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昱颖
(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苏州 215004)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1]。随着手术方式的推广和应用,手术性颅骨缺损的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术后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状,加之形象上的缺陷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不良反应[2],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我科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对住院颅骨缺损期间,调研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设计宣教内容,做成图文并茂的手册,取得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9 年1—12 月因颅脑损伤入院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30 例,实验组3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6 例,平均年龄(41.5±7.5)岁,平均住院天数(29.5±6.5)天,去骨瓣部位:左侧14 例,右侧16 例;实验组男22 例,女8 例,平均年龄(44.5±8.5)岁,平均住院天数(26.5±8.5)天,去骨瓣部位:左侧16 例,右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均意识清醒,能够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症状者;沟通交流障碍患者。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疾病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调研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设计宣教内容,做成图文并茂的手册。内容包括颅骨缺损相关的疾病知识:颅骨缺损范围小而硬脑膜完整者,很少出现症状;较大的颅骨缺损可能产生颅骨缺损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晕,体位变动时缺损部位的不适感加重(低头时隆起,立位时凹陷)。术后的康复要点:(1)活动与休息:需绝对卧床者,指导卧床休息,健侧卧位,防止脑组织受压,变换体位时勿过于剧烈,并给予相应并发症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废用性萎缩等的预防护理,待病情稳定后逐步增加活动量。(2)生活照料:根据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针对性生活照料。指导患者伤后拆线后1 个月方可洗头发,避免搔抓伤口,以免头皮破损造成感染。(3)健康与心理指导:协助患者保持情绪平稳,对患者发生的外形或生理功能改变不议论,尊重患者,并针对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神经功能缺损者在医师指导下坚持康复训练。(4)出院指导: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安全防护,如防舌咬伤、防窒息等。注意保护骨窗局部,外出带防护帽,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再次受伤。告知二次颅骨修补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及修补材料的选择[3-4],无感染伤口,伤后3 ~6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感染伤口者,等伤口痊愈后半年进行修补。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宣教干预后,术后行为比较实验组患者在缓解紧张焦虑、降低身体约束、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及提高护理配合程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行为比较[n(%)]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起病突然,部分患者病情重、病程长、住院时间久,去骨瓣减压术后形象的改变,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且不利于医护人员术后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开展。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要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压力,减轻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应激反应,使患者主动配合。实际临床对患者的宣教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忙碌,干预时流于形式,存在宣教内容单一、抽象,不够生动、具体、全面,没有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我科通过调研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成专科宣教单,做成图文并茂的形式,由日班护士指导落实,护士和患者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对颅骨缺损情况有所了解,缓解焦虑、恐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配合程度,降低身体约束率,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避免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综述所述,患者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期间,应用图文宣教手册,实施有效的宣教干预,能够改变患者临床行为,使患者积极的应对疾病,促进患者康复。