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压力,上下沟通协调的压力,监督问责的压力,种种压力,可以说都集中在县委书记的身上。除此之外,县委书记还面临很多诱惑。当好县委书记有多难?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县委书记,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行无定则”
县域经济发展,是县委书记们肩头最重的担子,可以说是夙兴夜寐。
县委书记到一个地方任职,“第一堂课”是跑遍乡镇、熟悉情况、理清思路,还要明确农业重点方向、工业长远目标、文旅产业规划等。但毕竟产业发展需要时间和过程,要想在较短时间内作出成绩,还得另找发力点。
这些年,国内一些县大搞新城、新区等城市建设,在这场建设大潮中,各县纷纷争先前行,唯恐落后。为破解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县委书记们可谓是“各显神通”,特别是筹集建设资金,即“钱从哪里来”。
采访发现,资金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向上争取,争取各类扶持资金;二是向外要资金,也就是招商引资;三是向市场要资金,主要是以公开发债和银行借款为主的举债式发展。无论是哪种“跑要资金”的方式,都考验着县委书记的施政智慧,需要县委书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常常要灵活变通、顺势权变。当过八年多县委书记的李克军将其总结为“行无定则”。
这种“行无定则”的方式,也被县委书记应用于县域治理创新中,突出表现为“进与稳”:一面是改革创新的探索,一面是保持稳定的需要。
在现实中,上层有些改革命题常常会选择将试点放在县域。不少区县层级的干部,努力推动改革,成为明星个性官员。但是有媒体梳理发现,县级层次的改革明星,大多都成名于十多年前。如今有县委书记感慨,“个性官员越来越没有市场,推动改革的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有县委书记个人作风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绩观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对其最重要的评价,就是能否干出一番政绩。“没有人会完全不在乎政绩,每个人都會或多或少地为了政绩而妥协。县委书记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有追求,有社会关系。而政绩就像一张大网,把所有这些都牢牢圈在其中。”李克军曾坦言。
尽管近年来“不唯GDP论英雄”的呼声越来越高,上级部门也一再强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增加了生态环保、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指标,但这些指标难以量化,考核的主要指标依然是经济数据。
实际上,这也早已深深融入到基层治理的逻辑中。以至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一种怪象,“如果不抓增长率,地方政府就不知道做什么;不考核GDP,就没办法对地方官员的政绩作客观衡量”。
有部分县委书记反映,保持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应有必要的考核压力。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责任不可推卸,但考核和激励方式与内容应因地制宜。
在现行的考核机制和政绩冲动下,一些县委书记剑走偏锋,不顾县情,患上“政绩饥渴症”,大搞政绩锦标赛。
贵州省独山县便是反面教材。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致使国家、集体、群众财产和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如何在发展和出政绩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事关县域发展全局。“这个平衡点在哪?就看发展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自己?”一位中部地区的县委书记说,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道出了政绩观。“立足县域,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计较个人功名,功成不必在我。”在这位县委书记任上,该县始终坚持长远眼光,保持战略定力,立足实际,高起点谋划县域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县域排名大幅跃升。
“风口浪尖”
“责任很大、压力很大、诱惑很大。”一位县委书记在评价这个岗位时,连说了三个“很大”。
县委书记是县委执政兴国、一线指挥部里面的总指挥,对一个县的工作负总责,各方面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不能玩虚的、玩空的。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压力,上下沟通协调的压力,监督问责的压力,种种压力,可以说都集中在县委书记的身上。以至于有县委书记说,一旦干上了县委书记,“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
每个县,几乎都有上百项发展任务、数十项考核指标。一项工作没做好,一项考核没达标,可能就会被一票否决,特别是维稳、信访、环保和安全生产,任务艰巨,压力巨大。
同时,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有县委书记坦言:“现在群众维权意识在加强,县委书记不好当,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我们过去作风粗放一些、动作生猛一些,为了工作好像问题不大,但是现在不行了,上上下下都在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在别人眼里,当县委书记是一件风光事,但其实他们也是在“风口浪尖”上过日子。尤其是面对诱惑,对自己要求稍有不严,便会滑向腐败的深渊。
“诱惑,一种是物质的诱惑;一种是物质的挤压,有的人会主动送上门,以各种方式去挤压你。”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县委书记主政一方,会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研究”他们的秉性爱好、人际交往及朋友圈和亲戚圈。
在巨大压力和多方“围猎”下,县委书记能否做到风清气正和政商亲清,考验着他们的党性和初心。一些县委书记称自己面对压力时,通常会选择聊天、读书、散步来解压。
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摆正心态,十分重要。一位县委书记说出了他的“守身法则”:“一是要把习总书记的讲话,学深悟透做实,这是主线。二是深入群众,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看来,这是一名县委书记需要恪守的原则,更是成为一名优秀县委书记的必经之路。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