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武术教学新思路
——以擒拿教学实践为例

2020-10-23 14:04刘明亮魏发团
武术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教师

刘明亮 马 樾 魏发团

1.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

2.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 北京 100091;

3.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 100062

1 疫情下线上武术教学的条件

线上教学多以视频、语音为媒介,与师生互动性高、反馈及时性强,攻守双方现实体验性强的线下武术技术教学不相适应。在线上擒拿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1)视频、语音卡顿干扰教学节奏,消减教师、学生积极性并延缓教学进度;(2)没有配手体验且视频视角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切实的肌肉触感和动作实践体会,也就很难高质量地学会正确的技术动作。视频、语音卡顿干扰教学节奏,消减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延缓教学进度。由于师生多地分隔,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网络环境稳定程度和网络终端的运作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加之网络平台在高峰时段承载压力大,在擒拿教学的实际进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据传输丢包率高、延迟时间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实时地通过视频、语音得到学生的反馈,经常会出现双方对于课程内容接收程度不一的问题。这种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已经进行到下一个动作,学生端的信息还卡顿在上一动作的情况,并且教师无法及时得知信息的卡顿情况,致使双方信息交换脱节,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节奏和教学效果。教学节奏的失谐,一方面会消减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时间的消耗,从而延缓教学进度。没有配手体验且视频视角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模仿教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擒拿是立体运动的、攻守对应的且全身协调的格斗技术。在线下面对面教学中,学生多以双人一组的形式,分阶段、分步骤地细致地学习和体会每个技术动作在时间和空间的攻守协调,才能较好地掌握擒拿的教学技术内容。但在线上技术教学中,没有配手体验且视频视角单一,学生很难体会到擒拿攻守的各种细微的肢体感觉和动作功效,因之很难掌握面对面教学中所要学习的擒拿技术内容。若教师采用多次讲解,多步骤、多角度示范技术动作的形式,则不可避免地会极大地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由于教师也要用语言“虚拟”出对手的状态,所以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相对于擒拿技术教学来讲,线上教学对擒拿理论和武术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影响较小。擒拿理论和武术文化教学较少地依赖于技术动作的展现,而是更多地依赖教师和学生的图文表述和思路。相较于平时线下的技理和武术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以口述讲解为主的情况,线上的技理教学采用的形式较多,且可以相互促进,如在PPT中可以大量使用生动的图片和简练的文字相结合;精挑细选的视频演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容地加以讲解;针对复杂的技理师生也可以全方位的讨论……所以线上的这种立体型的擒拿技理和武术文化的学习反而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高校武术教学的目标

高校武术教学应以激发大学生对于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的兴趣为重要的目标。兴趣是学习、教育的基础。兴趣是持续学习武术技术和文化的助推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随着对于学习对象兴趣的提升,学生原先的被动学习状态将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由“知之者”转向“好知者”,最终实现向“乐之者”的变化。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武术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求得学生一时对某项技术的掌握,而是更多地关注武术技能和武德修养的提升和武术文化的认同,从而达成“以武成人”的总体目标。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讲,若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退一步讲,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课程要求的武术技术,但若没有课下的主动练习,学生在根本上就不会达到学以致用,技能内化于身的教学目标。

高校武术教学应以加深大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为目标。理解传统武术文化也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便捷的路径。从武术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链接非常紧密,例如《史记》有关于孔子关于文武兼备思想的记载,“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更是在儒家思想之外,武术文化兼收并蓄,“汲取了道家‘物极必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思想,来作为武术技击思想的指导原则。”以武术为切入点,以武术文化为路径,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将成为鼓励学生更加切实而又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方式。

高校武术教学应以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健全人格、改进人性为最终目标。在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总书记说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武术教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所承载的任务,不仅是“野蛮其体魄”,其根本在于“文明其精神”,而后者就在于塑造青年人的健全人格。

