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仁杰
苏州大学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祖国》不仅仅是一首属于过往记忆中的歌曲,当它在今天被唱响的时候,依旧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曾经有人问及作词者乔羽先生,为什么以长江为对象的歌词不直接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呢?乔羽回答说:“每个人的家门口都会有一条河,这样更能联系起他们的情感。”数十年过后,这个答案或许可以稍微补充一下:每个时代的中国人家门口都有一条河,《我的祖国》所串联的,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中国人而已。
《我的祖国》这一首充满炽热爱国情感的歌曲应该由谁来演唱呢?这个问题让沙蒙导演颇为困扰,他曾经找了很多歌手来试唱,但始终觉得没能唱出这首歌应该有的情感。一首在数十年间,联接数亿中国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歌曲,必然是歌词、歌曲和演唱者之间具有深入的融合。词曲之间所含有的热烈情感,如果在演唱者身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回馈,这首歌也难以得到广泛的传唱。那么,最终把这首歌唱入我们记忆之中的人是谁呢?她就是“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郭兰英,1929年12月31日出生于山西平遥香乐村,是家里的第6个孩子。郭兰英家所在的香乐村,常年干旱,土地上很难种出足够的粮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又因为人口过多,生活每况愈下,常年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郭兰英是家中唯一的女孩,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及早离开家庭,学成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扎根于土地上的人民总是在困苦中乐观地生活着,无论多少天灾都不能阻挡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郭兰英的家乡也是出了名的“戏窝子”,尤其以皮影戏最为出名。皮影戏通常用兽皮或者纸板做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由专业的演员在幕后进行表演。当时深深地吸引着童年郭兰英的,正是那些色彩斑斓的人物和幕后演员动情奔放的演唱。郭兰英家乡的皮影戏通常是皮腔和碗碗腔,这类唱腔豪迈粗犷,和她在内心涌动着的对于戏剧的天然的热爱撞击在一起,为她指明了人生的道路。
郭兰英的第一位师傅名为郭羊成,是一位经常在香乐村和附近村镇进行表演的民间艺人。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是戏曲或是书法、绘画等,对于学徒的基本功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一点对于郭兰英也不例外。郭羊成要求她睡觉的时候把脚掰到脑后,用自己的脚当枕头,以此练功。睡到半夜,郭羊成还会敲醒熟睡中的郭兰英,提醒她换一只脚继续睡。刻苦训练所带来的,就是在舞台上的优秀表现。郭羊成带着郭兰英在吕梁山区四处表演。路途中,郭羊成一句一句地向她传授《二度梅》。郭兰英天赋出众,学习速度很快,表演效果也很不错,郭羊成不由地在心中暗想:“说不定,这孩子真是个唱戏的好把式!”
郭兰英年少时学习传统戏曲的基本功,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唱功,其二则是表演的武功。通常学戏的孩子都是唱功与武功兼备,既要有一副好嗓子,又必须拥有能够撑住舞台的表演功力。郭兰英的第三位师傅张春林在给她传授武功的时候,开始为她规划以后的扮相。在一段时间的考察期间内,张春林发现郭兰英的嗓子有着超出常人的优美音色,婉转绵长而不失清丽,她自身热辣的性格,又与其嗓音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张春林由此想到,无论是小武生或是刀马旦,都需要扎实的武功,然而大量的武功训练,无疑会对郭兰英嗓音的训练和保护造成影响。因此,张春林经过全面考量,决定让郭兰英改唱小花旦,全力发展她嗓音的特色。正是对于唱功的重视,为郭兰英日后唱好《我的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兰英13岁时在晋剧《算粮登殿》中扮演王宝钏
随着郭兰英逐步发挥出自己嗓音的特长,她的名字在表演海报上也越来越居中,逐渐成为了剧团的头牌。这对于旧时的戏曲艺人来说,人生的梦想就算是实现了,然而郭兰英却并不满足于此。既然已经成为头牌,那么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吗?当时的她还说不清楚,但是仿佛心中还有一团没有释放的激情。
