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调适策略

2020-10-23 09:10夏冰刘茂媛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职业技能证书

夏冰 刘茂媛

[摘要]一个均衡的生态系统具有各生态主体、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谐共生的特征。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1+X证书体系的系统均衡观,即“学历+技能”型证书制度与产业需求的均衡。1+X证书体系作为新型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迎合了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1+X证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校企未能深度融合、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反馈自控能力迟缓等问题,制约了实施效果。为此,可以借助生态系统均衡理论,从化解生态主体矛盾、破解资源配置困境、破除制度管理壁垒等方面对证书体系进行调适。

[关键词]生态学;1+X证书制度;问题表征;调适策略

[作者简介]夏冰(1982- ),男,黑龙江肇东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海南  文昌 571321)刘茂媛(1983- ),女,辽宁东港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X证书制度背景下商务类专业课证融合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20-14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2-0027-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此次证书制度改革是在我国经济模式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1+X证书制度将个人对学习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合二为一,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的学历教育优势以及行业企业的技能培训优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1+X证书制度实施以来,出现了校企未能实现深度融合、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反馈自控能力迟缓等问题,影响了“学历+技能”复合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借助生态学的系统均衡理论,从更新意识观念、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调适,可以实现证书制度与产业需求的充分融合。

二、生态学理论下1+X证书制度的生态系统均衡观

(一)1+X证书制度的生态系统特征

根据生态学的解释,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内,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在此范围内,各生命主体和非生命物质和谐共存,其数量和规模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个完整的生態系统特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主体以及非生物外部环境。

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对原有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重要创新,核心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行的证书体系,具备一个独立生态系统的所有特征。首先,实行1+X职业证书制度的各职业院校和各级社会培训组织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社会组织的技能培训,培养学历和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人才培养要有目的性,即明确人才的去向是哪里。企业是这些人才的接收者,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再次,仅仅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含分解者。1+X证书制度实行过程中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是“分解者”,他们要负责证书制度的政策制定、过程实施、经费分配以及宏观指导等工作。最后,为保证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还要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外部环境。非生物外部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主体而言的,也就是生物主体生存的空间环境,包括影响生物主体的各种生态因子。

(二)1+X证书制度的生态系统均衡观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系统各生态主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主体之间以及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传递实现规模适度、协调共存的状态。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状态下,各生态主体数量、规模稳定,并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调机制。

根据生态系统均衡理论,1+X证书制度作为将学历证书教育与技能证书教育相结合的系统,通过系统内各生物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在不同生物主体、非生物主体之间的流动,实现系统的协调、统一。1+X证书制度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均衡的核心是院校“学历”+“技能”复合型证书制度能否迎合产业需求。“证书”作为1+X证书制度生态系统的产品,是连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等生态主体的桥梁,也是各生态主体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载体。当系统各生态主体的种群数量规模适度,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相对稳定时,整个系统就实现了均衡。反之,当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超过输出时,系统就会出现营养过剩;当输入小于输出时,系统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系统功能弱化,“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即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打造的1+X证书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要审视系统出现的问题,分析导致系统功能弱化的影响因素,重新分配“生产者”与“消费者”所需资源比例,平衡输入与产出比重,使证书制度和产业需求两者均衡、协调发展。

三、1+X证书制度实施问题表征

生态系统均衡需要内部各生态主体之间比例协调并相对稳定,1+X证书制度自实施以来,出现了校企未能深度融合、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反馈自控能力迟缓等问题,这些都影响证书体系作为一个均衡生态系统的完整功能发挥。

(一)对证书改革的意义领会不够,校企未能实现深度融合

自1+X证书制度实施以来,职业院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执行证书制度的教育主体,受以往职业证书制度的影响,对于此次证书制度改革不易短期内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对于自身在1+X证书制度中扮演的新角色准备还不够充分,仅把此次改革当作证书考试层面的改革,在如何实施证书改革方面没能和企业用人单位进行深度沟通,促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度融合、打通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瓶颈尚需时日。企业作为产业的基本组成单位,工作重心在管理运营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对1+X证书制度改革了解得相对较少,没能将1+X证书制度改革与企业自身利益联系起来,没有把1+X证书制度当作为企业解决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手段,再加上校企之间的沟通不畅,就更弱化了企业在证书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证书制度的实施一直以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主体。1+X证书制度实行以后,无论是在证书的培训学习过程所涉及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及教材、教学场地等方面,还是在证书的考核所涉及的考试组织、考试科目、考核方式、考试群体、命题等方面,企业参与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以院校、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情况。在人员构成上,职业院校所占的比重过大,参与培训和考核的人员仍然以职业院校人员为主,课程设置仍然偏重学科知识体系。虽然企业人员在具体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参与比例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岗位技能的要求,1+X证书制度的“职业”特征不够明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还需提升。1+X证书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偏重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情况,导致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不均衡,进而导致整个1+X证书制度的生态系统功能弱化。

