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香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如何已成为评价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一线英语教师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阅读的实质是思维,文本、问题、思维、活动等是阅读的关键因素。“问题—思维—活动”教学让阅读课堂有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着力点和具体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问题;思维;活动;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83-02
一、引言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但是,很多一线英语教师基于小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的认识,往往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运用,轻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自2013年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广大教师一直在探索与实践。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作为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课是小学英语的重要课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学校课题组在阅读课堂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尝试运用“问题—思维—活动”阅读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二、概念分析和理论基础
“问题—思维—活动”就是以功能话题为引领、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来组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
功能话题是学生应掌握的小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再现主题语境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文本是教学的依据,每一个教学环节应以文本為基础去设计、实施。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我们应聚焦主要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这个载体让师生处于同一互动平台,实现情感与文本互动、语言与思维互动,激发学生的内隐思维和深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思维—活动”阅读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罗森布拉特的读者回应理论、金茨提出的建构—统整模式和杜威问题性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它们强调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素材,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的阅读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基于功能话题的文本所衍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与思维的碰撞通过活动来完成,话题、文本、问题、活动、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呈现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循环提高的逻辑关系。
三、“问题—思维—活动”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问题—思维—活动”包含了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它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语言文本化,教学以呈现主题语境的文本开始,利用大文本观,根据文本类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化教学”,即问题思维化、思维可视化、活动高阶化,形成“三化”合力,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问题思维化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思维发展的驱动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促进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是关键。什么时候设问?如何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思维化的大小问题链,让师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输出一传递一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Three Little Pigs”是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Story time”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理解性、应用性、开放性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这些问题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问题链遵循英语学习观的三个层次,指向主题意义探究,体现了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这样的问题链引领学生围绕问题情境探究three little pigs分别是怎样建自己房子的,学习语言知识,发现主题意义,并接受思想教育,将学生的思维由逻辑性、批判性推向创新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思维可视化
思维品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液体,它是思想(思考);第二种形态是气体,它是口语 (说出来);第三种形态是固体,它是文字(写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思维品质从液体变成气体、固体,让思维有序化和显性化。课题组发现,合理地利用课文插图、教材视频、思维导图,以及适当地组织写作训练,不仅能让思维训练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通过图形构建或具体化文字,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使其形成比较主动、理性与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促进其个性和智力的和谐发展。
例如,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The Universe Part B”是一篇关于宇宙的科普知识小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用思维导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在学生带着“What planets are mentioned?”这个问题观看视频,整体感知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见图1),巧用“what、where、when”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月亮的知识。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习了有关太阳、星星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训练了发散思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最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见图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火星上的奥秘,并布置给学生乐于完成的课后作业:收集更多有关火星的信息并写下来,随后画出思维导图。
(三)活动高阶化
活动高阶化,即阅读教学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锻炼高阶思维品质。课题组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很多课堂活动基本围绕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展开,重记忆、模仿等低阶思维的训练,轻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过于简单且机械,缺少必要的逻辑性和衔接性,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沦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静思、问答、交流、辩论、表演、竞赛、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实现思维与语言同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Visit to the Zoo Part A”时,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一是游戏竞赛活动“Sharp Eyes火眼金睛找不同”。学生兴趣盎然地给每组图找出不同,并说出了大量的本课重点句型,如There is /are ...in picture A/B等。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不但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得到了高阶思维的训练。二是设计动物园活动。学生根据所给短文“A Happy Zoo”和动物图片进行小组合作,贴出或画出喜欢的动物园。学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设计的动物园科学合理又美观大方,并争相介绍动物园。
四、结语
静止的文本,动态的思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以语言为媒介激发师生思维的碰撞,拓宽学生审视问题的角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思维—活动”教学策略让阅读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吳云开,江志彦.问题—思维—活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着力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2):38-42,51.
[2]朱炎.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参考性问题设问切入策略[J].英语学习,2018(9):13-16.
[3]王庆粉.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71-73.
[4]闻秀梅.培养思维品质,点燃英语阅读教学活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0(3):81.
[5]李素兰.思维品质维度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20(3):48-49.
[6]邓敏捷.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2):132-134.
[7]朱 叶.谈如何聚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才智,2020(5):65.
[8]盛利花.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73.
[9]雷 静.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海外英语,2019(6):17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