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大伟
摘 要: 追求多样生态环境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展与生态不可兼得是大多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乡规划所重视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不同城镇化模式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社会对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要求逐步提高,经济发展忽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伤害不可逆。在城乡规划中追求多样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减缓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环境质量。
关键词: 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应用微探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0.030
引言:城市生态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两大部分。在城乡规划中多数会重视城乡的人文环境,在原有的城镇环境基础上将城镇改造为高楼林立或者工业化氛围浓厚的前城市化环境,导致城镇化实现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追求表面工程不重视实际环境需求的城乡规划不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需求。在城乡自然环境改造过程中没有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根据某些城镇化改造经验进行相似改造,这样破坏了城乡的自然环境,造成许多不可逆的环境伤害。
1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发展多数是高楼大厦林立、钢筋水泥为城市的主要景观,缺乏绿色生态,虽然会建设许多城市绿化带或者社会公园,但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的生态化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社会各界曾提出许多概念例如“海绵城市”等等新生态城市概念[1]。与此同时城市的扩张发展吸收周围的城镇的土地进行城乡改造,导致一部分农村土地和自然环境受到工业化或人为绿化改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循环。现今城市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要求的重工业化或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态环境向前或向后的选择。在中国整体城市规划中要求各城市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当地的城市生态环境,在此规划视野下针对生态环境融入城乡规划的具体分析研究有助于打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或打造新的生态城市环境的新思路。
1.2 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城乡规划要将两种不同环境设计成相融相合的同一环境。生态环境并非窄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社会人文环境和城市自然环境的组合特征。城乡规划中的社会人文环境改造一般会趋向于城市化。城镇保留大量的农村人文设施,在改造时这些人文设施大多数会被当成必须拆除的废旧建筑,而这些建筑承载着城镇的记忆却不能被作为城镇化中的文物保留下来[2]。城镇化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复古建筑却与当地城镇所有的特色不符。在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城乡规划必须尊重该城乡原有的历史特色,不能一味生套一般古镇发展的套路,会失去原有文化韵味。中国发展一直强调要注重保留有益传统特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喜欢千篇一律的古镇特色,如某地的骑楼步行街特色会复刻到许多其他城市步行街。在自然环境方面,城乡规划会将一些中大型工厂搬迁至城镇交界处,导致城镇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或者拆除原有的建筑進行高楼大厦的再建设。这种搬迁式城镇化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带来二次城镇化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包括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可以通过其他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打造新的生态城镇环境,抛弃传统城镇化思维,挖掘新的城市成长方案。
2 生态环境融入城乡规划的措施
2.1 树立城乡规划的环境理念
传统的城乡规划理念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破坏式发展,虽然可以加快城镇整体的经济发展,但在后期城镇发展过程中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3]。在城乡规划整体视野下,要将城镇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盘,利用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绿色发展,转变经济为先的发展观念,打造环境经济、人民宜居的城镇。城乡规划要重视当地的生态发展,保留当地的文化特色,可以发展多个方向的生态经济,保证人民在城镇化发展中有归属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旨,以保护生态的发展观念能够为城乡规划提供正确的方向思路。不同城乡规划之间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但发展观念一定是相同的且标准统一。
2.2 在城乡规划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在整体城乡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是整个城乡规划的主体部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城乡的社会人文环境,对各个不同城市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各即将进行城镇化的地方进行调研,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具体了解,再根据城乡规划中需要城镇化建设的部分进行保留或者拆除选择,城市的人文环境氛围也可以作为城镇化改造的重要考虑因素;另一方面是城市的生态环境融入,青山绿水的地方与“钢筋森林”做到协调统一的标准并不是一味的搞绿化或者是进行灌丛式楼栋建设即满楼阳台种满植物,而是对整体城市环境中进行绿化市政建设或者城镇中保留自然环境特色[4]。减少对城镇自然环境的破坏。针对中大型的工厂的处理问题应以环保态度进行,切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拆除工作,劝导企业转型环保生产,在环保政策方面倾斜补贴环保企业。城镇化建设可以转换思维,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城镇本身的城市功能,打造城镇小中心化,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如当前进行的特色扶贫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镇化的程度。
结束语: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并给出一些建议。在城乡规划中把握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减少大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切实影响。与此同时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状态,增加城市的宜居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促进绿水青山的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城乡规划中重视生态环境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杨国梁.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J].现代园艺,2019,000(018):106-107.
[2] 王刚,王亮.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9,000(006):14.
[3] 徐勇.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J].智能城市,2020,006(009):P.162-163.
[4] 王小斌.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华东科技(综合),2018,000(010):P.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