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价值研究

2020-10-22 04:27白荣庆徐永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窄带萎缩性胃镜

白荣庆 徐永辉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惠州 516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存在胃黏膜上皮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的情况,其腺体萎缩并伴有因胃黏膜厚度降低而导致黏膜基层厚度显著增加的情况,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导致胃癌形成,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2]。胃镜检查是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及诊断的有效方式,但胃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其应用存在一定限制性,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则能够对胃黏膜上皮腺凹以及上皮血管等的结构进行准确显示,胃癌检出率相对较高[3-4]。本研究对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的200例胃黏膜异常患者,采用放大胃镜与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的方式,从而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异常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男126例,女74例,年龄23~68岁,平均(45.3±11.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后显示可疑病灶存在;(2)临床资料均完整;(3)均符合胃镜相关适应症;(4)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曾接受胃部手术治疗者;(2)肾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G值异常升高者;(3)对胃镜检查不耐受者;(4)已被确诊为进展期胃癌者;(5)患者合并对PG值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十二指肠及食管等;(6)部分临床资料缺失者。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白光胃镜以及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体为:(1)检查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均保持空腹状态,并叮嘱其在检查前5min服用利多卡因胶浆。(2)白光胃镜[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型号:CV-170]检查:依据常规进境,对于存在黏膜异常病变的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并注意观察其黏膜表面腺管以及微血管结构,依据所得图像做出相应的内镜诊断。(3)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用放大胃镜(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GIF-H260Z,主机采用EVIS260系统)以及窄带成像技术对患者的黏膜腺管开口以及微血管形态再次进行仔细观察。并在病灶较为显著的位置取相应的病理活检组织,同时经40g/L的甲醛进行固定,经过包埋、切片以及染色后由两名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光镜检查,并依据胃黏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标准对其结果进行评估与判定。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种检测方式图像质量比较 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图像的微血管以及黏膜腺管结构的图像质量进行有效评估,将模糊、一般以及清晰三方面分别与1、2及3分进行对应并比较。

1.3.2 两种检测方式结果比较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定的金标准,检出率=阳性例数/总例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同时伴有充血红斑、黏液附着以及反光增强等情况[5]。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相对紊乱甚至存消失;黏膜毛细血管网消失或者微血管存在形态紊乱;病变周围与黏膜出现分界[6]。

1.3.3 两种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以病理检测结果作为判定的金标准,其中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微血管及腺管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白光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n)

2.2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比较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在所有200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86例,早期胃癌14例,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均高于白光胃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检测结果比较[n(%)]

2.3 两种检测方式准确性比较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的敏感度85.7%(12/14)及特异度95.7%(178/186)均高于白光胃镜组的50.0%(7/14)及51.6%(9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5.031,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的肿瘤细胞主要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胃癌潜伏期相对较长且起病具有隐匿性[7]。当前,胃镜及胃镜下活检是对胃癌患者进行确诊的金标准,该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但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因此,采用胃镜检查的诊断意义并不显著[8]。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该技术不能够对患者消化道黏膜的上皮形态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还可观测其上皮血管网的具体形态[9]。通过采用技术与放大胃镜相结合,有助于医师对胃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诊断,利于病情确诊。

本研究中经过对两种检测技术的图像质量比较: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微血管及腺管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白光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放大胃镜与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的方式,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仔细探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放大胃镜通过采用其变焦功能,能够将图像进行有效放大,从而有助于仔细观察胃黏膜腺管的结构以及黏膜下血管形态等的改变情况,进而对癌细胞的范围以及浸润深度等进行有效评估[10-11]。窄带成像技术则是将宽带光谱进行有效去除并充分利用窄带滤光器技术,通过采用窄光谱短波长的光源有助于医师对黏膜的微血管网以及黏膜上皮形态等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判定,因此,放大胃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利于患者病情确诊[12]。本研究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86例,早期胃癌14例,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均高于白光胃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的敏感度85.7%及特异度95.7%均高于白光胃镜组的50.0%及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采用放大胃镜与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的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敏感度及特异度均相对较高,利于患者病情确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型的检测方式有助于内镜医师将胃肠道上皮进行明显区分,例如胃肠道炎症中存在的血管形态的改变、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的改变以及食管中肠化生上皮中血管形态的改变等[13-14]。与普通的白光胃镜比较,放大胃镜能够清楚显示患者胃黏膜表面的超微结构,并能够对腺管的开口形态进行仔细观察,而窄带成像技术则能够突出显示黏膜浅层毛细血管网的形态,通过将上述检测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促使黏膜表层的对比性得到显著增强,进而将黏膜表层的细微结构进行清楚显示,有效避免误诊及漏诊情况[15]。采用普通白光胃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求病理医师具有较为丰富诊断经验,而对于黏膜局部的色调以及形态等的轻微变化,则需要病理医师用肉眼进行观察,例如凹凸不平、隆起以及凹陷等情况,以上变化相对细微,在观察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即便是经验较为丰富的临床医师也会由于高强度阅片而出现疲劳,进而导致阅片差错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患者采用放大胃镜与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的方式,其图像质量更加清晰,促使疾病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窄带萎缩性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基于FPGA的窄带DDC时分复用技术的研究实现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基于边带相关置换的BDS抗窄带干扰算法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