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在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引导学生完成写作。“情境”并非只是单一的写作命题情境,而是综合的“语言实践”情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运用积极创设多种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切实提升语言训练效果。
关键词:写作情境;语言训练;提升效果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强调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并提出了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要求。在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写作情境,以期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训练效果。
一、创设读写一体化的情境,将语言感悟转化为语言实践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形式。比如,初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后,让学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这首词所营造的画面;学完《陈情表》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于“孝”的理解等。当然,这样的练习也是写作训练,但与通常所讲的作文教学相比,这样的写作训练叫做片段练习。
在读写一体化情境设计中,写作是阅读的检验和升华,是在文本阅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学习技巧基础之上的自然过渡。比如,在学习了《我的老师》一文后马上让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将阅读和写作两个环节割裂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概括文意,而在写作教学中则侧重让学生描写介绍人物。
与此不同的是,读写一体化情境将“读写”完美结合,力求使其在顺畅的“情境”中成为一体。
茹清平老師的《体认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镜头》堪称读写一体化情境设计的典范。茹老师以“学习人物通讯要关注四个问题:其一,写了何人?其二,用怎样的语言写?其三,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写?其四,我可不可以尝试这样写?”引导整个教学活动,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知和体悟上。先让学生更换小标题概括科学家的品质特征;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特点,体悟人物通讯的科学性与文学性;接着让学生结合文章分析语言特点,形成对人物通讯这种文学样式语言上的理性认识;最后尝试让学生写一篇校园人物通讯。教学中,茹老师立足文本,体悟语言,从语言表现人物品质、语言符合文体特点、语言围绕写作中心三个层面引导学生细致感悟,深入剖析,形成个性化语言体验,继而将这种语言体验转化为语言实践。无疑,读与写在这里真切地融为一体,缺一不可。这样的情境设计是高明的。
上述情境设计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使学生明白了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本质问题。在循序渐进的思维提升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以具体的语言实践体现,提升了学生语言训练的效果。
二、创设一事多写型的情境,将兴趣话题转化为表达欲望
一事多写型情境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抓住一个问题核心,以不同形式的内容书写情境目的,设计出相关情境,引导学生个体情感进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完成写作,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训练效果。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起到显著的兴趣激发作用。在情境设计中,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兴趣度,围绕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这一点上,邓彤老师的《有关“流浪狗”作文的支架设计》极具典型性。
首先是设计人物说服情境。“你在路上见到一只流浪狗,可爱又可怜,你把它抱回家。但是父母却不同意收养。请你写一封信,说服父母允许自己收留这只流浪狗。”为保证说服效果,写作前教师让学生讨论父母反对的理由,以便学生快速了解父母可能持有的反对意见,这样可使其有针对性地说服父母。这样的情境设计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力帮助,学生也会乐在写中。
继而是设计故事构思情境。“你在放学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狗,瘸了一只腿,瞎了一只眼,全身脏兮兮的,可怜至极。小狗不会说话,无法告诉你它的遭遇。那么,请你设想流浪狗可能遇到的事情,给流浪狗取一个名字,然后以《狗狗流浪记》为题,把你想象的故事写出来。”教师以地点、目的、障碍、克服手段、结果等几个方面为构思支架,帮助学生调动生活体验,设想流浪狗在障碍面前为达成愿望而形成的冲突。这样,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托,学生的讨论、写作热情自然极为高涨。
最后是设计采访调查情境。“流浪狗的故事激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同情心。于是,你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采访活动,并据此写一篇关于流浪狗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在采访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先讨论采访提纲,而后引导学生讨论调查报告应涉及的问题:“在自己的城市还有多少这样的流浪狗?这些狗流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流浪生活是怎样的一种姿态?流浪狗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市民对流浪狗有怎样态度?目前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收容流浪狗的机构……”
作为语言的综合活动,在这一写作导向型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流浪狗设计了不同情境下的写作任务,并且通过活动设想和设计的相关支架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活动的路径。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其参与活动和写作的积极性自然会不断提高。在将兴趣话题转化为表达欲望的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三、创设说写结合型的情境,将交流语言转化为理性书写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表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字活动,并把“加强实践性,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写作教学应着力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说写结合型情境常见的形式是先进行讨论和辩论,而后根据讨论和辩论形成的认识进行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充分的辩论后,学生对于材料观点的认识自然更加深入。而且随着辩论的深入,学生对辩论逻辑层次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辩论活动。比如,“给父母洗脚是不是愚孝?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班级安装监控是否合理?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美术馆失火,如果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只能救一个,你去救谁?……”
在现实写作中,有些题目也可以从辩论赛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中的作文题,如果我们将其当作是一则辩论素材,那么,学生对这道题的审视就会变得很有激情。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选择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与传统的辩论赛不同,这道题可以理解为有三方参赛:支持方、反对方、辩证方。以参赛选手的身份来写,学生应该首先深入解读对方观点,明确对方观点倾向;继而对对方观点顺势归谬,进行假设论证,归纳对方的错误观点;接着分层论述,做递进式驳斥;最后总结立论,提出己方建设性意见。
四、创设广泛分享型情境,将书写语言转化为欣赏语言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更多地需要其在课下通过大量的自作练习来实现。书写的过程即语言梳理与整合的过程,发展逻辑思维的过程,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枯燥的,一个人的写作通常很难能够长久坚持,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多人共同参与写作的情境,创设多人参与的写作氛围,而后將群写成果作品及时展示,广泛分享,将书写语言转化为欣赏语言,以切实提升学生语言训练效果。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养成书写随笔、日记、周记的习惯,并倡议学生将日记本、周记本、随笔本改为“个人文集”,让学生按照正式文集的编排方式,完善序言、目录等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在课上以跟贴的形式进行点评,加强互动,广泛阅读,彼此交流体会,分享写作心得,以此强化学生的写作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个人文集”在学校范围内展览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于确有文学特长且作品质量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文集”变成铅字,印成书籍,或者联系相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种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必将为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发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学生优秀作品还可用班报的形式印刷,并将班报与其他班级交流,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强学生主动写作的动力。优秀作品赏读,班级报纸展示,班级宣传栏张贴,家长群内发布,积极推荐发表……多种形式的作品分享,各种渠道的广泛分享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训练效果。
将日记变成文集,将自读变成共赏,将作业变成展示,如此,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极大激发,训练效果定能得到不断提升,写作教学定能迎来一片灿烂的星空。
当然,种种科学、合理情境的营造离不开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抓住影响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自身的阅读与写作上高度重视,多下功夫。只有自己能够阅读,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才有可能切中肯綮指导学生的阅读;只有自己敢于写作,能够写作,善于写作,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地指导学生的习作,真正有效指导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应当大量阅读文学著作、社会科学著作和自然科学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写作理论和语言学研究的著作来读,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自身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作者简介:袁庆峰(1971—),男,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