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剑胆续书谱

2020-10-23 11:49许晓俊
中国篆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硬笔练字书法

许晓俊

(一)少年琴心展

约了许久,在一个初秋的北京,我终于和从日本回来的田老见面了。一米八的高个,气宇轩昂,精气十足。满口京腔声如洪钟,娓娓道来,恍如大片展开。

田英章先生祖籍河北河涧市。人多地少,他爷爷是县衙的文职人员,最喜欢听书,当时会说书的人在老百姓看来是了不起的有大学问的人,大家都很崇拜他,所以爷爷让三个儿子中的大、小儿子学说书,老二则留在身边照顾长辈。所以,他父亲田荫亭从小随大哥到天津拜师学艺,成为“赵派”说书传人。他父亲特别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小楷书。时值天津书画市场热潮(末代皇帝带出宫的大批书画在天津“鬼市”交易流通),他父亲购买了上千件书画作品及碑帖,供学习欣赏用,自小家中隔一段时间换上一批书法作品,田父一边给孩子们点评识字,一边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良好的文艺与气氛,熏陶着田氏兄弟。

要说正式练字,还得从田英章先生三岁开始说起,有一日在乡下,父亲对他说:“你都三岁了,开始懂事了,不能每天瞎玩,趁现在学会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先开始教你识字、练字吧!”乡下鸡多,整天围着孩子们转,父亲拿起笔写了一个“鸡”(繁体)字,开始学写,父亲耐心地教起田英章写字。学书之路从此开启,以后每天都得练字,晚上父亲回家检查,逐一点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和正当理由,两天没练字,田父就真的会用手指粗的藤条打屁股的。

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即是指三岁开始学习的孩子(童子功),长大了才会有出息,如果到七岁还没有培养好行为习惯和大量读书(识字、写字)功夫,就决定了你的人生不会太好。人生起步上就是个缺憾。练字的过程也是做事做人的原则与方法的渗透,学习的过程即是对品格的塑造与提升。写字成为日课,是那个年代有条件读书人的普遍行为。

在剑桥大学讲座

上了小学以后,开始临摹经典碑帖,先学欧阳询,由于碑看不出笔法和细微处,父亲还让田先生揣摩学欧的一些大家的墨迹,如姚孟起、黄自元等。还特别交代,有了很好的大楷功底,长大后再学小楷,青年时代主要写小楷,上了年纪写小楷的心气和专精就会不够了。

田英章先生没有跟随父亲说书,因为父亲除了说书,还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六、七岁即随父学唱京剧、拉京胡,从未间断。直到20岁那年,解放军招文艺兵。这一天,天津京剧团姓赵的琴师,带着田先生到了天津戏校面试,唱了《红灯记》的一段高腔,拉了一段京胡,马上被铁道兵文工团录取了,第二天即从家中直接被专车送往北京,出津城时,另一个相声界的大腕(也被录取了)同车进京。

(二)青春剑胆舒

当时部队的社会地位很高,而文艺兵都是才子,备受尊敬和爱戴,而一棵好苗子更是各方争抢,田先生未能留在铁道兵文工团,是因为天津警备区不肯放人,之后通过当地人武部做其父母工作,以“母重病速归”的电报把他召回,安排在天津警备区宣传队,担任《红灯记》李玉和B角,这一干就是十年。因裁军原因,军一级文艺团全部砍掉,下放到各部队做文艺干事,下了部队以后,训练、农场干活,不一样的军营生活,使田先生更加热爱部队。当然这期间从未放弃练字,只是当时没有书法的氛围,除了为去世的老红军写挽联和常规宣传外,也没觉得自己的书法怎么样。

(三)军营露头角

1981年,接到全军书画大赛的任务,写了三件作品(唐诗、叶剑英词、岳飞满江红),逐级选拔上报,天津报到北京军区,再报总政文化部,经审查后,录用的作品评上了书法一等奖的第一名,精湛的欧楷一举成名,引来了总政歌舞团、军事博物馆和国务院的考察调用。

