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清
多元平台,傳遞資訊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當中少不了青年動力。我從英國回澳從事建築發展、物業顧問行業,並於第一太平戴維斯工作,再到接觸市場推廣及媒體廣告行業。作為回流青年一代,回澳工作期間,通過對本地的觀察與接觸,得悉澳門的發展非常快速,同時有感於澳門其實很難接觸到一些品牌,文化資訊或媒體資訊。因此,我就思索著成立一個媒體平臺,以生動及創新模式去表現本地社區,以及傳遞出更多元的內容與資訊予本地居民。當時真正反映澳門人、澳門事的節目仍少,要挖掘出不同受眾群體所需要的資訊顯得至關重要,不論居民也好旅客也罷,都可以在一個共享的媒體系統中“暢遊”。加之澳門遊客數量的不斷增長,公共交通運輸的運載總量迅速上升。我們意識到巴士既是一個有固定場景亦是具有流動效應的載體,可以將資訊與交通系統作為一個連結。為此,我們找到這個機遇點,進行了一次跨行業的創業嘗試,與我的好友陳嘉峰先生,在媒體與廣告領域開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於2013年創辦了澳動傳科有限公司。(簡稱“MOME”)
對於我們這些青年創業者而言,發展全新線上平台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我們首先用微信這個關注度高的線上平台去建立O2O的商業環境。過往澳門沒有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雙線平台,我們是首家創立雙線平台的公司。但當時澳門本地人才不是太熟悉這種模式進行實際操作,因此我們在廣州創立了自己的團隊來開發項目。在與國內團隊磨合與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思索著如何把將這種模式推薦給客戶,以及客戶如何相信我們這種模式的運行。當時推廣這個創新模式給客戶並不容易。我們花費了很大的努力使客戶相信這種模式,同時認真對待每位客戶,做出精品專案與策劃,最終以實際效果來吸引潛在客戶。同時我們有強大的線下資源去支持我們的這種模式。在多年的經驗累積與實踐歷程,我們的平台被越來越多人看見,受眾面亦不斷地壯大。
當代城市生活的更迭與科技的更新有著連動的關係,特別是以線上線下的雙線平台,其用戶量與關注量的累積互相影響,我們慶幸的是,“MOME”以這種模式不斷“成長”與“蛻變”,現已發展成為澳門最大的流動媒體及一站式市場推廣服務供應商,公司旗下的媒體產品每日接觸超過五成澳門居民及六成訪澳旅客。“MOME”在緊貼營銷市場發展的潮流趨勢中,於廣告策劃中採用“O2O2O 模式”,成功改寫了本地媒體的一貫傳播方式,更創下於單一活動中為客戶帶來1,200萬銷售額的佳績。同時,透過激發澳門通及MOME 業務合併後的協同效應,個人期望為商戶構建一個集商業支付及推廣於一身的多樣化平台。
電子支付,滲透生活
政府近些年提出特色金融、推動金融科技及電子支付的政策,身為媒體市場的一分子亦積極響應。我同時身兼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主要職責範圍包括負責制定企業的戰略佈局及日常營運,積極推動澳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等發展。由澳門通於本澳電子支付市場佔有率來看,仍然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每年處理移動交易的交易額超過100億。作為全澳發行量最大的非接觸式智能卡及電子繳費系統,公司堅持“全澳消費,一卡通行”的目標,使用場景覆蓋公交、停車場、政府服務、零售及食肆等超過18,000 消費點,至今發卡量已經超過300 萬張。除了為澳門居民服務外,為方便中國國內及外國遊客,我們亦致力把不同的電子支付方式帶到澳門。值得一提的是,澳門通是本地首家得到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權的澳門企業,合作伙伴包括騰訊、支付寶及銀聯等。
我們堅信推動智慧城市的腳步不應退卻,在我帶領團隊推出澳門首個電子錢包MPay澳門錢包後,已超過64%的澳門人口成為用戶。MPay成為澳門唯一打通多間銀行的第三方支付電子錢包,現已成功與九家澳門銀行系統連接。在不久將來將會增加七家合作伙伴銀行,務求進一步令用戶體驗到移動支付的便利。MPay的功能包含線上及線下支付功能,為居民方方面面的生活提供便捷,電訊費用、水電繳費、轉帳、停車費、巴士乘車等等,均可以透過MPay平台進行交易。截止2019 年第3季度數據顯示,MPay 佔本澳居民移動交易的九成。而 2019 年第4季度,MPay更是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批覆,成為獲准在中國境內跨境使用的首家總部在境外的金融機構推出的境外電子錢包,與此同時,澳門電子錢包也已獲得有關監管部門批復,獲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跨境使用。
