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幼儿园办园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和快速适应工作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活动是课程活动的延伸,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对口就业方向,从职业面向角度而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我国国内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论述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时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等同于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笔者也将沿用当前学术界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的普遍认识,并以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
学前教育专业是以“三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管理能力的幼儿园教师为主要目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兼具普通师范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应该具有热爱儿童和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掌握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初步具备学前教育研究和管理能力的水平。
基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梳理,学前教育行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高职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情感和态度三个板块构成,具体见表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从事幼儿教育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
表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构成
实践教育活动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育教学知识可以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促使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切身感受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寻找和发现自身理论的欠缺和不足,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发现的问题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师和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将其结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和加深,学生可以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辅导员是学生成长长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路人”作用,依托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加强学生职业认同与情感态度建设,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1.1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随自己意愿报考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因此对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满意。因此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刚入校的重要时机,在入学教育中融入专业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认可度和满意度。例如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可以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如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音乐、舞蹈快闪活动;美术、手工、书法作品展;可以开展高年级学长学姐进宿舍志愿活动,让学长学姐进入宿舍为新生排忧解难,体现专业人文温暖;还可以开展专业教育专场活动,向学生充分介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办学成果、就业前景等专业详情,让学生从一入校就对专业有更清晰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未来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认同感。
3.1.2 充分利用班会和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仅靠一门课程是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可以充分借助辅导员老师日常组织开展的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班级集体活动、专题培训活动不断渗入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在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索自身的个性特征、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发掘自己的职业能力并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大胆进行职业体验,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2.1 提供课程学习效果展示平台
在行动学习理论中,学习的过程被描述为“互动—行动—反思—成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强调“做中学”,教育学家杜威即倡导“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是建立在思想之上、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给学生提供平台展示学习效果。比如理实一体课中可以组织小组授课、情景案例再现、模拟教学等。技能课程可以开展面向全体参与的课程展示汇报,如声乐课程汇报、舞蹈课程汇报、美术作品展等,在课程展示汇报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促进每一位的同学在互动—行动—反思中获得成长。
3.2.2 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引领
众所周知,竞赛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进而会促使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努力完成知识和经验的迁移。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且要处理和解决专业职业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专业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教师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参赛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教师反思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以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3.2.3 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学校所在区域日常性开展支教、志愿、公益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角色,既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锻炼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也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积极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三下乡”等形式的假期实践,也可由学生自主寻找专业相关实践机会,通过假期社会实践,逐步认识自身在社会中所处位置,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存在的短板,在融入社会的同时加强提升自身能力的内动力。
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层层递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递进式”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化。学生在校期间设置技能实训、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递进的教育实践活动。技能实训主要是指各类技能课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的校内实训,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内根据课程安排进行。认识实习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进行,学生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课程重点,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跟岗实习在第四学期进行,在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实践活动,开始尝试对保教工作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和总结。顶岗实习在第五-第六学期进行,在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对保教工作的现象或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完成顶岗实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