(二)资源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效能较低,产业需求的因势利导没能充分发挥

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倾向地将优势教育资源投入到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职前”阶段,通过政府投给院校的资金设备掌握了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并考取了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毕业后凭借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进入“职后”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企业员工,基本上不可能再重新回到学校参加相应的岗位职能培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所拨付给院校的资金、设备等教学设施不能惠及“职后”阶段。教育资源作为政府公共资源,没能充分面向社会开放,还会出现大量资源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等现象。

按照经济学领域关于资源概念的基本假设,世界上的任何资源都不是无限的,资源本身就具有稀缺性,政府资源投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实施,资源的流动没能形成因势利导。1+X证书制度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并且对参与证书改革企业的资质和实力也提出了要求,但是,这些企业只是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经验丰富,本质上既不是行业的主体也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行业中的广大小微企业因为规模、实力的原因很难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企业的运营资本不足,没有太多资本投入公司运营之外的领域,再加上国家在资源投入上没有精准使用、有的放矢,没能使它们享受充足的优惠。小微企业是行业用人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却没有机会得到资源的投入、分享证书改革的成果。职业院校和有实力的培训机构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资源则相对较少。教育资源投入和使用的效率较低,资源的投入没有实现资源的效果公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资源的惡性循环,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没能做到科学统筹安排,“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突出,导致各生态主体不能各取所需。

(三)完善的系统调节机制尚未形成,对产业变化的反馈自控能力相对迟缓

系统的自我调整机制僵化,没能主动求变。在证书的推广和选择上,没能做到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注意到不同省份、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的差异极大,在中央统筹的同时没能充分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已经试行的几批1+X证书情况来看,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落后地区本身可供挖掘的有潜力产业就很少,推行的1+X技能证书只能为别的省份或地区服务,不能服务本地经济。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推行1+X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高,许多职业院校也要推行本地产业不需要的证书,证书的选择权力是由行政主管部门而不是产业需求决定的,证书的推广和选择目的性不强。

1+X证书制度实行以来,已经累计在全国近千所院校多批次推出了几十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绝大多数是一个培训机构开发一种证书,多个培训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同一种证书或同一培训机构开发多种证书的情况较少,培训机构彼此之间良性竞争、适者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形成。长此下去,容易形成固化的利益集团,一旦哪个培训机构成功开发了某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容易产生惰性,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对该证书的垄断权力在证书培训、考核等环节盈利上,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开发新证书和改进现有证书的动力,这样的证书也必将因为不能迎合产业需求而遭到淘汰。此外,证书体系的自我管理机制比较被动,新陈代谢的速度相对迟缓,新型证书更新换代的速度不能与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匹配,证书体系的运行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四、1+X证书制度的调适策略

1+X证书体系是一个完整、动态、均衡的生态系统,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可以从更新观念、提升效率、完善机制等方面采取调适措施,以维系证书体系的均衡状态。

(一)更新观念,化解生态主体作用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按照生态均衡理论的解释,生态系统的均衡是建立在各个生态主体相互适应、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只有各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系统的均衡。

1.发挥政府舆论引领作用,明确生态主体的责任担当。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带头推行1+X证书制度改革,做好1+X证书制度的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搭建校企交流平台等途径,向职业院校、企业宣传此次证书制度改革对就业及产业升级的重大意义,尤其要做好面向企业的宣传工作,让企业了解其在此次证书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证书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职能分配的问题,按照“1+X”中的“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原则,明确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分工,强化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职能。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要向学历教育倾斜,强调通过学历教育实现对人的道德品行、基本行为素质、学科思维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培养,突出“育人”理念。与此同时,要改变学校教育居于教育核心地位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高质量完成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X”任务分工。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强化和拓展“1”的不足,在育人的同时将“育才”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同时兼具某一职业技能,将“育人”和“育才”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2.解放思想,充分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充分简政放权,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尤其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特别是“X”建设。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考试、颁发各环节,将由职业院校主要参与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社会培训机构来负责的模式,进一步增加证书的企业元素,邀请企业深入参与。在1+X证书制度下,学校也要改变证书制度是教育系统内部事务的旧有思想,重新定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行业进行无缝对接,加快由传统的教育中心向连接行业、企业等社会机构的桥梁转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各主体之间相互协作、相辅相成,“育人”教育与“育才”教育两者缺一不可,要避免因过分强调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忽视企业作用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失衡的情况。