那一天,接到团部政治处主任的通知,国务院来人调查田先生,当时不知道是干什么,以为出了什么问题,田先生揣摩着也没有写反动标语,难道写稿子出了什么问题?在天津警备区司令、政委陪同下来了三个不穿军装的领导,现场让田先生自己写了几行毛笔字,再命题写“龙、风、飞、气、家”和“任命某某某为国家人事局局长”。原来是考察他并准备调任国务院写人事任命书。

去留问题成为田先生家庭商讨的难题,在天津可谓家大业大名声大,父亲年轻时即名声斐然,一场演出收入可买50袋面粉,1957年本是天津曲艺界五老进京唱《将相和》的成员,因母亲病危奔丧而不能前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丧失更高名望的机会。这次轮到田英章先生选择,顾家还是进京?在父亲和岳父的鼓励下,放弃优越的生活,只身去了北京,到国家人事部报到,担任了人事任命书的书写员,这一干又是十年。

(四)鸣琴而栽梧桐

田老在国家人事部工作期间,读了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的书法本科班,由于考研要过英语关,放弃了。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田英章先生考虑再三,因不习惯机关老开会等,就选择去日本留学读书法研究生,到了日本才发现,导师在书法方面的学养比中国的差多了,毅然代师授课,同时写了一套楷书、一套行书字库,广泛结交日本各个书法协会,开展交流活动,传播中国书法。

田先生本来在日本发展得很好。1993年,时值父亲病重,毅然选择回国。人事部成立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会员有15万人,通过学习,颁发不同证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期间,举行了上千人的活动,成功建好“长城碑林”,同时,“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红火开展,中日书画展在故宫举行,国外作品有2000多件。到了50岁,因天生性格不适合坐机关,申请了离岗内退。静下心来从事书法创作,一年两次去日本国艺书道院讲课,这些年来也写了很多套字库,出版了几千种硬笔、毛笔字帖。

(五)书法叙情缘

田英章先生是第一批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在调入国务院工作前,对协会没有概念,在政府部门或政治家眼中,这些群众团体没当一回事,所以早年协会不用注册,大家合得来就一块玩。

硬笔书 《祭侄文稿跋》 清 王顼龄

1985年,历史博物馆的张健创办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田英章先生任教学部主任、副秘书长,当年大家也不计较在协会任什么职务,觉得在一块开心就好。后来田先生任秘书长时,大家现在很熟悉的一大批“硬坛大家”,卢中南、房弘毅、吴玉生、阎锐敏、丁谦、丁永康诸先生均在研究会任职,全国各地还相继成立了分会。当年未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带中国、中华字头的硬笔类协会有八家。不合法但不是非法,后来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带中国、中华字头的协会要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全国这么多家只能合并为一家。田先生起草了章程,取名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田英章任会长。后来规定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公职人员不能在协会担任实职,田先生便不再担任会长。

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一直学习欧阳询,毛笔硬笔一以贯之,从历代临习欧体的大家中汲取笔法真谛,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从不以“田体”自称,“学书不能叛祖,更不能自吹!”他如实说也是这么践行的。行书则学潘龄皋(清代翰林,曾任甘肃省长、中央文史馆员)。早在1988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大批字帖,现在著述“超身”,已有4600多种字帖行世。在国内举办了100多届成人面授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人报名学习,在各个省市开班,田先生风趣地说:“开班的目的可以到处游玩,各地有学生争抢邀请,可谓人生一大快事!”话虽这么说,而文化的传承正是需要像田先生这样满腔正气的人,不辞辛劳地耕耘着、传播着……

硬笔书 文徵明行书自题漪兰竹石图

硬笔书 《千字文》一

硬笔书 《千字文》二

硬笔书 《千字文》三

硬笔书 前人诗二首

硬笔书 前人论书句

硬笔书 前人论书句

硬笔书 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五言》和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毛笔书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毛笔楷书 疏林自写无声画 细雨长敲有情诗

猜你喜欢
硬笔练字书法
刘玥辰
书法
周玥函
楊雅然
书法欣赏
书法
芭蕉上练字
练字真的好烦啊
爆笑四格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