今年10 月,我再度帶領團隊開拓新領域,聯合集團公司推出 mFood 外賣平台,並組建自家車手隊伍,在支付及配送方面都能讓商戶領先一步,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美食。MPay、mCoin及mFood等平台在澳門構建了一個電子支付生態圈,攜手澳門居民共同支持政府建設智慧城市。
青年創業,權衡資源
疫情之下,社會各行各業結構隨之調整,媒體市場的發展現狀亦出現變化。因為防疫的措施,公眾接觸資訊的平台主要來自媒體平台。所以,即時發佈防疫、抗疫信息的顯得至關重要。由於我們的業務是依照澳門獨特媒體環境創建之新產品,由傳統媒體環境發展到網上平台,再轉移到線下,得到大眾認同。因此,疫情後我們發現媒體可以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發揮起宣傳的作用。我們不單透過自身平台,把防疫資訊以不同的媒體形式呈現給市民,亦透過線上線下發佈即時疫情資訊和防疫信息。同時,協助政府部門、各大企業發佈疫情信息。經歷疫情時代,我們意識到媒體在社會責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疫情之下,青年就業及創業環境面臨挑戰,但是不要忘記近些年澳門政府對青年創業者給予很多鼓勵及支持,並設有青創基金亦給予傑出的青年創業者各項獎狀。青創基金裡面提供借貸同時有創業指導。我創業的時候並沒有這些支持,當時青年創業在澳門並不是主流,政府支持亦不多,那時候出來創業的青年很少,以傳統行業領先,工作環境亦是比較傳統的架構,因此我想與志同道合嘅年青人一起努力,建立一個與傳統工作架構不同的平台。
現今的創業環境比我初創時的氛圍不同,我創業當時並未有青年創業這種氣氛,也沒有如今的創業條件。過去幾年政府推出許多創業基金,青年創業的優惠以及政策支持資源,青年創業的環境較佳。特別是一些青年創業的項目出台,無論是一些商舖或是一些小型公司,例如本地的咖啡店,都能夠受惠於青年創業政策帶來的好處,也能夠因此而交出青年創業的成績單。
我們眼見政府對於本地青年的扶持政策推陳出新,對於澳門青年而言,不單要擅於運用資源,也要抓緊機遇裝備好自己,同時要提升個人的競爭力,擁有一技之長,當遇到環境變化之時,才有把握克服困難與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綱要》出臺至今已有一年多,青年應該離開“舒適圈”,在橫琴創業谷等地尋求就業、創業和創新的機遇。而不是停留在開設咖啡店、奶茶店、服飾店,來實現自身的理想。本地青年也要積極看到灣區中有哪些可以發揮到澳門的優勢,尤其是文化、平台等的優勢,精准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做好創業前期各種細節的準備方可開始大展身手。近年來,很多青年因為政府無息創業貸款的計劃,在毫無工作經驗和市場調研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首次創業,一旦面臨到高昂的舖租、人工報酬需要時,往往只能以失敗告終,背負不必要的債務等。
澳門是大灣區城市之一,政府現在的發展方向就是鼓勵支持國內的企業進入澳門大灣區發展。我希望澳門政府在管理市場的方式保持平衡的立場,因為本地的年輕人及本地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非常容易被國內的大企業一下子蓋過,因為我們本地資源始終難與國內企業對衡,本地的人才亦相對小。有些國內企業進駐澳門,可能視澳門為一個宣傳戰略的基地,並非盈虧考慮。而且因為政策的支持,澳門現在已作為一個地理資源戰略位置。這個情況容易做成對本澳企業不公平競爭,如果政府在這件事不作平衡,則對於本地的中小企及青創發展有嚴重打擊。
青年創業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如果要給予創業青年建言,個人認為他們必須先找到合作的夥伴,及思考與國企或大企合作。雖然合作並不容易達成,但可以幫助到他們發展或者使他們可以與這些企業共存。如果只靠自己創業風險非常大。如果政府沒有新的政策保護本地企業,風險更加大。甚至乎可以考慮幾間初創一起創業,目標在這個市場同時保持競爭力,互惠相嬴。個人建議本地企業一定要合作起來,建立一個共同的體系,服務好本地的市場,同時找尋與國企合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