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李学义
家庭教育,是针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学校教育,是共性的基础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才更适合孩子的未来发展需要。2020年,本刊邀请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CPTA)理事长赵刚,为我们解读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近日,朋友圈被一张照片刷屏了:为了劝任性的孩子去上学,一位妈妈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却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玩儿手机。更过分的是,这位妈妈长跪了一个小时,男孩非但不理妈妈,还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试问,这种跪着的父母,怎能培养出站着的孩子?显然,这个孩子对妈妈也毫无感恩之心,非常冷漠。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而不懂感恩的孩子将成为“冷漠的一代”,我们的社会也可能会失去起码的良心。
我们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个体的自私自利、人情的冷漠和社会道德的滑坡。而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教育孩子“知恩、感恩、报恩”势在必行!
感恩教育也需要仪式感
“过生日”,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一个契机。一是把父母的生日变成家庭日。 在课文《可贵的沉默》中,老师问学生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他们过生日的,学生们喜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问学生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教室内一下子鸦雀无声,沉默许久。
在中国的传统中,长辈的生日是个重要的家庭节日,很多时候大摆寿宴招呼四方来客,不仅把家庭气氛烘托得其乐融融,也让长辈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可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淡化。父母的生日过得越来越简单,甚至有的子女不记得父母的生日。
孩子生日,同学间互赠礼物,父母也要有所表示;但到了父母生日,冷冷清清,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一天是属于父母的,是属于家庭的。
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牢记父母的生日。到了这一天,亲手为父母做件小礼物,再配上一张温馨的贺卡,浓浓的心意会让父母乐得合不攏嘴。这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爱意,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是把孩子的生日变成感恩日。小宸妈是一位智慧的妈妈,每年小宸生日,她都会带着孩子到医院去看望当年的产科医生和护士,感谢他们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一年,因为雪下得太大不便去医院,清早,小宸就拨通了人民医院妇产科的电话:“邹叔叔,您好!我是小宸。今天是我的生日,请您分享我生日的快乐,谢谢您在6年前,为了我的降临,与陆阿姨一个晚上没有合眼,我永远也忘不了你们。”
有这样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在很多国家都有这个传统,把孩子的生日作为感恩日。孩子生日那天,就是感恩的日子,未婚的子女都要向父母鞠躬,向父母赠送礼物,并且要向父母说感谢词。已婚的子女必须带上下一代,两代人同向父母感恩。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是人类最高境界的美德闪光。把孩子的生日变成对父母的感恩日,也是中国家庭教育主题的应有之义。
父母要做最好的榜样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写过一篇《爷爷和孙儿的故事》:爷爷老了,吃饭时口水、鼻涕一起流出来,儿子和媳妇嫌他脏,把他赶到灶边一个人吃饭。一次,爷爷不小心把瓷碗打碎了,儿媳破口大骂:“老不死的,以后给你一个木盆吃饭算了。”过了几天,夫妇俩发现儿子米沙拿着斧头在做东西,爸爸问:“米沙,我的宝贝,你在做什么?”米沙一本正经地回答:“亲爱的爸爸,我在做木盆,等到你和妈妈老了用它吃饭,免得打碎碗。”夫妻俩幡然醒悟,赶紧把爷爷请回来,并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给老人吃。在感恩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除了以身作则外,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首先,感恩之心要从小培养。有位家长说,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可以体现在对长辈、对师长、对社会等各方面,“比如,逢年过节,我们给老人添置些新衣新鞋;有好吃的东西时,也别落下了老人。在对待师长方面,我们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当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嘉兴一中后,我们就一起和女儿回忆从小学到初中教过她的所有老师,并在教师节前夕提醒她别忘了给老师寄张贺卡,送上祝福以表心意。当父母双方单位或学校发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或个人时,我们在自己捐钱物的同时,也让女儿积极参与,让她也献上一份爱心,从小对他人对社会心怀感恩。”
其次,培养感恩之心要从小事做起。如关心父母健康,要求孩子每天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当父母有病时,孩子要主动照顾,端水送药……在小事情中让孩子明白大道理:“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父母的重要责任。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为父母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的事情,把感恩教育落实在行动中,根植进他们的心灵里。
家校合作,学校可以帮学生算笔亲情账
感恩教育不仅是父母的责任,教师也义不容辞。学校要与家庭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有一所学校设计了《学生资本投资效益分析表》。首先,要求学生统计并估算出自己一年中平均每天的消费情况(包括学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衣服、生病、买玩具、娱乐、课外辅导等)。其次,向父母了解他们一年的总收入,以及父母用于个人生活消费、家庭开支方面的情况,然后估算出父母这一年中平均每月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情况。最后,比较自己和父母的开支情况,体会自己一年来所学的知识(学业情况)、学习态度与所付成本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
有一名学生算出父母以种菜为主的一年总收入是20560元,父母的生活开支平均每天是10.5元,一年是3832元,占父母总收入的18.64%。他初中三年平均每天花费20.1元,一年是7336.5元,占父母总收入的35.68%。他写道:“我原以为伸手向父母拿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平时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可是当我填完这张表格以后,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了。父母起早贪黑地开垦、播种、拔草、收获,拉去卖的满满的一车青菜换回来的竟然是四十几元零星的散钱,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就是我勤劳又可敬的父母,辛辛苦苦赚钱,但从无怨言,自己节衣缩食,但对我无限慷慨……”
“算账”不失为感恩教育的好方法,不仅教师要指导学生算账,父母更应该选择一个最佳时机有理有据地给孩子算算账,最好再准备一个自己挣钱最艰辛的小故事讲给他听。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要算账就不能稀里糊涂,就要让孩子买账,就要把他算服,不然还不如不算。
算账虽然不是目的,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已被事实证明是感恩教育的有效举措。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假如孩子连父母都不感恩,谈什么尊重老师、关心他人,谈什么回报社会?
所以,学校要与家长联起手来,教育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而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同伴的帮助之恩,感谢国家的培养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