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价值逻辑;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作者简介]刘彩琴(1964- ),女,河北晋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河北邢台 0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主两辅、三风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8JY060,项目主持人:刘彩琴)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2-0005-07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吹响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冲锋号。价值是表征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的哲学概念,随着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职业教育价值包括两重维度,即外生价值和内生价值。根据马克斯·韦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元范畴理论,工具理性强调使用手段而达到成果,价值理性注重纯粹信仰且不计功利。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外生价值是工具理性价值,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的功能性价值;内生价值是指教育对主体产生的价值,需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政治、经济、文化在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提出多元化价值,这是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应合理回应并超越外生价值,基于价值理性的回归,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外生价值——基于工具性价值的解释框架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在政治层面的外生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政策话语或教育事件,职业教育通过传授技艺和传承文明价值,提升个体的技术技能,促进技能劳动者向社会上层流动并拥有做出明智决策的权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性矛盾与问题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要与现有的教育单一化、规模式供给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逻辑起点。因此,政治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外生价值在于识别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优势,成就学生的美好职业生活,培育时代新人。一方面,要培养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这既是教育的战略重任,更是职业教育的战略重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职业教育应具有培养时代新人的理论自觉,在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信念并提升思想觉悟高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把加强思想建设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坚持“三全”育人。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之一。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在经济层面的外生价值
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在经济层面的外生价值在于,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本主要供给者以及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的价值。新时代经济变革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存在工具理性价值诉求。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并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一方面,经济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工具理性价值诉求在于人力资源的结构性数量要求。随着经济结构与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新技术触发价值链与创新链的转型升级,对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资本提出新时代的新要求,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数量需求大增,这成为新时代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经济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工具性价值诉求在于人力资本的规格提升。一是知识资本的综合积累及知识结构动态调试的规格;二是面向新兴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资本系统框架规格;三是合作创新的能力资本规格;四是新时代工匠精神資本规格。此外,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工具性价值诉求在于人力资本的精细化供给。在经济新时代,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效益是经济诉求的关键,而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举措是针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精细化供给并技能匹配,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值,在宏观层面实现经济增长。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在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
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在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在于文化交融与创新。一方面,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应突破文化壁垒并增进文化的跨界交融。文化是一种非实体的、具有区域特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共同的思想、社会行为法则,其积淀与传承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文化交融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而言,意味着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知识和价值的授受,同时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在产业文明和教育智慧之间的跨界交流。与此同时,来自产业界和教育界的文化通过碰撞、求同存异、理解、吸收,进而形成对双方有益的文化改良元素,对原有文化的反思、变革与整合,能够良好促进文化的繁荣与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应促进社会文化与职业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在传递和保存既定的社会文化、职业文化基础上,职业教育应实现社会文化、职业文化的创新。新时代职业教育促进文化的创新主要涉及文化的交流、选择与传承。鉴于文化所承载的特定人群的价值观、生活交往模式、审美观等只能通过社会交往的传递形成,职业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有效优势,能够在专业技术与技能文化的传递过程中,通过确定性的、合目的性的、合规律性的技能内容,影响并创新相关的职业文化、产业文化。当前,在新工业革命进程中,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承载着科学、技术与产品的创新。新时代职业教育是新技术、新技能的存储器、传输器和孵化器,文化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积极的外生价值诉求。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内生价值重构——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逻辑框架
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进程具有明确的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这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形成巨大的支撑与推动。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为理性思维框架,审视现实社会需求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具理性的显性作用,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工具理性的合理性回应,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采取的是工具理性的量化增值模式,有效地回应就业、收入、生产率等经济价值诉求。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进程逐渐向内涵式发展的理性价值转型,工具理性逐渐显现出越位和失灵,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亟须回归价值理性的本质,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内生价值逻辑框架。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70多年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表述在政策文本中屡见不鲜,体现出明确的工具理性遵循倾向,这是对外部价值的合理性回应。目前职业教育对工具价值诉求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工具理性的失灵现状逐渐显现。审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诸多困境,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单向度的人”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化需要,难以适应职业工作的变迁和技术产品的迭代升级。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受工具理性的支配持续增强,显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价值取向上的工具理性的越位与失灵。职业教育受众的主体价值感缺失,造成我国职业教育难以应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的多元化工具理性价值。从价值分析而言,职业教育对工具价值诉求出现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工具理性价值的禁锢与失灵导致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价值理性不足的实际问题。虽然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应逐渐突破规模扩张发展模式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而进入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阶段,但支撑职业教育发展已久的工具理性价值思维隐含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行动逻辑中,未呈现显性和中心化的主流态势。党的十九大以来,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亟须超越工具理性的局限,重构具备多元价值理性的目标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主体能动性价值。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内生价值结构重建,亟待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需要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的融合,以价值理性的回归为遵循来主导工具理性的合理行动。
