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开结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0-10-22 04:27魏林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根型压痛针法

魏林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034

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或者是相临近的组织出现继发性改变后对颈部脊髓、交感神经以及神经根等造成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1]。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颈肩上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2]。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接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76例,观察通痹开结针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8例。其中,实验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1~72岁,平均(48.3±2.6),病程10d~4.5年,平均(1.78±0.63)年;参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2~70岁,平均(47.9±2.8)岁,病程7d~4年,平均(1.43±0.59)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意在治疗期间不接受肌松剂药物在内的其他相关治疗,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接受其他相关治疗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和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通痹开结针法治疗,选取的穴位为C3~C7夹脊穴,操作过程中让患者选取坐位,并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用尺寸为0.30mm×40mm的毫针以直刺的方式进针,提插、摇摆以及捻转三法联动,并以捣法为先导和主法,贯通使用断刺、恢刺以及关刺,直刺局部至肌腱附着处,进针深度30~35mm,在患者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后留针30min,出针后运用消毒棉签对针孔进行按压,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时间为4周。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要的穴位包括患侧风池、颈夹脊以及后溪、外关、肩颈和天柱、合谷等穴位,操作过程中患者取俯卧位并充分的对肩颈部进行暴露,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用尺寸为0.30mm×40mm的毫针针刺上述穴位,手法为平补平泄法,得气后留针30min,出针后运用消毒棉签对针孔进行按压,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情况(NRS评分)、压痛点数目变化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颈肩部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消失,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为痊愈;患者颈肩部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颈肩活动功能均有所好转,对正常工作与生活无明显影响为改善;患者颈肩部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颈肩活动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明显影响为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0%。

疼痛评分通过疼痛数字评价法(NRS)[4]进行评价,0cm为0分,患者无任何疼痛感;1~3cm为2分,患者有轻度疼痛感,但是对生活与工作无影响;4~6cm为4分,患者有中度疼痛感,不影响正常生活,但是对工作有一定影响;7~10cm为严重疼痛,患者有较为明显或者是剧烈的疼痛感,对工作与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7.37%)较参照组(84.2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NR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比较,实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38 8.24±0.48 2.33±0.28 65.560 <0.05参照组 38 8.16±0.39 3.98±0.31 51.721 <0.05 t 0.797 24.348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数目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压痛点数目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压痛点数目比较,实验组较参照组少(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数目比较(±s,个)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数目比较(±s,个)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38 7.06±1.46 2.16±0.63 18.995 <0.05参照组 38 7.09±1.37 4.11±0.92 11.131 <0.05 t 0.092 10.780 P>0.05 <0.05

3 讨论

颈椎病作为临床多发病以及常见病之一,其会导致患者呈现出系列体征与症状的现象,就其病变类型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患者椎间盘颈椎骨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等方面,更为严重,患者会呈现出积水,变形以及显著神经根变形的现象。针对此类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上肢麻木症状、头晕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等系列症状,更为严重会呈现出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障碍的现象,最终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瘫痪的现象。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之一,因为其表现出关节突,关节增生等现象,会对神经根水平造成刺激以及压迫,从而导致系列节段神经根刺激或者功能障碍逐渐出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祖医上属于“头痛”“骨痹”以及“颈背痛”等疾病范畴,这一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原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气血不荣、肝肾亏损以及饮食不节等,外因有风寒湿邪入侵等,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疾病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分析这一疾病的更佳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5-10]。

通痹开结针法是在“捣、恢、关、短”四种古典针法基础上创立的一套新型针刺疗法,在夹脊穴处进行针刺,可将针尖达至关节突、颈椎棘突周围肌肉、韧带等病灶部位,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促进内分泌反射的进行,从而发挥神经调节的作用,通痹开结针法将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完美的结合,可以达到扩张血管、经络疏通、通畅气血以及祛瘀生新的效果,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痹开结针法的运用可以增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和血流量,加快炎性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对患者肌肉紧张、痉挛的状态有更好的解除,通过提插、摇摆、捻转、捣法以及断刺、恢刺、关刺的运用真正的达到了祛病除邪、邪去正复的目的,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压迫,改善神经关节紊乱情况,发挥调解脊柱平衡的作用,且针灸方式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11-1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37%)较对照组(84.21%)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NR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压痛点数目较参照组少(P<0.05),提示通痹开结针法可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痹开结针法的运用改善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与安全性,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压痛针法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