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变青,赵永胜,石文鑫,马利平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枣( Ziziphus jujuba) 属于鼠李科( Rhammnaceae)枣属( Ziziphus) 植物,是中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果树,已有7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1]。2017 年中国枣树栽培面积325 万hm2,产量852.2 万t,面积与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 位。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河南是枣主产区,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 以上[2]。冬枣皮薄而脆,果肉细嫩多汁,营养价值高,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青睐。设施冬枣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陕西大荔、山东沾化、山西庙上、河北沧州等地都有较大规模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调查发现,设施冬枣易发生日灼病,如山西庙上2019 年8 月冬枣棚内持续38℃以上高温数日,日灼病普遍发生,重者发病率达10%以上,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枣农的收益。加强设施冬枣管理,预防日灼病,对于生产优质冬枣意义重大。
冬枣日灼病是指在冬枣生长季特别是在果实膨大后期遇到高温和强光,致使果实发生萎蔫、发红变软、皱缩、脱落的现象[3],属于生理性病害,在设施条件如日光温室、春棚中栽培往往更易发生( 图1)。
图1 冬枣日灼病
①气候。一般来说,雨后天晴、棚内空气流动较差,中午气温在短时间内升高,蒸腾作用加剧,引发果实灼伤。②栽植位置。设施内枣树栽植位置不同,日灼病的发生差异显著。日光温室的南面和西面植株阳光照射时间长,强光照导致果面温度过高,日灼病较重。③果实着生部位。同株不同部位的枣果发生日灼病会有差异。上部叶片稀少,枣果被遮阴少而接受光照强度更高,受光时间更长,相比于低处枣果日灼病的发生严重。④生长时期。枣果日灼病多从果实膨大后期开始发生。⑤管理。修剪过度、结果量过多、土壤干旱,都会加重冬枣日灼病的发生,过量使用氮肥、果实相对缺钙也会加重日灼病发生。
冬枣日灼处表皮韧性降低,病斑部位开裂,遇雨或潮湿后沿裂开点扩展,易受病原菌侵染,引起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甚至产生毒素,威胁消费安全。赵笑天等报道从裂果枣中检出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及HT - 2 等生物毒素[4]。
采用适宜的树形。2019 年8 ~ 9 月,对山西庙上乡调查表明,纺锤形树形冬枣日灼率3% ~ 5%,开心形树形的5% ~ 8%; 直立结果枝的为0% ~ 5%,下垂枝的3% ~ 8%。可见纺锤形较开心形日灼率发生较轻,直立结果枝较下垂枝发生轻。
纺锤形树形树体,通过修剪保持中度的树体叶幕结构,达到果实适当被遮阴,调节枝叶量和叶果比,每个枣吊留2 ~ 3 个果,能有效防止日灼病发生。
有条件的地方伏旱时浇水,浅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可显著减轻冬枣日灼病的发生。要在地温较低时如晴天的上午11点前浇水,应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连续阴雨天及时排涝。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钙肥、钾肥等,改善土壤结构,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日灼病发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炎热天气于午前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15%天然芸苔素或清水,预防或减轻日灼病发生,且能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抗病抗逆性,提高果实品质。
树盘覆盖秸秆、合理间作或行间种草减少裸露地面,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接照射,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日灼危害[5]。2019年庙上乡在行间种菜籽的日灼率为3%,不处理的日灼率为5%,种草减少了40%的枣果日灼率。秸秆在冬季可翻入土壤,增加土壤养分。
高温持续天气,往棚膜上泼泥水或挂防晒网,可减少强光直射程度,有效预防日灼病的发生[6]。尤其是泼泥水处理后日灼发病率低,日灼病果每666.7m2仅10kg,比不处理的日灼病果100kg减少了90%以上。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枣农多采用(图2,图3)。此外,已出现日灼病的枣园,若继续炎热,暂时不摘除日灼果,让日灼果阻挡邻果避免阳光照射发生日灼,待高温期结束,再摘除日灼病果。高温天气要加强棚内通风,尤其是通边风,通过对流降低棚内及果面温度,可有效降低日灼病的发生。
图2 棚膜泼泥水遮阴防冬枣日灼病
图3 挂防晒网防冬枣日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