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000)邓红菊 邹丽萍........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医院(523000)邓俊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不良症状[1]。大量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子宫异常出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尤以围绝经期女性[2]为主,不仅病因病理复杂多变,且涉及到的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易不断加大临床治疗的难度与力度。因此,为进一步优化不同年龄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年龄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与内膜增生病理情况,并作如下相关总结。
1.1 临床资料 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在知情与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对本社区中心门诊妇科从2015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排除标准:①具有药物过敏史或重大手术治疗史者;②意识不清醒或伴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者;③具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不符合本次研究其他相关标准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②月经紊乱、月经周期不规律或不规则子宫出血;③经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签订本研究相关协议文件。)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年龄阶段的不同分别分为育龄期组(n=16)、围绝经期组(n=30)、绝经期组(n=10)。其中,育龄期组患者的年龄为25~38岁,平均年龄为(33.29±3.23)岁;已婚10例,未婚6例;体重为48~68kg,平均体重为(54.24±3.68)kg。围绝经期组患者的年龄为40~50岁,平均年龄为(45.25±3.22)岁;已婚19例,未婚11例;体重为47~69kg,平均体重为(54.23±3.67)kg。绝经期组患者的年龄为51~67岁,平均年龄为(55.33±2.17)岁;均为已婚女性;体重为49~69kg,平均体重为(54.28±3.69)kg。除年龄之外,三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婚否、体重)比较结果显示相关数据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0190718收稿)
附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情况(器质性子宫出血)(n,%)
附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情况(功能性子宫出血)(n,%)
附表3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情况(正常月经周期内膜)(n,%)
1.2 分析方法 首先对56例患者进行病情与病史常规询问及其他常规相关检查,对于可疑性病变组织进行诊刮(在无菌操作原则下挑出可疑性病变组织,利用浓度为10.00%的甲醛[3]固定后再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4],最后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注:子宫持续出血者就诊时进行刮诊;月经紊乱者于其月经来潮1~2d内进行刮诊;绝经后出血者一旦出现立即进行刮诊)与病理性检验。
1.3 观察指标 由观察小组全程跟踪5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情况(器质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正常月经周期内膜)与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情况(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单纯性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伴不典型增生),并严格遵照临床相关规定予以客观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20.0分析,利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若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情况 就附表1、2、3可知,5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以围绝经期年龄段的患者居多。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在器质性子宫出血中的比率高达53.33%,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比率高达56.67%,增生期子宫内膜在正常月经周期内膜中的比率高达66.67%。
2.2 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情况 育龄期组患者与绝经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7.50%、70.00%,明显低于围绝经期组患者(90.00%),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陈璐、王燕等学者经相关研究发现[1],子宫异常出血在所有妇科疾病中的所占比例高达12.00%左右,尤以围绝经期女性最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通常会出现月经经期过长或月经量异常增多等不良现象,久而久之便会引发贫血、失眠头晕以及神经衰弱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部分妇科专家表示,由于子宫异常出血不仅涉及范围较广且病因病理复杂多变,故而只有在尽可能了解和掌握患者出血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确保后续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等是导致女性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应以此为重点研究方向,以进一步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治疗方案,促使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在本文研究中,5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女性最多,围绝经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且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与上述结论相符,同时亦充分表明了明确不同年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因及其内膜增生病理情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