在郭兰英16岁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地改变了她的命运。此时的郭兰英正在张家口演出,她听说革命新歌剧《白毛女》即将前来演出。对于这部新歌剧,看过的人都给出非常高的评价,这一点吸引了郭兰英,她很想知道这部剧到底好在哪里?由于自己是剧团最为热门的演员之一,郭兰英迟迟抽不出时间去看,好不容易等到有一天自己演出的部分被安排压轴,就急匆匆地抽空跑到人民剧院去看了《白毛女》。
我早听人家说《白毛女》是个很好的戏,是个“歌剧”,歌剧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我早就想看了,就是没有机会。这次好容易碰上,我就兴冲冲地跑去看戏。戏一开头就“拿”人……说实在的,这时候我已经演过几年戏了,我知道舞台上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所以我看戏一般是不那么容易激动的。可是看了《白毛女》,我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一边看,一边就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1]
富于感情的郭兰英被剧中人物喜儿的悲惨经历深深打动,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压轴表演。她流着泪跑回剧团,匆匆化妆穿衣上台表演,可是动情的泪水却始终无法抑制,最终草草下台。她来不及卸妆,还穿着戏服就又赶回人民剧院,把剩余的《白毛女》看完。
就像那个年代许许多多投身革命艺术事业的作家和艺术家一样,郭兰英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觉醒。从前学习戏曲,只是为了谋生,并且自己还具备一定的天赋,而只有接触到为广大贫苦百姓呐喊的新歌剧时,郭兰英才逐步意识到这既是中国戏曲的未来,也是自己艺术道路的未来。郭兰英自己就出生于贫苦家庭,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有着亲身的体验,自此接触到革命艺术后,她内心没有得到释放的激情终于寻找到了突破口。
郭兰英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放弃传统戏曲的全部行当,执意追随革命的队伍前进。她告诉自己以后要唱新的革命的文艺,要将新的艺术和传统的艺术相融合。1946年10月,国民党步步紧逼,中共中央被迫选择战略转移,撤离张家口。郭兰英决定跟随党中央离开,决心放弃旧戏班,放弃才子佳人戏,放弃古旧的“咿咿呀呀”,她想要演的,是喜儿。
进入革命队伍之后,曾有人担心旧戏班出身的郭兰英是否能够将新歌剧演好,甚至有人对于传统艺人思想的转变,有着不少的怀疑。但是郭兰英的表现迅速打破了这些质疑,她不仅很快地吸收了新歌剧的表演方式,还能够将自己传统的唱腔融入进去。除去演出之外,她自己也参与创作,将自己熟悉的生活融入到新歌剧的编排之中。
郭兰英还有一个心愿藏在心底,那就是出演《白毛女》。只要在解放区里有《白毛女》上演,她就会跟着剧组力所能及地负责一些杂务。《白毛女》每上演一次,她就在幕后偷偷地学习一次,从乐器演奏到台词再到动作,这部歌剧的每一个细节都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兰英等到了出演的机会,原定喜儿的演员因故不能上场,需要有人紧急救场,她主动请缨,扮演喜儿。整部歌剧的完成,可谓精彩之极。在演到“斗争会”的片段时,她还因为内心的触动而忍不住地流下热泪。
从此,郭兰英正式登上了革命艺术的舞台,从最初的思想觉醒到现在的演出实践,她彻底转变为一个“新人”。她的心紧紧地贴着国家,贴着人民,贴着革命,正是这一颗淳朴而执着的中国心,让她本就出众的嗓音更加增添了更加动人的力量。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9月,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击退朝鲜人民军,悍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畔。接到来自朝鲜方面的请求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的决策层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出兵援助。随即,数十万志愿军连夜入朝,和实力远超于自己的美军展开战斗。
