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2020-10-23 09:13纪宇
中国新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时尚总书记习近平

纪宇

2020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平实的语言蕴含着大智慧,既温暖人心又催人奋进。其中的一句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

所谓时尚,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在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时尚。

时尚“小事”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垃圾处理、牵挂垃圾分类这件“小事”。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几位年轻党员在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一位青年志愿者告诉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来说都是新时尚。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他关注着这件事,勉励大家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如今,垃圾围城问题日趋严重,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迫在眉睫。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把垃圾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大家都满怀激情,燃起斗志。

“垃圾分类,我要带头,因为我爱干净,我们要保护环境!”70岁的李腊珍老人在安徽省芜湖市儒林西苑小区广场兴奋地说。广场上,一组由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箱组成的垃圾分类亭格外显眼。一旁,小区物业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正在开展,李腊珍老人和邻居们将写着螺丝钉、鸡骨头、废纸等各种物品的纸张投入到相应的模拟垃圾箱中。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正刮起垃圾分类“时尚风”。

上海市宝山区杨泰公寓自2019年7月垃圾分类相关条例正式落地以来,社区施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垃圾桶变少了,7个投放点缩减成2个;垃圾桶摆放时间也变短了,投放点每天早晚各开放2个小时,期间物业现场守候,桶满即刻运走,防止外溢。

一幕幕垃圾分类的生动场景,正在多地上演。从试点到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已成为最时尚的“小事”。

从时尚走向日常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胡同考察民生,回忆起儿时生活,用自身经历谈及搞好垃圾分类工作。

在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小时候,我住在胡同里,都是晚上倒垃圾。现在,条件好了,环境美了,一定要搞好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这对我們物业管理的要求又高了,管理难度也大了。要加强管理,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他特地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说:“从每家每户开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这个习惯。”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既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也是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这几年,咱们小区也在做垃圾分类,大家的习惯正在养成。”北京市劲松街道劲松五区居民王阿姨说,“我家里常备两个垃圾箱,将干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放。像果皮菜叶、残茶剩饭等都属于厨余垃圾,一般都扔到小区内指定投放点,每天下午5点会专门有人来收。”

居民家中废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都会送往“绿馨小屋”,这样既实现了垃圾分类,又可以攒积分兑换奖品。“我住在高层上下楼不方便,靠参与垃圾分类积累下来的积分,兑换了一辆手推车,现在想搬点什么东西都不费劲了。”

居民们在“绿馨小屋”前排队,分类丢弃垃圾成为了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背后,源于居民们的生活素养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变不断提升,更加认可节约适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出行”“自带餐具”“垃圾分类”等,成为了居民推崇的时尚。

垃圾分类一小步,健康生活一大步。当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垃圾分类的生活好习惯,并将这种素养转化为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自觉行动,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一片“森林”,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带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 社会文明水平重要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丝毫不能放松,既要抓开源,又要抓节流,既要抓大,又要抓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垃圾并不应该和废品废物画等号,它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混置是垃圾,分类就是资源。能够把垃圾资源化,实现变废为宝,这本身就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在北京市朝阳区,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常有拍摄婚纱摄影的年轻人来这里“打卡”。但它真正肩负的使命是朝阳区垃圾资源化的最后一站,是集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科教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园区管理中心主任皮猛表示,焚烧中心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技术和先进的烟气净化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1800吨,年发电上网量2.26亿度;焚烧烟气排放指标,特别是二恶英的排放量优于国标和地标指数;餐厨厂的预处理工艺、水处理工艺及除臭系统,均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固、液、油”三相分离。

上海一些小区尝试“湿垃圾不出小区”,居民家的菜叶果皮通过小型生化装置发酵后,摇身变成“有机肥”,用来养花草,实现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上海市民徐菁菁近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垃圾处置科普活动。“分类后垃圾热值增加了,焚烧厂发电效率更高了。看到前端的分类正在末端产生实际效益,对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是很大的激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我国分类处理设施正趋于多元化、现代化,不同城市针对收运、焚烧发电、生物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短板情况,各自启动了相关规划与建设。垃圾分类带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应正在显现。”

实行垃圾分类,将可利用的拣出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将有害的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次生污染发生。因此,垃圾分类决非小事,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东关南里小区的徐女士,拿着手机预约回收干垃圾上门服务。“邻居们现在用APP、小程序、电话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垃圾的服务,干垃圾每公斤能卖到0.8元,也可以兑换积分,在社区超市、菜店都可以使用。我家小朋友现在也知道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屋里的易拉罐瓶、旧书报、旧衣服都被孩子拿去换环保金买零食了。”

垃圾分类还催生了新的业务,饿了么、支付宝等平台陆续推出代扔垃圾、垃圾回收等新服务;在电商平台上,带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热销,有些网店卖到断货。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行动,正悄然在社会上拉开大幕。

网络支付、健身塑形、旅游休闲是生活方式改变的缩影,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出行又何尝不应成为时尚?小习惯透视大文明,举手投足、点滴之间最能看出绿色生活的水准、公民意识的高低和社会文明的成色。有决心也有知识,有态度更有行动,文明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基调。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更需人人负责。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应当一起行动起来。

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新时尚总书记习近平
Turning the Tide
郝膳坊:引领健康新时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返璞归真缔造百布堂 纯棉粗布引领新时尚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弘扬读书新时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