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基于韩国釜山东明大学实践案例的分析

2020-10-26 06:44AnnetteBlcherRagnaSeidlerdeAlwisHwaHaengLee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作坊跨学科跨文化

Annette Blöcher,Ragna Seidler-de Alwis , Hwa Haeng Lee

(1. 科隆应用科学大学,德国 科隆 50678;2.韩国东明大学,韩国 釜山 48520)

1 全球性挑战和全球化视角

在数字化、全球化、人口变化和价值变化的大趋势中,我们的世界已发展成了所谓的VUCA(首字母缩略词VUCA分别代表着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世界——本文作者注)。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企业必须对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更快地做出反应,并为应对诸多挑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科学界、政策决策者、经济界和社会进行互联、展开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一个社会的成功不仅要建立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上,也同样要建立在这种交流与合作上:第一,企业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了解其用户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把它们转化为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第二,包括大学在内的组织被要求开发创新的方法,以应对人口变化和社会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第三,政策决策者需要有确切的知识才能制定出面向未来的制度,例如在交通、气候和教育等领域。

一个经济体的增长离不开富有创造力、创新型、受过良好教育并能够把新想法付诸于实践的企业家。[1]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具有这样资质人才的任务。 高校应当以明确的能力导向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以国际化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因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挑战只能在国际和跨学科的背景下解决,例如废物处理、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等。广义上的企业家思维和行动都已包含上述能力要求,同时,它们又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而创业教育也正是要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有跨文化团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视为“全球一代”(Generation global),这一趋势无疑会在此起帮助作用。周五的“未来星期五”运动显然就说明了这一点。[2]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的信息获取以及通过社交网络展开交流,使全球性挑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探讨。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复杂的争端在全球性对话中也变得可以解决。根据“全球一代宣言”(Manifest der Generation Global)[3]可以看出,这一代大学生是有勇气、重视当下、环境意识强、倾爱数字化、渴望有自己的社群并且开放的一代。

(1) 开拓精神:我们将继续前进。

我们勇于尝试以新方式构建生活。我们努力追求一种不仅仅由消费来定义一切的生活方式。我们钦佩那些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来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 即使没有成功的保证。

(2) 后物质化:积累时光,而不是物质。

经历、满足感和经验对我们来说比拥有物质和财富更重要。在我们的世界里旅游、享受、充满智慧的交流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是比昂贵的汽车或手表更强大的地位象征。

(3 )环保意识:不要扔掉它——没有可以扔掉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可持续性不是一个被炒作的趋势概念, 而是我们应该内化的基本态度。在批判性消费意义上采取自我负责的行为方式是全球化思维下孕育出的自然结果。

(4) 倾爱数字化:让我们去网络信号差的地方有网络连接是常态,尽管我们执爱互联网, 但我们也可以认真并谨慎地对待数字媒体。虽然我们也会享受离线状态, 但这当然只能是短暂的。

(5)“我们”文化:你遇到的每个人都知道些你不了解的东西。

社群是我们最大的资产, 我们自己选择自己的社群,不管我们出生哪个国家、村庄或什么宗教家庭。对我们来说, 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比地缘更重要。

(6)开放的态度:建造桥梁,而不是墙壁。

态度很重要。这不仅会促成群体不再受制于地理界限, 而且会让头脑中的墙壁倒塌, 出身、性别、年龄、外貌或性取向都不重要。

除了数字化形式的交流,实体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在这里可以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合适的平台。也就是说,高校应注重促进来自不同国家、学习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之间的联动除了具有国际性以外,还能融合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

2 高校作为创新格局中的关键合作伙伴

教学、研究、实体联动三者的和谐发展会使一所高校充满活力。 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其自身条件创造创新成果,即基于知识的产出物。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高校有义务激发并促进学生的企业家思维和行动,并使学生获取实践能力。在此意义上,高校是创新生态系统中心里各方交集会合、建立联系的地点,因为高校一方面汇集具有创业能力的青年俊才,另一方面可以把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聚集在一起。图1便展示了该系统的多样关系。

高校的基础设施使研究和教学都成为可能,并由此培养出对劳动力市场有价值的、受过学术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可以自己创立公司,也可以为初创企业和已有企业服务。在高校里可以产生创新,同样,高校也促进创新的产生,并把创新转化到实践中去。

图1 高校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中心,来源: 参阅Morrisson (2019) 。[4]

3 创业教育

如果说社会和企业都在全球联动的背景下开展活动,那么大学生就必须发展自己在一个全球互联的世界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高校的任务和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关联性和跨学科性的思考。

创业教育无疑可以为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持。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的创造力和能力。 这不仅对创立公司十分有用,而且还可以用来塑造成熟公司的创新过程。[5]

根据Johansen的定义,创业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方面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他们对世界上不同事物的态度,如乐意积极行动、乐意创新、乐意创造力,敢于承担风险,以及促进他们的自我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它也会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引入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学习新学科的能力,以及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如实践型的市场技能等”[6]。

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当以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为定位。另外,为使创业教育特别具有实践性,应将这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见图2。

Lackéus[7]对这一观点表示支持,并在分析不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能够让学生为将来的职业实践做好准备,如表1所示。

图2 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的创业教育

表1 创业教育为什么重要

创业教育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它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成果,并促进全球化、创新和革新。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使创业教育得到有效实施,比如说把相关工作坊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去。从本文作者的角度来看,韩国东明大学的国际创新工作坊在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以下将着重对此作介绍。