通过数次大型战役,志愿军成功地将美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然而美军统帅并没有因此死心,仍旧没有拿出和谈的诚意,甚至继续妄想通过增援一举消灭志愿军,彻底占领朝鲜半岛。因此,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决定一方面继续准备与美方开启谈判,一方面开始规划一场更大的决定性战役,意图通过一次交手,将美军拉到谈判桌上来。这场计划中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美军极为恐怖的炮火覆盖以及空中轰炸对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在制空权完全被美军掌握的情况下,志愿军顽强地在每一处阵地上或死守,或强行反攻,从战略意义上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军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
郭兰英在《白毛女》中饰演喜儿
此时的郭兰英,正在民族歌剧的舞台上自由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对于歌剧的创作、表演和演唱等,是学习西方模式还是沿袭中国传统艺术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郭兰英主张在合理地学习和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地从传统戏曲中寻找宝贵财富。正当郭兰英准备投入实践自己的理论时,朝鲜战争爆发了。她对于祖国未来的命运十分关切。当上甘岭战役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对于郭兰英,以及全国人民,都是巨大的鼓舞。此时的中国,尽管朝鲜战争的走向已越发明朗,但是国内依旧困难重重。国家的工业建设、军事建设以及民用基础设施建设都急需技术、人力和资金,而社会的法治体系、教育体系也都亟待完善,需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发扬伟大的爱国精神来建设祖国。
由此,将上甘岭战役拍摄成为电影,以志愿军不畏艰难、不计牺牲、英勇爱国的精神为核心进行爱国宣传的计划,迅速得到国家的重视。来自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沙蒙导演接过了这个沉甸甸的任务。为了能够尽快地将电影奉献给人民,沙蒙导演加快了拍摄进程。等到全部拍摄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发现还有一个重要的插曲没有完成创作和演唱。
沙蒙邀请郭兰英的老战友乔羽来创作歌词,并邀请郭兰英的同事刘炽进行作曲。为了能够让这首插曲顺利完成,沙蒙可谓费尽心思。他把乔羽和刘炽关进电影厂的小屋子里,每天都要去他们的屋子里转一转。尽管他并不直言催促两位艺术家创作,但是那种焦急的心情已经表露无疑。为了不辜负导演的期望,刘炽甚至在门上贴着“刘炽死了”,以彻底沉下心来创作。这首歌,就是日后传唱大江南北的《我的祖国》。
词曲创作完成,沙蒙又急忙去寻找合适的演唱者。这一次他所遇到的困难远比创作词曲要大得多,前来试唱的好几位歌手都无法达到预期。沙蒙在创作电影时,放弃了传统的宏大场面的叙述方式,而是聚焦于上甘岭主峰五圣山的惨烈战斗,以驻守的8连为核心,塑造了连长张忠发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在他心目中,完成这首歌曲,必须要有着和那些志愿军战士们相通的情感才可以升华歌曲。
这时,乔羽向沙蒙推荐了自己的老战友郭兰英。“郭兰英一来就唱成了。”乔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为什么呢?郭兰英就是最大的歌唱艺术家,已经大名鼎鼎了。在那个时代就她呀,女一号。数她唱得好。哪里还有比她唱得更好的呀?她生得好,又会唱,她处理歌都处理得很好。没有比她唱得更好的了。”[2]
乔羽如此夸奖郭兰英,那么这种好具体是好在什么地方呢?著名画家,也是郭兰英的老朋友杨先让曾经写道:“郭兰英的演唱艺术完全是借歌抒情。她吐字特别清楚,为了强化‘情’和抑扬顿挫的旋律,咬个别字到达狠的地步。她又有着民族戏曲和民歌的深厚根基,不只发声和形体自幼受到严格训练,其功夫到了入化的程度。因而她在新歌剧的演唱时,能获得恰到好处的结合,出手一抬足、一举目、一身段都可以融化在所要演唱的情感之中,被极精练地应用着,完全不同于西方歌唱家的舞台作风。只要她出场,众目集中,她在演唱时,观众被她的声、貌、形体、手势等抓得紧紧的,目不转睛地跟着她转。有时她演唱一个歌,双手直垂没有一个手势,全凭唱腔的魅力,依然感人。”[3]
然而颇为有趣的是,因为乔羽邀请郭兰英来演唱插曲时比较紧急,她都没有来得及看过电影,就直接演唱了《我的祖国》。此时的她,整个人全部的心思都在唱歌上,就想着如何能够把一首歌唱到完美,如何让自己的传统基础可以在西方唱法的启发下得到更多精进。《我的祖国》的歌唱邀请,似乎更像是一次需要完成的任务,郭兰英兢兢业业地完成了,但是她和这首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的祖国》这首歌随着电影《上甘岭》的播放迅速火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郭兰英所没有想到的。逐渐地,这首歌仿佛成为了华夏儿女们的第二首国歌,动人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和充满感情的演唱,在群众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也正是由于这个契机,作为演唱者的郭兰英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甘岭》电影,了解真实的上甘岭战役,了解志愿军战士们无畏的精神。