(一)政治价值重构的关键在于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建构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课程,是基于工具理性构建的技术技能传授体系,在课程与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结合,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一方面,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体现为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根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体系中的回归、坚持与贯穿,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增强思想防御能力。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政治价值理性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课堂教学,在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形成促进机制。
(二)经济价值重构的关键在于复合素养的价值理性建构
随着新工业革命和产业经济变革的到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新兴产业,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重要而积极的支柱力量。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受到一定的沖击,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就业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被智能化设备所取代。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重构应合理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理性价值。同时,在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取向上,以复合素养的培育为价值理性遵循。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内生价值要求复合型职业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产业工人等社会生源群体的复合型职业人才,注重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人的主体价值观念是个体在自由、自觉、创新的主体意识引领下实现完满人格的价值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以及毕业之后,能够契合职业选择和职业不确定性的生涯并实现可持续性建构,被赋予人本性、职业性和终身性的内在发展价值,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建构起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世界。
(三)文化价值重构关键在于产教文化融合
产教文化融合体现为职业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文化价值建构是产教融合,重在文化价值的实践场域基本塑造和深度回归。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系重构,关键在于产教文化融合。首先,制度合作文化是产教文化融合的表层形态,是文化价值实践的基本塑造,回应了文化价值诉求层面的工具理性。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需求相衔接、课程内容选择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与“学”的过程与生产的工艺过程相契合,进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育人制度与机制。这是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中“产”与“教”的制度性文化合作。其次,专业文化融合是产教文化融合的深化形态,是对文化价值的实践场域的深度溯源,回归文化价值诉求层面的价值理性。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专业文化融合,应在文化层面形成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对接,以产业文化为专业技术教学的指引,形成产教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通过相应行业的历史、价值观、精神、信念、规范和道德培育,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技术技能,还能够将教育范畴扩展到产业发展的文化层面,让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过程中感知产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完满性规划与成功。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
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需要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路径,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实现路径,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政治价值实现路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转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技术技能授受过程为有效载体,通过隐性的思政培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思想素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思想素质为目的,不断探索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程体系,构建政治价值实现的课程思政路径。
其一,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内生价值引领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相互促进,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形成协同攻关的团队,相互配合,集体备课,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共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价值共鸣。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是挖掘思政元素,在技能实训环节中渗透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复合型职业素养。尤其是针对社会生源的课程思政,应增加创新创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国家需求。
其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习得专业知识、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以及相关方法。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发展进程的同时,把握社会需求,感悟新时代的企业精神,发掘自身在专业方面的差距与优势,不断自我反思,提高思想认识。三是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感染力特點,开展体系化、模块化、系列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体验创新、创造的乐趣,更好地渗透思政元素,加强价值观引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三,实施质量的保障。课程思想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质量是价值实现的评价依据和有力保障。一是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学专家、思想政治课专家、企业专家等共同组建质量督导队伍,科学合理地监督、反馈课程思政的教学。二是及时与师生开展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转变和思政元素在专业行为方面的转化情况。因此,课程思政质量保障机制是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中政治价值实现的关键路径。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面向产业集群供给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