4 釜山东明大学创新工作坊

2018年11月,本文作者参加了在韩国釜山东明大学举行的年度性国际创新工作坊“Student Start-Up Global Connect”,认为这是一项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因为它融合了国际化、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角,而这些都有助于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该工作坊面向全球学生,自2015年以来每年定期举行一次。 大约100名参加者中,除了来自韩国本土之外,其他主要来自日本、中国、菲律宾、越南、俄罗斯和德国等国家。工作坊的经费由国立和私立机构共同提供,但主要来自韩国教育部,即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 LINC+和东明大学推广部。

4.1 工作坊的目标和目标群体

从主办大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国际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全球性网络,并在国际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作为一个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它交流他们创立企业的想法,并促进国际上初创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就国际创业趋势和创业教育展开的交流旨在推动全球性创业网络的形成。

工作坊的目标群体一方面是本科和硕士生,他们须以团队的形式带着自己的创业想法向自己的大学提出参会申请;另一方面则是对国际创业教育交流感兴趣的指导教师。韩国团队是根据学生的经验、参与度、创业导向和英语水平等标准选拔的。学生可以把创业内容定位于某一学科或是使之具有跨学科性,并可涉足不同行业。

其他国家团队的具体选拔标准则由团队所在的各大学自主决定。他们在选拔学生团队时,重点一般放在初创企业的创新度和创造力上,并不局限于某些专业。

图3展示了工作坊的基本架构和进行过程。

图3 韩国釜山东明大学国际创新工作坊“Student Start-Up Global Connect”的构架与进行过程

其中的一个德国代表团由来自科隆应用科学大学不同学院的6名学生和2名教授组成。除了工作坊,主办方还提供了其他很多内容丰富的活动。 不仅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参观大学的孵化器和海上工厂O&M模拟中心,以及釜山物联网生活实验室,还有文化方面的活动,如介绍韩国茶道、冥想和佛教传统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老师们都积累了专业上和跨文化领域的经验。

4.2 工作坊的进行过程

在实际工作开始的前一晚,工作坊就拉开了序幕: 每名学生和教授先做一个“10秒自我介绍”,接下来,工作坊主席团从跨学科视角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大学的10名学生组成。之后,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由一家已经通过创新产品或服务成功进入市场的韩国初创企业做主旨讲座,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较早进行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使团队成员之间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在用餐时大家有机会彼此建立联系。

第二天上午,主办方校领导正式宣布工作坊开幕,强调该主题和交流的重要性,并介绍工作坊的日程。随后,各个国家的团队相继展示他们申请参会时提出的商业创意。接下来,各个团队讨论不同问题,主要涉及哪个国家/地区存在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由主持人负责收集并进行梳理。这一环节显明,很多一开始被认为是本国的问题,其实受很多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午,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挑战,并在90分钟内进行处理,然后总结成果。接下来,每个小组有5分钟的时间用来展示其团队成果。

团队从两个方面收到反馈:一方面,一个由大约10名评审员组成的评审团从效益分析的角度来评价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评审团评价解决方案时,所有学生都使用数字工具(www.slido.com)评价各个团队的演示报告。评审团由来自不同学科和国家的教授组成。评审团和学生的评价结果各占最后得分50%的权重。最后,被评为最好的创意,其团队会获得表彰和奖金。

工作坊除了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也为各个参与国的教授组织了相互交流的活动,旨在使他们就各个国家的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在内容和组织方面进行信息交流,并相互建立联系。

工作坊结束时,东明大学把所有参与团队的商业创意和工作坊报告总结在一起作为年鉴分发。

4.3 参与者的反馈

德国代表团的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参与了工作坊,认为该工作坊不仅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学业,还帮助他们建立了国际联系。

德国团队的教授们反映,参加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工作坊不仅在实施过程中,而且在组织层面也需要做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参与人数有限,需要选拔学生的情况下。因此,作者建议可以尽早联系学校的国际处,以加快行政管理程序的办理。但总体而言,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学生可以建立国际联系并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教师们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更多国际上的互动。

从釜山东明大学作为邀请者的角度来看,工作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能够把参与者扩展到了亚洲以外。之后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各方参与者(教授和学生)的满意度都很高。

5 开展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创业教育实施措施的建议

基于之前的论述以及在韩国釜山参加Students Start-Up Connect Workshop的经验,就实施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创业教育而言,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的实施措施建议,以供其他高校借鉴。

(1)把创业教育确定为高校管理层的议题:高校管理层对创业教育表示重视对相关参与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样提供的活动会让他们感到更有价值。

(2)让来自不同专业和国家的教授建立联动网络,发挥乘数效应:只有教授们彼此建立联系并展开合作,学生也才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3)提供活动项目及交流的机会:学生都喜欢去国外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愿意为这样的机会自己支付一定的费用。

(4)在学生进行活动的同时也要考虑教授的需求: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同时为教授们举办工作坊会提高教师组织和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性,这使他们也可以展开交流、建立联系,并有可能以后开展新项目。

(5)把相关活动确立在教学计划中:把相关活动确立在教学计划中并给学生学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参与国际项目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另外也体现出学校对此的重视。

(6)在团队和联动网络建设上投资:除了完成具体任务外,学生还应有机会建立国际化、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联系。应在此投入相应时间,并要基于多样性的角度组建团队,以使他们有机会并有时间去了解彼此。

(7)让学生描述并解决问题 / 应对挑战:不同的挑战因国家而异,但在某些方面也很相似。许多问题是全球性的,因此合作十分重要。

(8)使成果可视化并记录下来:对活动的记录包括总结成果和经验,这样有助于改进流程。

显然,为学生构建一个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的创业教育活动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这会大大促进实践型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会加强高校在创新格局中服务社会的作用。同时,学生也会因此为国际化、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的职业环境做好全面准备。

猜你喜欢
工作坊跨学科跨文化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