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我国教育领域。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研究为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作用、原則及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67-02
信息技术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其在辅助教学上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思考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并积极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在贯彻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要求时,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改善教学方法,树立学习意识,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主动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使自己适应教学目标的新要求,能够应对教育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死板地传授知识,再加上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甚至有抵触心理。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教师和学生影响深远。
二、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优势互补原则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落后,但也有其优点。因此,教师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中优秀的教学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取舍得当,实现优势互补。
(二)层层递进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时,要抛弃形式主义理念,重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递进性,向学生详细展示知识的推理过程,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忘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教学智慧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推进初中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其中,对教师制作课件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高。因为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复杂,教师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能,就不能准确无误地展示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也就是纸上谈兵,没有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提高自身技能。
此外,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避免受形式主义的影响,课件的设计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形式上,以致教学课件过于精美,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课堂效果。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到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课件中出现过多的知识点,避免出现新形式的“填鸭式”灌输课堂。
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一直以来都深深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图、动画、视频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制作教学课件,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构建数轴,制作一个拟人化的温度计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在零上或在零下时,温度计会出现拟人化的动作和表情,以此对有理数有一个有趣的初步印象。此外,学生因为对数轴记忆深刻,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将数轴的三要素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牢记于心。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相比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复杂,知识抽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1.借助图形展开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让学生对一个题型的反复训练,使其在遇见同一类型的题时,可以运用训练时总结出来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记忆来自教师的反复强调及自身的死记硬背。这一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新技术引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如学生可以借助图形来展开思考,进而形成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圆的各个位置关系清晰明了地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識。这种依靠多媒体进行图形展示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自觉展开思考。
2.空间展示增进理解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概念性知识属于教学难点,教师很难做到让学生全盘接受知识。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技术进行空间展示,使学生迅速理解概念性知识,进而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如果让学生对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规律进行死记硬背,那么他们很难做到将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一元二次函数动态变化的图像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看到每个关键点出现的地方,利用空间展示方法,促进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资源针对问题查阅资料。
例如,在学习完“几何立体图形”这一部分内容后,学生发现大多数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都常见,应用都比较广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生活中有哪些建筑或物品应用了立体图形,应用的原理和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会积极思考,进一步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后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初中生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运用已炉火纯青。在此背景下,为完善课后教学,初中数学教师要紧跟学生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沟通的便利性,积极运用微信、QQ等即时沟通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假期零碎时间对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教学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反复观看学不会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五、结语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曲秀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内蒙古教育,2019(2):76-77.
[2]贺彦强.关于构建现代化信息数学教学课堂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27):31.
[3]彭文彪.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6):33.
[4]苏献杰.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黑河教育,2019(5):22-23.
[5]闫喜平.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23):117.
[6]杨进喜.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111.
[7]郭玉芳.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