其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目标是以复合型素质人才培养为引领,应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多元化生源供给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目标体系建构中,应彰显从教育性到职业性、从人文性到实践性的跨界属性,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帮助学生习得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目标的跨界属性包括“教育性—职业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跨界融合。“教育性—职业性”融合,需要职业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谋求职业发展的能力,并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综合素养。“人文性—实践性”融合,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还应将学生塑造成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职业人,并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目标体系中,复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契合新工业革命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一是自我驱动能力。新时代,技术与产品的迭代速度之快已呈现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职业人只有具备主动意识与自主学习方法,才能应对工作岗位要求的动态更迭。二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中,现代生产设备替代低技能、重复性工作人员,但服务、创意、研发等职业岗位亟须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思维,亟须新时代的技能人才具备技能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高职扩招100万的背景下,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目标体系需要依据教育对象的多元化特征,将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待业人员等社会生源纳入培养范畴,为更多在职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供给高素质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
其二,面向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群。专业是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依据。在新工业革命进程中,我国的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向与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外生价值导向。专业群建设需遵循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基于共生与互补的价值实现依据,确定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原则与方略。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应加强专业交叉融合并强化专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要求“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一是依据区域经济规划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建设特色专业群。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进程中,职业院校应停办、改办与专业集群关联度低的“旧”专业,申报和建设新兴技术的“新”专业,以产业集群和技术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原则,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集群。二是产业变革的技术升级,提升专业群的共享性增值。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进程中,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应关注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态势,着力打造智能技术引导下的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构建专业群建设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研发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三是专业群内部的专业课程与教学的协同。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进程中,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心与基础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实施,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与开发以及模块化课程“超市”体系的构建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智能化教与学的协同运行则是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其三,构建1+X育训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融通。构建1+X育训体系,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学分互认与转化,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重要路径。《方案》进一步强调要“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中,学历教育是具有稳定性、全面性的专业学习系统,即“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具有实践性的强化证书培训体系,即“X”。两者通过“+”形成“1+X”育训体系,并通过学分银行,实施学分的互化,为广大社会在职生源提供了累积性的可持续学习机会。“1+X”育训体系亟须探索技能等级证书的类型、等级及其跨专业门类匹配。因此,应充分处理好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关系,按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制订突出“X”技术技能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提升学生面向职场的竞争能力。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
其一,建立“认知—预期”相互耦合的工匠文化维度体系,实施产教文化融合。以厚植工匠文化来促进职业教育社会认知的提升和崇尚劳动与技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建立“认知—预期”相互耦合的工匠文化维度体系。一是夯实工匠文化的认知基础。促进学生建立工匠文化认知结构,需要通过立体多维的文化活动进行浸入式的培育和巩固,需要职业院校组织赋予工匠文化内涵的宣传活动,促进学生对职业文化和获得感的认识,营造出勤勉学习的综合氛围。二是厚植工匠文化的预期基础。通过多元途径,宣讲工匠文化,明晰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在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中的价值。
其二,将产业文化引入课堂和教学,实施产教文化融合。一是职业院校应通过校企协作和产教融合的多元化载体与平臺,将产业文化引入教育的课堂,实现产教文化的汇集与融合。专业文化具备教育文化的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专业文化因学校文化的差异性而具有特色和异质性优势。因此,产教文化融合应构建具有校际文化异质性的课堂文化融合。二是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进程中,职业院校应将产业文化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实现产教文化融合。将校企文化融合落到实处,需要通过有效的载体将校企文化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目前普遍建设的“大师工作室”就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优质载体,在传承积累技术技能的同时,增进非物质化的校企文化融合与创新。
其三,完善校企文化融合的有序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产教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不断完善优化过程。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进程中,职业院校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校企文化融合的组织平台。校企双方联合成立“校企文化融合执行委员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组建校企师资创新团队,对校企文化融合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二是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在企业和院校之间搭建校企文化融合交流的平台,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流互通,将创新、竞争、市场等企业文化内涵融入平台活动,在此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复合型职业素养。
四、结语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方案》的顶层设计和价值哲学的概念框架和分析逻辑,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逻辑架构,包括外生价值的工具理性分析、内生价值重构以及价值实现。通过解读工具价值解释框架下的外生价值诉求,提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性重构,进而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因此,基于价值诉求、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政治、经济、文化在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提出多元化价值诉求,这是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应合理回应并超越外生价值,基于价值理性的回归,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实施职业教育战略转型路径。
[参考文献]
[1]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南海.职业教育的逻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葛道凯.从矛盾变化看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向[J].教育研究,2018(12):4-8.
[5]周建松,陈正江.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9(1):67-73..
[6]石中英.“培养什么人”问题的70年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51-57.
[7]张弛.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业教育大众化发展框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4):8-12.
[8]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5-11.
[9]郑彬.产业集群环境下校企合作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路径——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J].高教探索,2019(11):78-83.
[10]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11]张弛,张磊.中国智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与“1+X”育训协同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0):35-42.
[12]胡昌送,张俊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