(二)提升效率,破解资源集约化配置与效能最大化困境

按照生态均衡理论的解释,当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向某个生态主体过于集中时,生态系统内的其他主体就没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必然导致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系统功能也将弱化。要维持生态系统均衡,保持物质能量高效率的循环利用。

1.有效发挥政府行政职能,提升职业院校协同带动效应。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科学布局,避免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防止职业院校与企业、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在资源分配上产生矛盾,改变以往大量的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在公办院校、民办院校与企业获得优势教育资源的机会相对较少的状况。充分发挥1+X职业技能证书的制度优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多个批次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系列文件的要求,提高申报试点项目院校的资质要求,要求申报试点的院校必须为省级或国家级优质院校或骨干院校。同时,提高对于申报项目的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现资源分配平均主义,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资源投入的精准性。要加强和提升试点院校的示范带动效应,辐射周边省份、地区的同类院校,尽量惠及更多师生。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职业院校参与1+X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稳步扩大参与试点项目的院校规模,努力做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门类越来越全、各优质院校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受益院校数量持续增加。

2.加强资源优化整合能力,激发院校企业参与活力。国家要从宏观上确保对1+X职业技能证书改革所需教育资源的稳定、长期投入。在国家加强资源投入的同时,职业院校自身也要加强忧患意识,特别是参与1+X职业技能证书改革的示范院校,要积极探索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努力实现国家投入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公办院校作为教育资源的主要受益者,在此次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改革中要有责任担当,明确自身使命,做好表率,将国家投入的教育资源转化成可以推广的教学成果,并与民办院校一起共享教育资源成果。在教育资源的使用方面,也要关注企业尤其是广大小微企业。要扭转长期以来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难以惠及企业的局面,明确强调企业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企业是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在国家保障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职业院校自身也要积极拓宽教育资源经费渠道,扩大教育资金投入来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在国家教育资源投入数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式,倡导职业院校出资金、场地,企业出人员、项目,降低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和风险,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让国家投入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惠及企业。

(三)健全机制,破除制度管理水平与产业发展要求壁垒

生态均衡理论认为,一个均衡的生态系统都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功能,1+X证书体系也不例外。证书作为1+X证书体系的产品,其质量要接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检验。当证书可以满足产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时,它就是有价值的,系统就会继续其生产。反之,证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系统就会终止其输出。无论是继续生产还是终止输出,都是系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结果。

1.建立证书体系预警机制,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防范功能。预警机制是确保1+X证书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要时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洞察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大对不适应产业发展证书的防范力度,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强化校企合作职能,加强产教融合。可以采用企业信息员制度,对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及时反馈,做到早预警、早调整。要认真研究分析产业变化的原因,及時查找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有效应对产业变化对证书的影响,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考核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第一时间做出调整,及时做好证书的后续改进工作,设置预警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

2.完善证书体系退出机制,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退出机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淘汰,对于证书的不同情况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对于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的证书,要予以淘汰;而有些证书如大数据、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证书是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刚设立的,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导致这些证书推出后很快落后于行业发展。因此,在对培训组织的管理上,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避免因对某种证书的垄断而产生的利益固化,打破“铁饭碗”思维,不断推陈出新,迎合产业发展。

3.创新证书体系补充机制,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要在淘汰旧有证书的同时,做好新进证书的增补工作,进一步丰富证书的类型和种类,使整个证书体系更加完整,加大新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的开发力度。以教育部2019年开始相继颁布的关于做好首批、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号、89号文)以及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职教所〔2020〕21号)系列文件精神为导向,新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工作要在充分了解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加大对未开发领域的关注力度,尤其是新兴行业和产业在职业技能证书方面的需求。新型职业技能证书的开发也要充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推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1+X职业技能证书,避免职业技能证书与产业需求脱节,充分发挥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院校与企业连接纽带的作用,切实通过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改革来服务经济发展。

五、结语

1+X职业等级证书制度作为新型证书制度,旨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问题,打通学历教育的“1”和职业技能“X”之间的瓶颈。要通过化解人才供需矛盾、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来解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为行业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川.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8.

[2]汤霓,石伟平.我国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核心要素与制度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02-

106.

[3]梁鑫.面向学习型社会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08-112.

[4]史洪波.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背景、意蕴与实践——基于教育筛选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9(15):13-18.

[5]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54-58.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职业技能证书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