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甜
摘 要:漆器是楚文化的鲜明符号和重要组成部分。六安曾是楚国故地,在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楚文化。六安地区的一些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漆器,它们除了具有楚式漆器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整体上呈现出简单朴素、庄穆凝厚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漆器;六安;风格特征
漆器是指用天然漆或精制的天然漆髹饰的器物。古人利用漆防潮湿、防腐蚀的特性涂抹修饰器物,以达到器物保护、长久利用的目的。漆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商周时期的一些墓葬中有少量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墓中大量出土。①六安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内。楚国自召陵之盟后开始向东扩张,在逐步吞并江淮间的诸方国后成为江淮共主。战国时期六安属楚。②随着楚国政治势力的强势进驻,楚文化也开始慢慢渗入到六安地区,在与土著文化的交流融合后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文化。漆器作为楚文化的鲜明符号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六安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也有出土。相较于楚国中心区域,此地出土的漆器除了具有楚式漆器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1 六安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出土情况介绍
六安发掘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很多漆器。出土漆器的主要墓葬有舒城河口春秋墓、九里墩春秋墓、秦家桥战国墓(图1),六安市九里沟春秋墓、城西窑厂M2、城北楚墓(图2)、白鹭洲M566、白鹭洲M588、312国道墓。③从春秋早期到战国晚期六安地区的墓葬均有漆器出土,主要集中于战国中晚期。出土漆器的墓葬基本为中小型墓葬,漆器总量在整个出土器物中占比较小,不是主要出土器物。器物类型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器和兵器,种类较单一。
2 出土漆器风格特征分析
虽然六安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漆器较少,但六安是整个安徽省这一时期出土漆器最多的地区,显示了其曾为楚国故地受楚文化影响的一段历史文化进程。作为曾经有着自己土著文化并且受到淮夷文化和商周文化影响的独立方国,虽被东面的楚国征服,文化也在楚文化的慢慢浸润下逐渐融合,但其自身的文化因素仍有迹可循。同样是中小型墓葬,同样是战国中晚期,漆器在湖北省的一些地区大量出土,且在整个出土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抛开地域、物候、发展状况、工艺水平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两个地区间出土量的差异多多少少也会受到风俗、审美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2.1 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但更注重实用性
六安地区出土的漆器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但更注重实用性。这可以从器类、造型等方面看出。器类上,出土的漆器主要是一些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用器,如日常生活用器和兵器,乐器、文娱、工艺等用于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器物出土很少。日常生活用器有豆、杯、盒、盘、奁、俎等,兵器有弓、剑鞘、戈柲、甲片等。湖北省同时期楚墓中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实用器外,还出土了一些精美雅致的乐器、工艺品等。这些不仅在大型墓葬中有出土,在一些中小型墓葬中亦有出土。例如瑟在湖北江陵地区“不仅在大型楚墓中与编钟、编磬等乐器同出,而且也出现在一般的中小型墓中,常与虎座鸟架鼓、有柄鼓和笙同出”①;江陵枣林铺楚墓规模不大,但却出土了竽、虎座鸟架鼓、手鼓等乐器②;一些中大型墓葬还出土有博盘、座屏等娱乐工艺用品。从器物造型看,六安地区出土的漆器造型总体上简单朴素、中规中矩。器型的设计与选择更多地偏向生活实际需求,没有出现视觉审美上的追新逐奇之作。例如,豆大都是盘、柄、底座的基本造型,没有出现像鸳鸯漆豆、莲花座豆、凤鸟莲花豆等运用圆雕、浮雕等工艺将动物形象与器物功用巧妙结合的新奇之作。再如,耳杯大多是新月形圆耳,方耳较少。方耳又名“蝶形耳杯”,两耳方形有凹陷,如张开双翅飞翔的蝴蝶,外形特征较显著③,与圆耳相比美观度上较胜一筹。圆耳简单便捷,双耳与整个杯体的贴合自然流畅,视觉上不抢眼,凸显了耳杯作为盛物器的实用功能。
2.2 整体风格庄穆凝重,简单朴素
六安地区出土的漆器整体上呈现出简单朴实、庄穆凝重的艺术风格。形制上简单普通、严整规范,没有出现造型奇特、组合巧妙的器物。例如,出土的豆、杯、盘、奁、盒、卮、俎等生活用器,器型基本上是同類器中最基础的形制,没有出现动植物造型的漆器,即使在一些中大型墓葬中也没有出现。色彩上主要以红、黑两色为主,少数器物涂有黄色。红、黑两色冷暖色调的简单搭配使整个器物显得朴实无华、庄重肃穆。与湖北省出土漆器色彩相比,其基本色调红、黑两色与其一致,但在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色彩搭配的艳丽性上不及它。除红、黑、黄三色外,湖北省出土的漆器还有金色、蓝色、灰色等。有的器物上还有多种色彩搭配,显得明亮艳丽,华美夺目。纹饰上主要有云纹、三角纹、菱形纹、蟠螭(虺)纹、蝌蚪纹、凤鸟纹、叶状纹、点纹等,但以云纹和几何纹居多,其次是蟠螭(虺)、凤鸟等动物纹,植物纹最少,没有出现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场景纹饰。云纹和几何纹较多地出现在耳杯、豆、盒、奁、俎等器物上,大部分为器物的主要纹饰。蟠螭(虺)、凤鸟等动物纹虽然也出现在器物装饰上,在整个纹饰系统中作为主要纹饰,但出现的器物类型及出现的频率都不及前者多。纹饰整体上呈现出简单朴素的风格特征。
3 结语
六安地区出土的漆器在量和种类上虽不能和湖北省一些地区相媲美,但是作为出土器物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六安地区的风俗文化。与湖北等地出土漆器相比,它们显得简单朴素、敦厚无华。文化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是民族思想、心理、性格、审美等的沉淀与升华。六安地区出土的漆器端庄凝重、简单朴实,反映了当地人民理性务实、淳朴敦厚的性格特征与民风民俗。本人才疏学浅,限于学识和眼界,文中可能有很多分析的不到位、不准确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郭德维.我国先秦时期漆器发展试探—兼论曾侯乙墓漆器的特点[J].江汉考古,1988(3):71-78.
[2]刘和惠.楚文化的东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张茹霞.安徽楚墓出土漆木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4]黄曼华,朱安岚.江陵出土的楚瑟[J].乐器,1994(3):29-32.
[5]江陵县博物馆.江陵枣林铺楚墓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1995(1):19-24.
[6]谢春明.楚墓出土漆耳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7]张启彬.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14(1):104-108.
[8]荆州博物馆.江陵雨台山楚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0(5):391-402,482-484.
[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J].考古,2003(7):10-14.
[10]史会丽.曾侯乙墓漆器纹样的审美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11]陈飞.六安地区先秦、西汉考古学文化的历史进程[D].合肥:安徽大学,2016.
[12]洪石.战国秦汉漆器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3]褚金华.安徽省六安县城北楚墓[J].文物,1993(1):29-39,100-102.
[14]舒城县文物管理所.舒城县秦家桥战国楚墓清理简报[M]//文物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