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胜
摘 要: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一种趋势。文章结合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新课预习、趣味导课、识字教学、精读课文、总结延伸、积累内化六个环节,巧用多媒体,关注语用,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43-02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相结合,把静态的书本知识生动化,可以更好地为小学低段学生提供形象且生动的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运用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好。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巧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课预习环节巧用多媒体自主探索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小学低段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一步,成就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就是有效预习。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直观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通过班级网络平台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预习资源库,选择小学低段语文优秀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意愿与能力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拓展文本新知;另外,通過微课、翻转课堂、QQ平台、学习资源包等辅助资源,帮扶小学低段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分析、整理、理解、感悟教材,更能促进小学低段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教师借助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预习资源包,引导小学低段学生开展“头脑风暴”,为听课扫清障碍。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动物儿歌》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学习资源包,在资源包中设置课文阅读语音、基础词句解释,生字的笔画、读音、偏旁结构、组词,文本大意、巩固练习、阅读延伸、拓展资料等,通过线上操作平台,让学生根据预习进度自主查阅所需资料,既方便快捷,又可帮扶小学低段学生在初学时走出困境,更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并积极思考、讨论,表达个人见解。新授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对预习中疑惑问题的理解将更加深入,提高了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也提高了听课效率。
二、趣味导课环节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刺激。”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挖掘教材中容易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新知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以其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把所要训练的字、词、句、段等,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由静变动,化文为图,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例如,教学《葡萄沟》时,在导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吐鲁番葡萄收获季节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由此引出葡萄沟,并向学生展示新疆人民采摘葡萄的场景,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再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秋雨的理解,教师在导入环节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秋雨图,秋雨沙沙下着,仿佛告诉小动物冬天快要到了,大家赶紧忙着为了过冬做准备。当小学低段学生在直观多彩的幻灯片中感悟秋雨时,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小雨沙沙沙》,让学生陶醉在秋天的美丽画面之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随着直观多彩的幻灯片和动听的背景音乐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整个导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识字教学环节巧用多媒体巩固强化
低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识字教学,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是理解语文课文的重要前提,而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纷繁复杂。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较为短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靠生字卡片识字的效率较低,同时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这时巧用多媒体,根据课文中生字的特点,制作一些音频和视频,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看视频的过程中识字,还能在平时走路、吃饭、睡前听音频过程中识字,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象形生字时,由于它们与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实物很相近,都是实物的形象,便可以从直观形象入手。“雨”字中四点的方向学生易写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雨点图,让学生观察雨点方向,继而展示一个古代的“雨”字,最后展示演变至今的“雨”字,引导学生从图到字,观察四点的方向,加深印象。再如,教学“山”字时,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张图片像什么,从形象上小学低段学生容易看出是“山”,从而引出“山”字,这样学生对“山”字就容易掌握了。“步”字学生总写错,就可以巧用多媒体:先出示两个脚印,再出示“步”字,引导学生了解“止”表示左脚,下面的“少”表示右脚,合在一起就是“步”,直观且形象。
识字环节巧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电脑屏幕认识生字、词语,了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呈现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识词、学句,让学生口、脑、手并用,既紧扣教学重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精读课文环节巧用多媒体理解文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以进行对话交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但对于篇幅较长且文字优美的文章,整体把握难度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收集和课文有关的音像材料,让文本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耳听、眼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比单纯的语言介绍要好得多。
如《大禹治水》一课中,“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小学低段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洪水泛滥的情形,这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音像资料,同时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洪水泛滥的危害。学生边看边思考,理解当时洪水泛滥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理解当时人们的痛苦生活,渴望有一位能救人们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诞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同时,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和大禹一起疏通河道,拯救万民。学生理解了文本的重点内容,大禹治水更深刻而鲜明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同时,学生还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染,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成就了高效课堂。
五、总结延伸环节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阅读教学的总结延伸环节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材中的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小学低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部分内容,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把要学的抽象知识点变成具体形象的图文材料,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如《黄山奇石》一课,由于小学低段学生对黄山的印象不深,不能深刻地理解“奇石”的含义,理解课文、展开想象、总结延伸都有难度。为了把黄山奇石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小学低段学生,教师将拍摄的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制作成了flash课件,通过动画的方式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形怪状的石头呈现了出来,特别是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形态一一展示,非常直观、形象。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动画,既方便了学生记忆,总结了新课,又延伸了小学低段学生对黄山奇石的理解。
六、积累内化环节巧用多媒体自主建构
学生的语感培养需要阅读和生活积累,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积累,进而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转化。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有用信息,通过反复变换图文、音频、动画形式刺激学生感官,强化记忆,使学生将语言材料和语文基础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内化,实现自主建构。
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讲述了四种动物的脚印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如何让小学低段学生了解四种动物的脚印?如何通过多媒体与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丰富的表情、动作为辅助,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让学生对四种动物的脚印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在阅读理解环节,通过课件演示,呈现四种动物的脚印,让学生深刻感知每一种脚印的形状。再次,配合标准化朗读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在听、看、读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迁移练习,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积极探索,把语文课堂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实质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新课预习、趣味导课、识字教学、精读课文、总结延伸、积累内化六个环节巧用多媒体,既渗透了“寓教于乐”的思想,遵循了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培养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优化了语文教学的过程,整体且有效地提高了小学低段語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胡 琴.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8):182.
[2]刘 蕾.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激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28.
[3]魏小兰.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