或者仿真情境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7.5%的语文教师主张在虚拟情境中组织实施,60%的语文教师提倡“运用多种情境开展实施”。显然,在情境中展开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共识,且这种情境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或者仿真的。
7.实施评价:随性评价甚至不评价。基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性以及活动开展的自主性,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尚未完全到位。调查显示,有41.9%的语文教师既组织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开展了评价,有32.7%的语文教师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36.4%的语文教师开展活动但未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评价。显然,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尚处于随性评价与纸笔测试阶段。
8.未来发展:继续推进语文综合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被引入职校语文课程之后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的课程改革目的,但其革新意义是显著的。除了有2.7%的语文教师提出要“取消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外,更多的语文教师都肯定其实践意义,其中32.1%的语文教师主张要进一步强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65.1%(213人)的语文教师呼吁要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语文教学形式融合。
三、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
教师是教學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实践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一是职校语文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职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应有之义。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确保国家意志与质量要求在学科层面的实现。二是教师要树立质量意识。人才质量规格的形成需要学科教学的支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更加有助于职校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三是教师要确立教学专业意识。要求职校语文教师发自内心地树立以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专业规范为行动准则的意识,确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到位。只有在课程意识、质量意识和专业意识等意识的牵引、引导下,才能增强职校语文教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想动”意愿。
(二)助力做好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
从制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归因分析看,职校语文教师需要在方案设计、实施和过程管理等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因此,首先提供活动“示例”。方案设计:一是活动目标一定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二是活动一定是“语言情境活动”,即从语文学科性来设计活动情境,而情境要能将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效整合。三是凸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学习、集体学习的价值。语文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嵌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协同能力与合作能力。其次要提供活动“示范”。要组织优秀教师研制出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观摩并组织研讨,整体推进职校教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最后提供活动的“保障”。总之,要基于活动过程的重点、关键环节做好方案的设计、活动实施与管理以及其他安全辅助准备。
(三)推动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
一是活动的“微型化”。降低活动的综合难度,以主题下的“子主题”形成系列活动。二是活动的“微跨界”。不刻意设立独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形成拓展式的“微跨界”。注意提高知识点间的“关联度”。三是活动的“信息化”。将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方式和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有机融合,构建仿真情境和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现活动的“在境”与“脱境”的自由转换。
参考文献:
[1]徐健. 为学业到职业的过渡奠基: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5.
[3] 徐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苏教育研究, 2019(9C).
责任编辑: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