3 疫情下高校武术教学的调整

3.1 疫情背景下的武术擒拿教学内容的调整

国际关系学院的擒拿线上教学内容大致分为课下学生进行体能素质、擒拿套路和擒拿实用技术的训练、打卡和点评;课上则着重讲解武术文化,教师利用自己和专家的擒拿科研成果赶制十余份PPT讲稿,合计600余页。这些讲稿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从常规的“抱拳礼”文化到深邃的“武林秘籍”《九重天》,从实实在在的擒拿、散打技术(教学PPT有:擒拿控制、24技单式)到玄妙高深的擒拿技理体系(教学PPT有:解读三环套月勾股弦、两仪诀解析、擒拿技理体系等),从扎扎实实的身体修炼(教学PPT有:强体强国、以武修身、太极擒拿健身邹议)到形而上道的内心通达(教学PPT有:学会幸福、擒拿秘籍内功心法、以武修心)。

3.1.1 用擒拿科研成果挖掘擒拿的技理本质

图1

图2

图3

图4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擒拿一般都知之甚少,那么在擒拿科研成果中提炼出擒拿的技理本质,向大学生讲解展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对于一张白纸的大学生就能直接取法乎上。我们的擒拿课堂选用了核心期刊的“三环套月勾股弦”和最新研究的“擒拿控制的双手配合”作为专题,从擒拿控制的三角形稳定原理和区别散打、拳击的擒拿控制技理,从一个层面说明擒拿技理的核心,并在课上向大学生介绍相关的擒拿历史、技术与理论,钩织出擒拿的技理体系,使学生们全面且直接地认识擒拿的核心。

3.1.2 用擒拿系列专题凸显“健康第一”的理念

身心健康是体育也是武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制作了“擒拿健身邹议”“大学生体测训练解析”“以武修身”等系列PPT,凸显“健康第一”的理念;用“擒拿秘籍内功心法”“学会幸福”“以武修心”等系列PPT凸显“幸福第一”的理念。

图5

图6

3.1.3 在武德专题中凸显“以武成人”的核心理念

“健康第一”“幸福第一”是从生理上的阴阳调和与心性上的修养为“以武成人”打下基础,然而,“以武成人”的核心理念必须要切实落实学生的行为上,所以必须强调武道与武德的重要性。正如《大学》开宗明义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重武德也就是明德是基础,还要落实到亲民当中,也就是要以武笃行,最后到达“至善”的境界,也就是真正地达到“成人”。

3.1.4 展示经典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术精神

武术文化中有许多经典,例如武谚、口诀、经论、心法、历史故事等等,这些经典都可以成为武术网课上利用的教育资源。例如,简介武术礼节与文化背景,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武术秘籍中的口诀与武术人的历史故事,弘扬优秀武术精神。

图7

图8

图9

3.2 疫情背景下的擒拿教学形式的调整

3.2.1 课上PPT理论讲解为主与课下技术自学相结合

擒拿技术与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是一体的两面,两者都不能偏废,所以在线上授课以PPT讲解技术理论等武术文化为主,线下的技术学习,需要教师提前录制所要学习的核心技术内容,让学生抽时间课下进行自学并要求学生录技术视频在教学群中分享,教师进行技术分析和纠正错误,学生再改进打卡。

3.2.2 集体分析鲜活的实战案例

教师可将典型的鲜活的街头实战视频或者格斗比赛视频作为案例,例如,“马保国事件”“雷雷VS田野”“大悦城刺伤平民”等视频在课上播放,让学生集体讨论并分析出技战术、防身意识与理念以及正确的防身行为等。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防身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普及武术搏击的基本常识。

3.2.3 开展武术文化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为达成“以武成人”的总体目标,可以适时适量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例如“诵读武术经典”活动、聘请武术队毕业老队员点评技术视频和分享自己的武术趣事等等。为提升活动的品质和公平度,组织不同班级学生对提交的朗诵作品交叉评分。为了点缀课堂气氛,聘请毕业的武术队老队员为班上新人技术视频打卡录音点评,并分享自己习武的精彩故事。以上活动也都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中华武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武术
圆我教师梦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