此后,每一次的演唱,都加深了郭兰英对于这首歌,以及自己祖国深沉的情感,歌曲的演唱,也愈发地成熟。很多年以后,郭兰英在参加凤凰卫视的节目《鲁豫有约》时曾说:“《我的祖国》这个完完全全是代表了我的心理呀,也代表我郭兰英的生命啊,是不是啊。这说实话,没有《我的祖国》哪有我郭兰英啊?感谢人家写这个电影《上甘岭》,没有《上甘岭》就没有这个曲、这个歌,也就是没有《我的祖国》这一首歌。”[4]从起初的完成任务,到最后与歌曲融为一体,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仅是郭兰英人生的见证,也是国家数十年发展的见证。
时至今日,每逢重大节日,许多学校、单位、团体都会通过演唱《我的祖国》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019年12月底,中国人民大学便在线上邀请国内外的校友们通过视频的方式合唱《我的祖国》,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当在异国他乡漂泊的中国人思念自己的祖国时,一曲《我的祖国》就能化解不少的乡愁。曾有海外华人在街头合唱《我的祖国》,竟能让外国人在听不懂歌词的情况下感动到落泪。
90岁高龄的郭兰英再唱《我的祖国》
任何一首歌,只要汇聚了人的感情,就能永久地流传。《我的祖国》汇聚了数十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情感,它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血液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郭兰英已经不再适合留在舞台上继续表演,而她始终心心念念的17岁的喜儿,也终究是回不去的记忆了。面对人生的关键抉择,郭兰英在心头盘旋良久。舞台是每一位演员的生命,离开舞台等于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生命,这是何等的痛苦?但是郭兰英必须做出选择,是放下身段继续在舞台上苦守坚持,还是选择急流勇退?
尽管有着无限的不舍,郭兰英最终还是决定离开舞台。在告别演出中,郭兰英最后一次扮演了一生中最为热爱的角色喜儿。和几十年前第一次扮演喜儿一样,郭兰英在舞台上抑制不住地流泪,只不过当年是因为被革命的热情所感动,而现在则是功成身退时内心对于艺术的真诚热爱。数十年的流转,心态早已变化,但是同样扮演喜儿的郭兰英,一定有着跨越数十年而不变的情感:大概就是淳朴而执着的那颗中国心,为中国的人民、为中国的艺术付出一切。
离开舞台后,郭兰英投入到歌唱艺术的教学之中。郭兰英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与赞许。从1987年开始在广东教学,30余年里,郭兰英培养了上千名学生,遍布在世界各地。当初从舞台离开的她,并没有因此失去对于艺术的热爱。
最近几年,郭兰英再次活跃在了人们的视野里。许多电视台和节目都邀请耄耋之年的郭兰英为年轻的九零后、零零后唱响《我的祖国》,唤起年轻一代人对于祖国的感情。重返舞台的郭兰英头发业已花白,但是精神风采却丝毫不减当年,尤其是她的眼神,投射出始终不曾改变的热烈的激情。她的歌声似乎已经不如当年,然而其中增加的无限的历史记忆,又让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
2019年9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党和国家设立了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以表彰建国以来为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授予下,郭兰英接受了“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这是艺术家一生最高的荣誉。
郭兰英的一生,就是对于“人民艺术家”最好的诠释。郭兰英是个艺术家,她对于歌剧和歌唱艺术有着超越常人的热爱与情感,并为之付出了一生。郭兰英更是一名人民艺术家,她为人民而表演,为人民而歌唱,为人民而表现自己的情感。她的那颗爱国的心,不仅是淳朴的,更是执着的。
注释:
[1]郭兰英:《革命艺术对我的影响》,《中国戏剧》,1962年第6期。
[2]刘红庆:《人民艺术家郭兰英》,齐鲁书社2019年12月第1版,第140页。
[3]杨先让:《三人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26-127页。
[4]见凤凰卫视《鲁豫有约》,2016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